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6: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再塑生命的人
一、积累运用
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2)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二、单选题
2. 准备阶段;有同学提议在黑板上题写“吾爱吾师”四个大字,已写出如下三字,还缺一个“师”字。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原则,选择合适的一项(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B.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C.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点化而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C.连老师都解不出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D.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zhàn) 寂静  小心翼翼(yì)  疲惫不堪
B.搓捻(niē)  感概  花团锦簇(cù)  油然而生
C.膝盖(qī)  激荡 截然不同(jié)  晃然大悟
D.抚弄(lònɡ)  惭愧 混为一谈(hùn)  人声顶沸
6.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道题经老师指导后,我几经思量,忽然恍然大悟。
B.经历了那场风波,对比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吵醒他。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事实上,岳老师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得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成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但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有删改)
8.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9.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0.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2)示例:我觉得②比较好。①前半部分还说“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后半部分又突然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前后自相矛盾;③后半部分所说的“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带有教育人的口吻,语气生硬,不得体;只有②做到了简明、连贯、得体,所以我觉得②比较好。
【解析】⑴ 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本题演讲是有主题的,主题是赞美教师,而材料一说的主要是求学,赞美的对象不是教师而是求学者。
⑵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三句各有特点,第一句亲密,第二句诚恳,第三句热烈,相比之下,第一第二句好些,第三句将教师放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缺了点对话交流的意味。
故答案为:⑴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⑵我觉得②比较好。①前半部分还说“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后半部分又突然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前后自相矛盾;③后半部分所说的“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带有教育人的口吻,语气生硬,不得体;只有②做到了简明、连贯、得体,所以我觉得②比较好。
⑴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2.【答案】B
【解析】已经写出的三个字为行书;
A.楷书,不一致;
B.行书,一致;
C.草书,不一致;
D.隶书,不一致;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书体及特点辨析的能力。学生应掌握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的特征。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行书舒展灵动,楷书笔画清晰,方正工整,让人一目了然,便于认读,篆书疏密均匀,美观匀称。行书字体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隶书有秦隶、汉隶等,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错误,句子中“快给我光明”后的叹号应在后引号内;
故答案为:C
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误并修改是中考最常考的题型,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与句中“反复仔细地阅读”矛盾。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5.【答案】A
【解析】A正确
B. 搓捻(niē)应为搓捻(niǎn);“感概”应改为“感慨”
C. 膝盖(qī)应为膝盖(xī) “晃然大悟”应改为“恍然大悟”
D. 抚弄(lònɡ)应为抚弄(nòng)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6.【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海伦 凯勒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答案】A
【解析】A.错误“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忽然”有重复;
B.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使用恰当;
C.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使用恰当;
D.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答案】8.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9.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而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小病号的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10.示例:从“终年苍白”到 “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了岳老师成为小病号的老师后的喜悦之情。
11.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叫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解析】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8.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生命的抗争”指什么,然后再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抗争”指的就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不畏疾病的行为。纵观全文可见,主要表现在: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
故答案为: 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
故答案为: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而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小病号的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10.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分别按后面的要求,从人物描写及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即可。第一句,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表现了她身体很差;“一丝红晕”则形象地表现出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她为自己能在病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高兴。
故答案为:“终年苍白”到 “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了岳老师成为小病号的老师后的喜悦之情。
1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本文的标题是一句诗,首先可以想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这首难背的诗而展开,标题就是本文的线索,同时标题又暗示了别离,与结尾情节相符。
故答案为: 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叫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