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7课 百 家 争 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
封建社会的过渡
老子之辈,盖其枭雄。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
——《鲁迅全集》第一卷
老子是什么时期的人?他有着怎样的成就呢?
1.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归纳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表格归纳,了解百家争鸣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学习目标
老子资料卡 个人简介
任职经历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经典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后期楚国人。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完成资料卡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材料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材料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归纳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老子和《道德经》
“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规律,人们要顺其自然。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政治:无为而治
老子资料卡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经典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后期楚国人。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①核心是“道”,要顺其自然;
②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处事上提倡以柔克刚。
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
学说集中在《老子》即《道德经》中。
完成资料卡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的自我能动性。
阅读教材,完成有关孔子的基本信息。
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形势图
时期:
国别:
经历:
著作:
地位:
春秋后期
鲁国人
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中年在鲁国从政,后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初识孔子
阅读教材,完成有关老子的基本信息。
68
50左右
20左右
60左右
30左右
少年时
丧父丧母,学习礼乐
做过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畜牧)等小官
思想体系初步形成,收徒办学,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担任鲁国大司寇
周游列国遭冷眼
归乡
办教育
修订典籍
《尚书》
《周礼》
《诗经》
《春秋》
西周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磬、钟等。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
50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周游列国14年。
中年不得志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有饥色。
——《荀子》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人生历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身下层贵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观看视频,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张
将“仁” 作为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推崇西周的礼制,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
学在民间
他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出土的《论语》竹简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
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言论记录在》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诗经》
《尚书》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春秋》
孔子精心整理的这些经典文献有何意义?
孔子的文化成就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受后人景仰;
②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你知道下列历史人物吗?他们都为儒学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孟 子
荀 子
董仲舒
二 程
朱 熹
孔 子
儒家学说
孔子思想产生的影响
孔
子
学
院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韩国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梳理下列表格内容并标画在课本上。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孟子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
①“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①“兼爱”“非攻”;
墨子
①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
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②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韩非子
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兵家著述丰硕,吴起、孙膑都撰有兵法著作。
②“尚贤”;
③提倡节俭。
②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孙武
②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法家的以法治国,
②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法家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符合了统治者要树立君主权威,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求。
请选择
仁政
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
以法治国
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君主,你觉得哪一家的思想对你最“有用”?说说理由。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探讨百家争鸣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特点。
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百家争鸣
流派
影响
盛于战国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1、经济: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环境
3、文化:私学的兴盛
4、阶级关系:
5、现实:争霸的需要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
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学者将其中的一些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以上描述分别指的是哪一思想流派( )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
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D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