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咬文嚼字 课件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5: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朱光潜咬文嚼字“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东坡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 文 嚼 字朱 光 潜学习目标
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咬文嚼字释义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解 题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找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
4.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1.……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段) 提问:作者说:“……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这样”指的是怎样?文中用什么例子来加以引出、说明的?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郭


字咬文嚼字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明确: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调整句式 提问:咬文嚼字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有,作者用什么例子加以论证的? 明确: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李广射虎 (静态)(动态)咬文嚼字贾岛吟诗增减字数品味遣词 想一想:炼字的困难之处在什么地方? 炼字该如何“炼”?明确:“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苏轼写诗正面反面咬文嚼字套板反应点铁成金
生发联想“套语”“滥调”
滑于流弊“惟陈言之务去”提问: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明确:   刻苦自励艺



美谨严  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
与互相吻合推陈出新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静态)李广射虎贾岛吟诗(动态)(正面)苏轼写诗套板反应(反面)结艺 术 美初步进一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诗人抓住“平野阔”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拓展训练:炼字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思考: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玉楼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谢 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