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导学一课文讲述的是一家人散步的日常琐事,却非常温馨。朗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并探究一家人相处和睦融洽的原因。
我的结论:
二、单选题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将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举,既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又富有对称美。
C.这篇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3.下列对课文《散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课文中祖孙意见产生分歧后,重点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C.课文结尾的那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课文中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设置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关系的融洽。
4.选择填入括号恰当的词语。 ( )
①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
A.①度 ②无奈 ③生长 B.①拖 ②高兴 ③覆盖
C.①熬 ②信服 ③铺 D.①活 ②犹豫 ③滋生
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散文——史铁生——当代作家
B.《散步》——散文——莫怀戚——当代作家
C.《济南的冬天》——小说——老舍——文学家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鲁迅——文学家
6.下面《散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的肩上移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中,“浓”在这里是指颜色深。
C.文中“责任的重大”“领袖人物”“严重关头”等词语,大词小用,表现了作者无力解决眼前困难的窘境。
D.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太在街边散步,年轻人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 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母亲,她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②孰料初中毕业,我便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 况且母亲终日操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④那年孩子两岁,一直照顾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要上班,只得请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儿活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空闲时,我便主动拉她在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葱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母亲介绍着眼前的一切,母亲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这两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会做饭。”原来如此! 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就这样,我期待已久的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时,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自己之前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 从此我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后来在扫盲时上过几堂课,又多亏父亲的耐心教导,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再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学习兴趣,我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回去看望父母时,母亲总是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子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致勃勃地讲述小说中的故事。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⑦有次正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旁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我的小说,那该多有意思啊!
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时,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时,走着走着,便会慢慢向她靠拢,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时,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的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耐心倾听。在这些琐碎的家常中,我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和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是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走着走着,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我们娘儿俩散步的背影呢!
⑩母亲71岁那年,我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回家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陪母亲散步了。一路上她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又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和值得回味的幸福时光了。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 (有删改)
7.请以“散步”为线索,将文中“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补充完整。
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贴士: 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气氛。③表现人物情感,烘托人物形象。④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揭示主题。
9.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情感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做批注。
【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
里,不知你爸这两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会做饭。”原来如此! 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
【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又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10.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都讲述了“陪母亲散步”的事情,请从主题和选材两个方面,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我;有责任心;母亲;慈爱;儿子;乖巧;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学习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我;有责任心;母亲;慈爱;儿子;乖巧;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 这篇课文虽然在记叙的同时穿插了议论,但并非以议论为主,而是以记叙为主,通过生动的记叙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情感和揭示中心。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A
【解析】课文并非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的也不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而是通过散步这件小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尊老爱幼。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意,掌握文章的内容、主题、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结合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4.【答案】C
【解析】平时多读课文,注意某些动词的使用,读熟课文很好作答,依次应填入①熬、②信服、③铺,选C项。
故答案为:C
本小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掌握特定语境中近义词语的辨析方法。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
5.【答案】C
【解析】C. 《济南的冬天》是散文。故选C。
故答案为:C。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6.【答案】C
【解析】ABD理解正确。C这些词语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作者感到责任重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然后再分析每一个选项,判断正误即可。
【答案】7.①“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②“我”陪母亲在家附近散步,却因母亲一直记挂父亲而觉得索然无味;③“我”陪母亲散步,听母亲谈小说,唠家常;④“我”陪母亲散步时,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
8.这句话写树木的浓郁,用拟人的修辞写小草的情态,烘托了“我”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喜悦心情,也和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的神情形成对比。
9.A示例: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叙述“我”与母亲的对话,一方面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担忧和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我”的细心与自私。
B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点明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任何事都没有母亲的生命重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B示例二:这句话语言平实,但情感强烈。将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进行对比,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
10.主题上:本文侧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选材上:本文以时间为序,选取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做到了选材广泛;莫怀戚的《散步》选取了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做到了选材典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具体步骤如下:① 确定主旨 ,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 分解要点, 识别段落主题 :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 构建框架:使用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 检查完善 :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安排的把握能力。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关系,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旨理解能力。任何写作手法的安排都服从写作目的,因此,要回答此题,首先应把握文章的主题,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来探讨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其次,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也就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对写作意图进行探究。主旨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分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答题的时候,表明观点,要注意抓典型,不能选择一些似是而非的、可有可无的内容。
7.第一空:根据第①段“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可以归纳出“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可以归纳出“我”陪母亲在家附近散步,却因母亲一直记挂父亲而觉得索然无味。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可以归纳出“我“陪母亲散步,听母亲谈小说,唠家常。
第四空:根据第⑩段“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可以归纳出“我“陪母亲散步时,母亲难得地问起看“我”的工作情况。
故答案为:①“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②“我”陪母亲在家附近散步,却因母亲一直记挂父亲而觉得索然无味;③“我”陪母亲散步,听母亲谈小说,唠家常;④“我”陪母亲散步时,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
8.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写树木的浓郁,“高高兴兴”赋予小草以人的神情,拟人的修辞,烘托了“我”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喜悦和温暖。结合第⑥段“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分析,和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的神情形成对比。
故答案为:这句话写树木的浓郁,用拟人的修辞写小草的情态,烘托了“我”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喜悦心情,也和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的神情形成对比。
9.A处,这句话是语言描写,根据“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这两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会做饭“可知,母亲对父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关心;根据“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您好像有心事?”可知,“我”能够及时发现母亲有心事,说明“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根据“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可知,“我“对母亲的担心却无动于衷,对父亲也不关心,表明了“我”的自私。
B处,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虽然语言很平实无华,但是强烈地表达出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根据“尽管我又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可知,将荣誉和母亲生命作对比,说明了任何事都没有母亲的生命重要。
故答案为:A示例: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叙述“我”与母亲的对话,一方面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担忧和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我”的细心与自私。
B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点明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任何事都没有母亲的生命重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B示例二:这句话语言平实,但情感强烈。将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进行对比,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
10.首先,本文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不同时段的陪母亲散步的情景,展现了作者与母亲在不同年龄段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体验。这种选材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儿时到成年、从家庭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场景,具有广泛性。同时,通过不同时段的散步经历,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以及对来生的期望,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而莫怀戚的《散步》则选取了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作为主要内容。这种选材方式典型地展现了家庭亲情的力量和温情,通过一家人的相互关怀和照顾,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和珍贵。同时,莫怀成的选材也注重在平凡的生活中流淌着亲情,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家庭的情感纽带。综上所述,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在选材上各有特色。本文以时间为序,选材广泛;而莫怀戚的《散步》则选取典型的生活场景,注重在平凡中流淌亲情。两篇文章都以家庭情感为主题,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故答案为:主题上:本文侧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选材上:本文以时间为序,选取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做到了选材广泛;莫怀戚的《散步》选取了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做到了选材典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