简笔与繁笔 课件4

文档属性

名称 简笔与繁笔 课件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1: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简笔与繁笔周先慎教学目标1.能在整体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辨证地理解“简笔与繁笔”的关系。
2.能具体分析课文例证的典型性。
3.能按简练的要求来修改习作,培养提炼语言的能力。
作者简介周先慎 男,1935年12月生,四川成 都崇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 系。旋即任教干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应邀 在德国洪堡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香港 树仁学院等校讲学。他长期从事宋元明清 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学》、《中国文学 史参考资料简编》、《古典小说鉴赏》、《中国四大古典悲剧》、《历代小说选》(合著)、《中国文学答问总汇》(合著)、《语文修养与 中学语文教学》(合著),主编有《聊斋志异欣赏》、《苏轼散文赏 析集》等。有关《聊斋志异》的论著有:《聊斋志异评赏大成》 (合著);论文主要有:《论〈聊斋志异〉清官作品的思想基础》、 《〈聊斋志异>:继承与总结》、 《论〈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 《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蒲松龄的劝世婆心》等,另有鉴赏文章多篇。为北京大学与中央电视台合 作拍摄的大型系列片《中华文明之光》撰写并拍摄了《蒲松龄和 〈聊斋志异〉》;即将出版的专著有《走进〈聊斋志异〉的艺术世界》 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繁冗拖沓 言简意赅 穷形尽相
惜墨如金 汩汩滔滔 洋洋洒洒
毛骨悚然 索然寡味 焦躁不安
字斟句酌 拖沓累赘在预习的基础上,划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 ):论及现今,说明写作原因。16-72-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什么是简笔?什么是繁笔?作者针对简笔和繁笔提出了什么观点?
2、判别文章简练不简练有没有什么标准?
3、怎样才能做到简练?
阅读思考时可以展开讨论。 1、“简笔”不是单纯指“文字少”,而且,“简笔”可分为“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两种情况;“繁笔”也不是单纯的“文字多”,它也分为“以繁胜简”与“繁冗拖沓”两种情况。作者针对简笔和繁笔提出了“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观点。
2、判别文章简练的标准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
3、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提炼生活,提高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2.这些内容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1.提出中心论点后,写了哪些内容?阅读2——6段,把握文章结构 在第二、三、四自然段中,论证了“简笔与繁笔得宜尽妙”的观点。 在第五自然段中,说明繁简的得当标准和达到的途径。 第六自然段,作者针对当今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品“写得过长”的毛病,作者揭示原因后,强调在用简还是使繁这两者中,着重“提倡简练为文”。 在2——4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朗读第5自然段,讨论1、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第2——4自然段已经比较深入的论证了中心论点,你以为此段是赘笔吗?3、做到繁简得当的“8字要诀”是?1、道理论证 2、 如果说2——4段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此段恰好回答了“怎样做的问题,文章精选了刘勰和顾炎武的评论,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使论证更严密,例证更丰富。3、来自生活,发诸真情。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背着一块石头在剧场看戏”,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比喻读拖沓累赘的文章那种吃力、头疼的感觉,非常生动、形象。前人主张——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补充观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概述文学大师们的简笔与繁笔事例证明——具体论述简笔范例繁笔范例简练的标准和途径——来自生活,发诸真情提炼生活,洗练语言现今创作上的问题: 简淡、繁冗提出主张——正确提倡简练为文起点终点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文章的总体思路迁移训练1、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2、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全程而已。3、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淡汝浓抹总相宜
——关于简笔和繁笔的奇想
简笔是淡妆的少妇,繁笔是浓妆的少女。虽然两种风格迥异,但都有一种夺人神魂的魅力。
简笔那浅淡的装束中分明隐藏了一份精致与考究;繁笔虽是浓重的扮相,却没有雕凿的痕迹。
简笔又像是一幅粗线条勾勒出来的意象画,了了数笔却给人无限开阔的空间,只那么简单的一两笔,人的思维却鬼使神差般地一直铺展下去。简笔的魅力就在于以有限的语言传达无限的韵味,把人带入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就像这样很简单的一句,“那一年,他没有走完秋天”,不多的几个字,所蕴含的意韵却是无限丰富的,其中的悲痛、无奈与喟叹,使每一位读者的心都不能阻止地浸在那汪微妙的忧伤与痛苦的水汪中了。
不管前面是高峰还是低谷,不管是清风还是明月,简笔以十二分的冷静,不动声色地向你传达着情感。但是越是不动声色越是容易把人引导到内心深处的思考中去。一位清秀
婉约的少妇,随意绾wǎn起的青丝,一切都是平凡朴实的,而正是这种朴素的美让人想到很多。也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看过一眼又一眼,直到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美给解读出来。这样还不算完事,时不时地,还总爱让这一幕在记忆中重现。
繁笔呢,似乎有些不喜宁静,总爱把什么东西都大力渲染一番。好象是活力无限的少女,大有要炫耀一番的派头。似乎那种无尽的热情与活力不经释放会把人憋出病来一样。让人体味到一种直接生动的痛快淋漓。
繁笔精雕细刻的每一笔都是不可缺少的。好象面前是一个硕大的植物园,虽然几乎每类植物都是一水的绿色,但细看其中的每一株就会沉得它们各具风情,缺少了谁,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
简笔,平淡、含蓄而深沉;繁笔,热烈、奔放而狂野。但是我们会同时接受这两种笔法,就象我们欣赏少妇的同时也喜欢少女一样。简评: 本文以轻松幽远的文艺笔调表现出作者对简笔和繁笔的认识和体验,如果把《简笔与繁笔》比作一位睿智沉静、慢条斯理的老者,本文就象一位机警活泼、聪颖多慧的少年。对读者而言,本文的作用在于以另一种眼光和方式打量繁简问题,对理解原文不无裨益。
从写法上讲,本文的成功主要得力于说理的形象化。作者独出心裁地将简笔比喻成韵致无限的少妇,将繁笔比喻成风情万种的少女,将对简笔和繁笔的所有理性的认识都以感性体验的方式融注于对少女和少妇的描摹和刻画之中。
作业: 1.完成《教与学》P115/一、二、三、四、五1.2. 六,写在作业本上。
2.按“简练”的要求,修改自己的期中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