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蝶恋花 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5: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蝶恋花》
课内巩固
1.给下列加点注音。
暮霭(

凝噎(

怆(
)然
荠(
)麦
夜雪初霁(
)萧(
)条
今宵(

黍(
)离
凝噎(
)
彩笺(
)憔悴(

绣闼(

熟谙(

雕阑玉砌(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春花秋月 不堪回首 无语凝噎 和蔼
良晨好景 晓风残月 骤雨初歇 时辰
乍暖还寒 不黯世事 波澜壮阔 谰言
风情万种 寒蝉凄切 罗暮轻寒 凄惨
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


A.斜光到晓穿朱户
B.欲寄彩笺兼尺素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A.水调歌头 毛泽东
雨霖铃 苏 轼
清平乐 李清照
扬州慢 柳 永
忆江南 张志和
西江月 范仲淹
B.沁园春 柳亚子
扬州慢 柳 永
如梦令 张志和
雨霖铃 姜 夔
渔歌子 白居易
浣溪沙 辛弃疾
C.念奴娇 郭沫若
水调歌头 李清照
清平乐 辛弃疾
西江月 苏 轼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张志和
D.沁园春 毛泽东
雨霖铃 柳 永
如梦令 李清照
扬州慢 姜 夔
渔歌子 张志和
西江月 辛弃疾
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清照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8.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9.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高考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0.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1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2)“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1.略
2.D
3.D
4.
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
5.D
6.C
7.略
8.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
9.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10.修辞手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1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2、(1)①拟人;②清冷(哀愁)。
(2)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②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
(3)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