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皇帝的新装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皇帝的新装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7: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皇帝的新装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yú chǔn)____得____(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乙】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xūn zhāng)____。
1.给【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称职   ②附和   。
2.根据【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ú chǔn)   ②(xūn zhāng)   。
3.结合【乙】文中括号里的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成语:
二、单选题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老教授提出了几条很有价值的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B.林则徐是晚清名臣,他在虎门销烟运动中的壮举骇人听闻。
C.大熊猫顽皮可爱,它的举动令周围的人们忍俊不禁。
D.一阵雷雨过后,树枝上落下了一只鸟儿,然而,它已经不可救药,一动不动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通过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
C.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确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的风貌。
D.在“经典永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学习古诗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
6.下边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忙碌(lù) 头衔(xián) 御聘:皇帝请的人
B.滑稽(jī) 的确(dí) 害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C.赏赐(chì) 系上(jì) 精致:精细别致
D.花盖(huá) 更衣(gēng) 随声附和: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钦差(qīn)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B.骇人(hài) 赏赐(cì) 御聘(pìn) 爵士(jué)
C.圈定(quān) 愚蠢(chǔn) 妥当(tuǒ) 更衣(gēng)
D.呈报(chéng) 炫耀(xuàn) 勋章(xūn) 称职(chèng)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习任何一门才艺都要有坚定的意志,倘若见异思迁,到头来必定一事无成。
②老张与大李不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同桌,老张煞有介事,大李却全不介意。
③这幅水墨山水画,画面花团锦簇,构图细腻精巧。
④校庆当天,各届校友纷纷回到母校,一时间校园内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⑤随着对事件的深入追踪,我们惊讶地发现,真相和我们此前的猜测大相径庭。
⑥熟悉的歌声从窗外悠悠飘来,我忍不住手打节拍,随声附和,轻轻哼唱起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附和(hè)  圈定(juàn)  钦差(qīn)  陛下(bì)
B.赏赐(cī) 头衔(xián) 爵士(jué) 花纹(wén)
C.系上(jì) 炫耀(yào) 妥当(tuǒ) 呈报(céng)
D.骇人(hài) 勋章(xūn) 更衣(gēng) 称职(chèn)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特大号鳟鱼 [英]杰·克·杰罗姆
①晚上,在这条河边的那些小旅馆里住宿,听当地人给你讲一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常常是很有趣的。
②我们走进旅馆的客厅,坐了下来。那里先就有一个老人,正在用一根长长.的瓷烟斗吸烟呢。我们跟他自然而然地开始聊天了。
③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提到了我俩是外地人,一到明天早晨,就将离开这里。
