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程标准:
知道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单元导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封建社会: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
奴隶制王朝: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和剥削直接生产者——奴隶为基础的国家。
BC2070年
夏朝
BC221年
秦朝
1840年
清朝(鸦片战争前)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文明进程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BC1600年
商朝
BC1046年
西周
BC770年
东周(春秋)
东周分两段: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春秋时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了解“家天下”和夏朝文明。
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基本史实。
3.知道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史实
4.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5.了解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民心所向的关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夏朝的兴衰(前2070年~~前160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产生
建立者:
都 城:
意 义:
统治措施:
考古遗址:
二里头遗址
“家天下”开始,
建军队,制刑法,设监狱
定“夏历”
亡国之君:
桀(jié)
标志着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观察阅读下列考古、文献资料,你可以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夏朝时期已有阶级的存在且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制定了刑法
建立了军队
建立了军队
设置了监狱
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桀驾人车”
夏桀,姒姓,名履癸,夏朝末代君主,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文武双全,迁都于斟鄩。统治期间,荒淫无度,暴虐无道。鸣条之战,夏桀兵败被俘,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数年以后,客死于南巢,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
《史记·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商朝的统治
商朝的建立: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商王汤以毫为都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1、时间:
2、建立者:
3、盘庚迁殷:
汤
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又叫作殷朝
商汤灭夏
4、最后一个王:
暴君商纣
——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商汤的统治
商汤重视人才(伊尹),励精图治,使商朝强大起来。
商
汤
盘庚迁殷: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知识梳理
末代君主
在位表现
结果
灭亡时间
灭亡原因
商纣
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
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
导致民不聊生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商纣的暴政
商的灭亡
武王伐纣
“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尚书》
结论:失民心者失天下
了解商纣王的统治,思考商朝为什么会灭亡?
相关史料
约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镐京——史称西周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周武王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
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1、西周强大的原因: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直接管辖
周天子
王畿(镐京+洛邑)
授民授疆土(将王畿之外的土地人口分封诸侯)
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
分封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功劳的大小
天子的权利
1.镇守疆土,定期朝觐周天子
2.向周王进献贡赋,
3.服从周王调遣军队
诸侯的义务
诸侯
卿大夫
士
仿效天子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臣属
诸侯的权利
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臣属
卿大夫的权利
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向国君纳贡赋并服役
卿大夫的义务
要服从家主之命,纳贡赋与服役
士的义务
(1)内容
诸侯的封地称“国”
卿大夫的封地称“采邑”
士的封地称“禄田”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
(2)影响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①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赐爵:周王按诸侯的地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等级别。
封土:王畿占地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置军:周王掌六军、公侯三军、伯二军、子男一军。
鲁:武王弟
周公旦封地
燕:武王弟
召公奭封地
卫:武王弟
康叔封地
晋:武王弟
叔虞封地
齐:功臣
姜尚封地
宋: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地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人。 ——《荀子·儒效 》
夏朝形势图
商朝形势图
西周形势图
②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这是周人“华夏”世界的本质。中国人从此不再是若干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求延续、华夏世界求扩张的长篇史诗。中国三千年来历史的主旨是以华夏世界为文化主流。四周的四裔必须逐渐进入这个主流,因为这个主流也同时代表了天下,开化的天下。
——许倬云《西周史》
③抟铸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山西省得名于太行山之西。因其在春秋属晋国,被称为“三晋之地”因此简称“晋”。
山东省得名于太行山之东。因山东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鲁国的封地,因此山东又有齐鲁大地之称。近代中国,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了整个中国文化准则。而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孟子都是鲁国人,古以“鲁”作为山东的简称。
以国为姓: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鲜封于管国,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封于晋国,即以国为氏,管叔鲜和唐叔虞分别成了管、晋二姓的开氏始祖。周成王封伯禽在鲁地,所以后人便以鲁为姓氏。以国为姓的还有卫、韩、祝、吕、杞、雷、薛、杨、魏、秦、楚、宋、郑等。
以封邑为姓:邑,又叫采邑,是一国君主分封给贵族的田地。这些贵族的后裔有的便以邑名为姓。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姓在汉族姓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例如:楚武王之子食采邑于屈地(湖北子秭),因此就以屈为姓氏,诗人屈原就是其后裔
④影响到了后世的地名和姓氏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
1 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议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长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2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西周的灭亡
互助组:请同学帮助,在书本上找到自研自探环节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同学们相互讨论对本课内容的看法或疑惑。
比如: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合作探究环节
原因:统治残暴,贪图享乐,残害人民、、、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人心者失天下!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 时间 开国 国君 都城 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禹
阳城
桀
亳
汤
纣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约公元前2070
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商汤灭夏
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犬戎族灭西周
课后活动
相关史料
西周等级示意图
诸侯
卿大夫
士
天子
请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填写上示意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