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而”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思而不学则殆
2.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
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
D.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恭候各位光临。”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等。
B.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观沧海》是他的代表作。
C.史铁生是一位坚持与病魔抗争的作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有不少关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下面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唐代、宋代、元代文学的高峰分别是诗、词、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宋词的代表作。
B.《论语》是道家经典之一,共20篇,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C.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 是出自这本书。
B.《世说新语》是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诗人。她的作品主要突出“母爱”“童真”和“自然”。
二、积累与运用
按要求填空
(一) (二) (三)
峨眉山月半轮秋,⑴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点评: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粼粼①____江中,诗人在行船中借月抒发对故国故人的恋恋不舍。 ⑵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点评:萧sè ②____的景物折射出暮秋傍晚时分的枯索,诗人在羁旅中生发了离乡背井的凄凉心境。 ⑶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点评: A.____
(四) (五) (六)
⑷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点评:登城远望,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诗人沉浸其中,感kǎi ③____ 无限。 日月之行,⑸____;⑹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点评:B.____ ⑺____,⑻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点评:初阳生于夜色,新春生于寒冬,在能量贮④____蓄中,诗人领悟到光辉终将抹去黑暗,温暖足以消弭严寒的积极心态。
7.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8.请在相应的横线上补全诗句。
9.请在AB中任选一处,写出“点评”。
10.请从《<论语>十二章》中写出一个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并结合“诗画小悟”中某一首诗的学习谈谈你是如何运用这个方法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 )
人不知而不愠 ( )
传不习乎 ( )
必有我师焉 ( )
博学而笃志 (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4.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 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A .“人不知而不愠”中,“而”表转折,意思是“却”。
B .“学而不思则罔”中,“而”表转折,意思是“但是”。
C .“学而时习之”中,“而”表顺承,可理解为“并且、然后”。
D .“思而不学则殆”中,“而”表转折,意思是“却”。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2.【答案】C
【解析】 A.有误,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
B.有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王维。
C.正确。
D.有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A
【解析】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答案】C
【解析】C. 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史铁生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奶奶的星星》《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絃》等。
故答案为: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答案】A
【解析】A.有误,《天净沙 秋思》是散曲;BC.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答案】B
【解析】ACD无误;B《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注意宋朝和南朝宋是两个朝代,不要混淆。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掌握情况。学生注意积累教材上出现的名人、作品、作品体裁、名著作者、名著内容等。
【答案】7.lín;瑟;慨;zhù
8.影入平羌江水流;枯藤老树昏鸦;遥怜故园菊;回乐烽前沙似雪;若出其中;星汉灿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A示例:遥想着故园的菊花开得茂盛,想来应该是依傍着战场吧。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B示例:眺望大海,浩渺无边,日月落在其中,星辰也在其里。表达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10.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我在学习《次北固山下》时,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思。所以,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要去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
示例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我在学习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想起了之前背过他的《龟虽寿》,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曹操的雄心壮志。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要经常温习复习,获得自己新的理解和体会。
【解析】(1)本道题考查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的能力。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
(2)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4)此题是对学诗方法的探究,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诗的特点,结合学习方法来谈。
7.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萧瑟(xiāo sè):意思是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感慨(gǎn kǎi):谓情感愤激。感触,感叹。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故答案为:lín;瑟;慨;zhù
8.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易错字有:羌;藤;鸦;遥;烽。
故答案为:影入平羌江水流;枯藤老树昏鸦;遥怜故园菊;回乐烽前沙似雪;若出其中;星汉灿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A.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A示例:遥想着故园的菊花开得茂盛,想来应该是依傍着战场吧。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B示例:眺望大海,浩渺无边,日月落在其中,星辰也在其里。表达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10.此题是对学诗方法的探究,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诗画小悟”中某一首诗的特点,结合《<论语>十二章》中的一个学习方法来谈。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我在学习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想起了之前背过他的《龟虽寿》,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曹操的雄心壮志。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要经常温习复习,获得自己新的理解和体会。
故答案为: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我在学习《次北固山下》时,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思。所以,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要去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示例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我在学习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想起了之前背过他的《龟虽寿》,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曹操的雄心壮志。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要经常温习复习,获得自己新的理解和体会。
【答案】11.说,同“悦”,愉快;生气,恼怒;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坚定。
12.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困惑。
②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3.C
14.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本道题考查文言文的语句停顿。对于文言文的语句停顿主要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停顿:①文言句子语法结构;②句首的语气词;③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④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⑤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11.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的吗?说:同“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必有我师焉:必有一人可作为我的老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故答案为:说,同“悦”,愉快;生气,恼怒;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坚定
12.①罔:迷惑。殆:困惑。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困惑。
②从:跟从。改:改正。句意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故答案为: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困惑。
②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3.C句句意为: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故古文应划分为:可以/为师矣
故答案为:C
14.选文中谈到学习方法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温故而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谈到学习态度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谈到品德修养的是“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故答案为: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