④这时,谈话暂时中止。我们的眼睛开始向四处张望。最后,视线集中在一只积满灰尘的玻璃柜子上。这只玻璃柜子被高高地吊在壁炉的上方,里面装着一条鳟鱼。这条鳟鱼使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它是如此之大,实际上在我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已经把它错认作鳕鱼。
⑤“哦,”这老先生随着我们的目光,在看到这条鳟鱼以后,吐了一口烟圈,说:“这家伙不错吧 ” “是十分少见啊。”我喃喃地说。乔治问这个老人,根据他的估计,这条鳟鱼有多重。
⑥“十八磅六盎司。”接着,他又吐了一口烟圈,然后站起身来,脱掉外衣。“是的,”他继续说,“还是在十六年以前,在那一年的二月三号这一天,是我把它捉到的,正好是在桥下面。他们告诉我这条鱼在河里,我说我要把它捉住。后来果真把它捉住了。眼下,在这一带,这么大的鳟鱼可不多见啰。晚安,先生们,晚安。”
⑦他走了。在此之后,我们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这条鱼,这的确是一条非同一般的鳟鱼啊。我们正在看鱼,村里的送信人来了。他正好在这家旅馆里落脚,他看到我们在看鳟鱼。
⑧“这条鳟鱼是我捉的! 先生。”这个愉快的老头子说,话语在空气中跳动。“我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正好是在运河水闸下面捉到它的。当我在我的邮递路线的尽头看到这个庞然大物时,我大吃一惊。好啊,你们看,它有二十六磅重呢! 晚安,先生们,晚安。”
⑨我们四目相对。
⑩五分钟以后,第三个人走进来,又描述了一番他是如何在一个很久以前的早晨捉到它的,于是,他又走了。接着,一个一本正经的中年人走进来,他在窗户旁边坐下了。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说话。可是在最后,乔治转身朝着新来的人说:“请你原谅,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在这里捉到这条鳟鱼的话,我的朋友和我都将非常感谢你哩。”
“这是为什么呢 谁告诉你们是我捉到了这条鳟鱼 ”他诧异地问道。
我们说没有什么人告诉过我们,可是,不知怎么的,我们觉得捉到这条鱼的人一定是他。
“好吧,这真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确是非同一般啊。”这个陌生的人回答道。他笑了。“事实上,你们说得非常正确,这条鱼的确是我捉住的。竟然被你们猜中了。而我为了捉它,付出的代价也很高啊。这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接着,他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花了半个小时才把它捉住,而它又是如何绷断了他的钓鱼竿。他说,他曾仔细地称过鱼的重量,精确的数字是三十四磅,不多也不少。
在他走后,旅馆老板来到这里。我们把我们所听到的,关于这条鱼的种种不同的来历告诉他。他被逗得大笑起来,我们也都痛快地笑起来。
“真想不到! 哈哈哈!”这个诚实的老头子痛快地笑着说,“是的,他们要是真的钓到了这条鱼的话,是会把它送给我,让我来装饰我的客房的。他们的确是这种有交情的人啊! 哈哈哈!”
于是,他把这条鱼的真实来历告诉了我们。原来,这条鱼是他自己捉到的。在很多年以前,当他还完全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有一次他逃学,他说,只是由于提了这条鱼回家,才免了一顿处罚。
这时,他被人喊走了。乔治和我再一次把视线转到这条鱼身上来。这真是一条最令人吃惊的鱼啊!我们越看越觉得它了不起。以至于乔治为了把它看得更清楚一些,竟然爬上了一把椅子的靠背。可是,这把椅子突然翻倒了。乔治害怕摔倒,就鲁莽地抓住了装鳟鱼的玻璃柜子。于是,哗啦啦一声,柜子倒下来了。乔治和那把椅子,竟然一起压在这只柜子上面。
这条鳟鱼,被摔得粉碎,摔成一千块碎片了。
原来,它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罢了。
10.文中“我们”在听不同的人讲故事后,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梳理完成下图。
11.小青对文中画线句有疑问,想请你帮忙解答。
这真是一条最令人吃惊的鱼啊!
疑问:结合全文来看,这条鱼的“最令人吃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2.本文情节几乎都在重复,但读来不感觉乏味,反而意蕴深长。请帮小春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三复情节”“三复”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重复叙述模式,指同类型情节三次反复。情节的循环往复可以把戏剧性发挥到极致,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分展现人物形象,并深化主旨。
⑴【探究一:“重复”中的变化】
①故事中的不同:我发现“抓鳟鱼的故事”中时间、地点、人物和 、 都不同。
②人物个性的不同:我发现几个讲故事人的性格同中有异,请你选择其中两个人物来分析其不同个性。
⑵【探究二:“重复”中的深意】课内与课外相互联结是学习的重要策略。请联结下面材料,分析两文在情节上多次重复的用意。
课本里的“重复”:《皇帝的新装》里大臣们和皇帝先后去看并不存在的“新装”,先后表现出内心的疑惑与惊慌,却又先后夸赞“新装”,情节基本相同。
13.你觉得本文最适合讲给哪一类人听 请做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和生活实际,从构思艺术和主题两个角度加以阐述。
