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2 21:2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同步练习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________V,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_______s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__s.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如果发现纸带上打出的点子不够清晰,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50
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
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要确定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及速度,测量其加速度.在高中阶段,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仪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就能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5.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3-2-10所示,已知小车加速度为a,打下B点时小车速度为vB,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a=
B.a=
C.vB=
D.vB=
6.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

A.长度测量不准确
B.打点时间间隔不均匀
C.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木板未调成与水平成一个倾角
7.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纸带记录如图3-2-11所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________m/s.
8.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做用自由落体“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在纸带上取了连续的清晰的7个点.用米尺测得2、3、4、5、6、7各点与第1点的距离d如下表:
请用这些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设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点的次序
1
2
3
4
5
6
7
距离d/cm
0
6.0
12.5
19.3
26.5
34.1
42.1
9.用接在50
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s1=30
mm,3与4两点间距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m/s2.
10.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滑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AB=15
cm,sBC=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vB;
(3)拍摄时sCD;
(4)A球上方还有几个正在滚动的小球?
参考答案:
1、低压交流
4—6
0.02
0.1
2、电源电压偏低
永磁体磁性不足
振针位置过高
复写纸陈旧
振动片不在永磁铁中央等
3、偏小
4、解析:因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已知的,只要数出纸带上所打点数就可知道物体运动的时间.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与一个时刻对应,因此,打点计时器直接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不同时刻所在的位置.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只能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可能求出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即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各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平均速度,也只能通过测量距离再经计算获得其运动速度,而不能直接获得.可见打出的点不能直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故选项A、B正确,选项C错误.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一方面要通过测量才能知道,另一方面每打两点需间隔一段时间,也不是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都能测出的,所以打出的点也未直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故选项D错误.答案:AB
5、ABCD
6、AB
7、2
0.584
8、9.7
m/s2
9、0.3
0.6
10、解析:释放后小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均为0.1
s,可以认为A、B、C、D各是一个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由a=知,小球的加速度
a==
cm/s2=500
cm/s2=5
m/s2.
(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上的平均速度
即vB==
cm/s=1.75
m/s.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
即sCD-sBC=sBC-sAB
所以sCD=2sBC-sAB=40
cm-15
cm=25
cm=0.25
m.
(4)设A点小球速度为vA
由于vB=vA+aT,则vA=vB-aT=1.75
m/s-5×0.1
m/s=1.25
m/s
所以A球的运动时间tA==
s=0.25
s
故在A球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