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地形》表格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地形》表格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4 09: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 2.1.1 《地形》 单元 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1. 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开篇,地形地势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有着深刻影响,也为后续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内容奠定基础。2. 内容结构:教材首先呈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特点;接着介绍中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最后介绍山脉纵横交错这一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培养区域认知素养。(3)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世界地形相关知识,对地形类型等概念有初步了解,但对中国地形的具体特征认识不足。2. 认知能力: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接受度高,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但对于复杂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3. 学习特点:学生对地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知识整合能力弱等问题。
重点难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地形特点。(重点)简要分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青藏铁路 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26—P27,读图2.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36°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地势特征(1)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是什么?(2)读图2.1,说出我国地势分为哪几级阶梯?(3)读图2.1和沿36°N纬线地形剖面图,说一说该纬线自西向东分别经过哪些地形区?【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西高东低。②分为三级阶梯。③沿36°N纬线自西向东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第一级阶梯)、黄土高原(第二级阶梯)、华北平原(第三级阶梯)、沿海大陆架。【问题引领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概况读图2.1,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地形特点。在图2.1用笔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一说这些分界线分别经过哪些山脉?简要归纳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地形特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第一阶梯海拔最高,在4000m以上,主体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②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③第一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在4000m以上;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m以上;第三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在500m以下。【学习活动二】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27,读图2.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36°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分布有哪些影响?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的有哪些影响?我国地势特征对内河航运有哪些影响?我国地势特征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影响?我国地势特征对交通运输有哪些影响?【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许多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③滚滚东流的大江大河流沟通了我国的东西水运,方便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联系。④顺着地势,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我国大型水电站基本上都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或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附近。⑤在阶梯交界处,地表起伏大,落差大,地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读图观察,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2.读36°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地势特点,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归纳地形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24页—28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地形类型、阶梯分界线及地势对气候、交通、水能资源的影响。2. 强调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1. 第一级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2. 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3.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1. 气候: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2. 交通:许多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3. 水能: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和表达的机会。对于山区开发利用这一难点内容,可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