A.儿童 B.青少年 C.成年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hèn zhí;fù hè
2.愚蠢;勋章
3.不可救药
【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称职”的“称”是多音字,在此读“chèn”,“职”读“zhí”;“附和”的“和”读“hè”,要注意其读音与“和平”中“和(hé)”的区别。
故答案为:chèn zhí;fù hè
2.“yú chǔn”中“yú chǔn”的对应的是“愚蠢”二字。“xūn zhāng”中的“xūn zhāng”对应的是“勋章”二字
故答案为:愚蠢;勋章
3.“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所对应的成语是“不可救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情况极其糟糕,无法挽回。故答案为: 不可救药
4.【答案】C
【解析】A随声附和: 别人说什么,自己附和着说什么。比喻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这是一个贬义词,句中“老教授提出了几条很有价值的建议,大家都随表示赞同”,应该用褒义词。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句中用来形容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运动中的壮举不恰当。C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D不可救药: 比喻事态严重,已无法挽救。这里用来形容鸟儿生命垂危属于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5.【答案】C
【解析】A.有误,搭配不当,应删去“的作品”。
B.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应是“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古诗的热情”。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答案】A
【解析】A.正确。
B.害—骇。
C.赐cì。“精致”的意思是“精巧细致”。
D.花—华。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7.【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称职”的“称”应读作“chèn”。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①“见异思迁”见到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所以正确;②“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形容装模作样,故作正经,让人相信真有其事,使用不正确;③“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使用不正确;④“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使用正确;⑤“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正确;⑥“随声附和”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比喻没主见,只会盲从,使用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有①④⑤。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的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9.【答案】D
【解析】A. 圈定(juàn) ——(quān)
B. 赏赐(cī) ——(cì)
C. 呈报(céng) ——(ché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答案】10.老先生从容地说故事;开始怀疑;中年人惊喜地说故事;确信无疑
11.①这条鱼十分少见的大;②这条鱼实际上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③这条鱼竞引得不同的人编出不同版本的捕鱼故事,它折射出人性的弱点,引发了对人性的反思。
12.⑴①抓鱼的过程(原因、方式)
鱼的重量
②老人:讲抓鳟鱼故事的时候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可见其性格较为稳重、从容。送信人:讲抓鳟鱼的故事时迫不及待,欢快的语言和讲话的节奏都体现其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特别喜欢炫耀。
中年人:并没有主动地对我们讲抓鳟鱼的谎言,但当“我们”主动将捕鱼者桂冠送给他时,他马上开始吹牛,可见其性格相对憨厚,却也是装腔作势之人。
旅店老板:在听我们讲完前几个人的故事后痛快地大笑,然后讲述所谓的“真实经历”,可见其个性爽朗,却也是虚伪之徒。
