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听写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听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20:31:4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
夜晚写下看到的景象。
夜晚
书写
看到的景象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xiāo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任务一
【萧萧】风声、树叶声
【寒声】让人感到寒冷的声音
【客情】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使客游在外的人不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注释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
【诗意】料想是小孩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远处篱笆下还亮着灯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思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梧叶
江上
儿童
促织
篱落
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秋夜景色,会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写一写或说一说。
1.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2.和家人分享这首古诗,说说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后作业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
思乡之情
送寒声
江上秋风
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古诗三首分层作业
夜书所见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的像 ,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在生活中,北大荒的人们喜欢用“ ”来赞美九月。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热闹非凡:
五彩斑斓:
3.在文中的“ ”上应补充的内容是( )
A 一团团火 B 漂亮的锦缎
C 飞舞的蝴蝶 D 羞红的脸庞
4.短文从 、 、 着三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从第四自然段中的“笑声”和“演唱”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 来写。你能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试着写一写。
联系短文内容,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七月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
参考答案
1. 大豆摇铃千里金
2. 热闹非凡:指原野非常热闹,充满生机。 五彩斑斓:指流云色彩繁多、灿烂绚丽。
3. A
4. 大豆;高粱;榛树叶子;人
示例:春风拂过,柳树姑娘梳起了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5. 示例:七月的北大荒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田野里,玉米秆挺拔粗壮,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大豆苗舒展着枝叶,努力地向上生长。小河里,荷花盛开,粉的、白的,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蜻蜓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热闹极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夜书所见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认识“萧、促”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会写“挑、落”2个字。 2.通过演示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挑、落”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满怀乡愁的心境。
重难点 1.通过演示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挑、落”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满怀乡愁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 播放秋夜风声、落叶声的音频,提问:“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你们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 导入:“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叶绍翁独自在外,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解释课题:“‘夜’是夜晚,‘书’是书写,‘所见’是看到的景象,课题的意思是夜晚写下看到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掌握字词 1. 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然后自己读一读。”
2.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萧” 是 xiāo,“促” 是 cù。
3. 指导朗读节奏:“大家跟着老师读‘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 1.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 逐句讲解并引导体会情感: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是风声、树叶声,‘寒声’是让人感到寒冷的声音,‘客情’是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两句写秋风落叶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挑’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是蟋蟀。这两句写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知道是儿童在斗蟋蟀。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3. 提问:“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赏读背诵,拓展延伸 1. 配乐朗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指导背诵:“试着背诵古诗,感受诗中的情感。”
3. 拓展活动:“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秋夜景色,会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写一写或说一说。”
作业设计 1. 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2. 和家人分享这首古诗,说说诗人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4 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学习任务单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听觉联想:
聆听秋夜风声、落叶声音频,描述你想到的画面:
2.作者信息:
填写叶绍翁的相关信息:
姓名 朝代 身份 诗歌风格
3.课题理解:
“夜书所见”的意思是_______,猜想诗人在夜晚会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古诗,掌握字词
1.圈画标注:
听范读时用“○”圈出生字词,用“/”标出诗句的停顿。
2.字词闯关:
(1)给加点字注音:
萧萧( ) 挑促织( ) 促织( ) 篱落( )
(2)选字填空:
(萧 / 肃)_______瑟 (挑 / 跳)_______促织
(篱 / 离)_______落 (促 / 足)_______织
3.朗读练习:
按照节奏朗读古诗: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
1.逐句理解: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填写表格:
诗句 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聚焦关键词:
(1)“客情” 的意思是_______,从这个词能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挑” 在诗中读_______,意思是_______,这个动作让你想到______________。
2.体会情感:
诗人看到 “儿童挑促织” 的场景,可能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首诗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四:赏读背诵,拓展延伸
1.生字书写:
2.总结收获: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最触动你的画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