⑵《皇帝的新装》通过看新装情节的不断重复意在讽刺揭露人性中的愚昧无知和虚伪,本文重复抓鳟鱼的情节也意在讽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爱炫耀的弱点。
13.示例一:适合讲给儿童听。构思艺术:本文中,同类型的情节多次反复,这正符合儿童短暂记忆的需要,便于他们记住主要情节,这样,结尾情节的突转就会带给他们更大的冲击力。主题:小说通过写一群人编造抓特大号鳟鱼的谎言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人性中虚荣、爱炫耀的弱点,我们正可以借此教育儿童不要撒谎,谎言就像美丽的肥皂泡容易破碎。(示例二:适合讲给青少年听。构思艺术:本文采用重复叙述模式,但重复中却有很多变化,避免了单调,不断的重复为后面情节的突转蓄势,结尾出乎意料,十分戏剧化。这符合青少年喜欢变化,喜欢幽默风趣的作品的特点。主题:小说通过写一群人编造抓特大号鳟鱼的谎言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人性中虚荣、爱炫耀的弱点。青少年往往开始注重面子,我们正可以借此故事引导青少年不要因为爱慕虚荣而编造谎言。示例三:适合讲给成年人听。构思艺术:本文采用重复叙述模式,重复中却有详有略,有同有异,角度和叙述方式都有变化;不断的重复为后面情节的突转蓄势,结尾出乎意料,十分戏剧化,值得已经有阅读经验的成年人研究其小说艺术。主题:小说通过写一群人编造抓特大号鳟鱼的谎言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人性中虚荣、爱炫耀的弱点。这些谎言的编造者无一不是成年人,这就尤其需要成年人反思自我,警示自己。)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3)⑴①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及概括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内容,然后比较答题即可。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⑵本题考查重复写作手法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探究艺术特色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
10.研读课文内容,题目根据“很是惊奇”“送信人愉快地说故事”等提示,可以得出(1)空说的是⑤⑥段中那个老人,文中“这老先生随着我们的目光,在看到这条鳟鱼以后,吐了一口烟圈,说...”“接着,他又吐了一口烟圈,然后站起身来,脱掉外衣”“他继续说.....”等句子可以看出,老人很从容:(2)空,在送信人愉快地说完故事后我们的反应是“我们四目相对”,因为之前那个老人说的话,再联系后文我们主动将捕鱼者的桂冠送给了那个中年人,可见我们此时已经开始不相信他说的故事了;
(3)空,当我的朋友朝那个中年人说:“请你原谅,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在这里捉到这条鳟鱼的话,我的朋友和我都将非常感谢你哩”,他先是诧异,之后便痛快地承认了我们说的非常正确,而且笑着把“他如何捉到这条鱼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可见他的内心是惊喜的兴奋的;(4)空,当我们把我们听到的,关于这条鱼的种种不同的来历告诉旅馆老板时,“这个诚实的老头子痛快地笑着"并且“他把这条鱼的“真实"来历告诉了我们”此时我们对老板说的话确信无疑。
故答案为:老先生从容地说故事;开始怀疑;中年人惊喜地说故事;确信无疑
11.整篇小说都在围绕着“这条鱼”展开。故事的开端是我们发现了摆在旅馆客厅玻璃柜子里装着一条鳟鱼,“这条鳟鱼使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它是如此之大,实际上在我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已经把它错认作鳕鱼”:故事的发展,这条鱼让我们听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版本的捕捉这条鳟鱼的“故事”;故事的高潮,我的朋友乔治为了把它看得更清楚一些,爬上了椅子的靠背,不小心把鱼打碎了,从而解开了故事的真相“原来,它实际上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罢了”;从主旨来看,这条鱼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楚了人性的弱点,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围绕以上分析作答,注意要做到条理清晰。
故答案为: ①这条鱼十分少见的大;②这条鱼实际上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③这条鱼竞引得不同的人编出不同版本的捕鱼故事,它折射出人性的弱点,引发了对人性的反思。
12.探究一:①在不同的人讲述不同的“抓鳟鱼的故事”中,那个老人说这条鳟鱼有“十八磅六盎司”,并且告诉我们,“还是在十六年以前,在那一年的二月三号这一天,是我把它捉到的,正好是在桥下面”;村里送信的人说这条鱼“它有二十六磅重呢”,并且说“我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正好是在运河水闸下面捉到它的”;看上去一本正经的中年人告诉我们,“他曾仔细地称过鱼的重量,精确的数字是三十四磅”,接着“他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花了半个小时才把它捉住;而它又是如何绷断了他的钓鱼杆”;旅店的老板虽然没有说这条鱼的具体重量,但他笑着告诉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当他还完全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有一次他逃学,他说,只是由于提了这条鱼回家,才免了一顿处罚”。他们叙述的鱼的重量听上去都很准确,但是每个人说的重量都不一样,而在他们所讲的“抓鳟鱼的故事”中,每个人抓到这条鱼的时间、地点、耗费的力气也都不一样。
②小说中详写讲故事的人一共有四个:
老人:听到“我们俩是外地人,一到明天早晨,就将离开这里”时,老人主动向我们说起这条鱼,当我们询问这条鱼的重量后,“他又吐了一口烟圈,然后站起身来,脱掉外衣"慢慢讲述他是如何捉到这条鱼的,可见其性格比较沉稳。
送信人:看到我们在看鳟鱼,便急切的说“这条鳟鱼是我捉的!先生”,并愉快的向我们讲述他抓这条鱼的故事,“这个愉快的老头子说,话语在空气中跳动”可见他非常的活泼、好炫耀。
中年人:进了这家旅馆后并没有说话,我们主动说这条大鳟鱼是他捉到的时,他差异的问到“是谁告诉你们,说捉到这条鳟鱼的是我呀 ”;当他确定我们并不知道这条鱼的来历之后,就夸夸其谈,“他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花了半个小时才把它捉住”,说的像真的一样,可见,他是相对老实憨厚却装腔作势之人。
旅店老板:在“我们把我们所听到的,关于他这条鱼的种种不同的来历告诉他。他被逗得大笑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实情,“他把这条鱼的真实来历告诉了我们。原来,这条鱼是他自己捉到的”,可见其虚伪。
(2)《皇帝的新装》中,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华贵以及光彩夺目,被派去的官员去看所谓的衣服时,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虽然他们内心很害怕,但是他们都不停的夸赞这件衣服,在重复各种人物去看“衣服"的情节中揭示故事的主旨;而本文则是通过重复叙述老人、送信人、中年人、旅店老板等人物,向我们讲述“抓鳟鱼的故事"来揭露人性的弱点。
故答案为:⑴①抓鱼的过程(原因、方式)
鱼的重量
②老人:讲抓鳟鱼故事的时候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可见其性格较为稳重、从容。送信人:讲抓鳟鱼的故事时迫不及待,欢快的语言和讲话的节奏都体现其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特别喜欢炫耀。
中年人:并没有主动地对我们讲抓鳟鱼的谎言,但当“我们”主动将捕鱼者桂冠送给他时,他马上开始吹牛,可见其性格相对憨厚,却也是装腔作势之人。
旅店老板:在听我们讲完前几个人的故事后痛快地大笑,然后讲述所谓的“真实经历”,可见其个性爽朗,却也是虚伪之徒。
⑵《皇帝的新装》通过看新装情节的不断重复意在讽刺揭露人性中的愚昧无知和虚伪,本文重复抓鳟鱼的情节也意在讽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爱炫耀的弱点。
13.本题要求从艺术构思和主题这两个角度阐述。本文的艺术构思主要是运用重复的手法构思,文章的⑤~ 段写不同的人物(老人、送信人、中年人、旅店老板)讲述自己是如何抓住这条鳟鱼的故事,在他们口中不断地重复“抓鳟鱼的故事”,这样的情节构思相对简单,能让低龄儿童记住情节,在孩子们读到结尾时也能够根据前文的情节进行思考,结尾“这条鳟鱼,被摔得粉碎,摔成一千块碎片了。原来,它实际上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罢了"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结尾也自然而然的让孩子想到文中的几个人物在撒谎,我们可以借此告诉孩子撒谎的危害。文章在重复的过程中又有细节的变化,例如:几个人物讲话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他们叙述的抓到着条大鱼的地方,抓到这条鱼的方式,以及这条鱼的重量,都有所不同。这种变化既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又让情节很戏剧化,还显得文章的结尾很出人意料。青少年更喜欢这种戏剧化的情节和具有讽刺性的结尾。本文的主题主要是揭露人性中的弱点,讽刺和批判那些爱炫耀的人。青少年在读本文时,能看到文中人物的吹嘘,都是因为虚荣心在作怪,进而联想到自己,想到虚荣心要不得。文章的构思主要是重复,重复叙述“抓鳟鱼的故事”,在重复中第三个人的叙述是略写,其他的几个人物叙是详写。文中的叙述:老人一边吐烟圈一边说,“还是在十六年以前,在那一年的二月三号这一天,是我把它捉到的……这么大的鳟鱼可不多见啰”;送信人愉快而兴奋的和我们说,“我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你们看,它有二十六磅重呢!”中年人虚伪的告诉我们,“在事实上,你们说得非常正确……精确的数字是三十四磅,不多也不少。”旅店老板大笑着嘲笑了其他几个人之后,“他把这条鱼的真实来历告诉了我们。原来,这条鱼是他自己捉到的。”四个人物在讲故事时不同的表现,这种详略安排和叙述中的变化,能引起有阅读经验的成年人的思考,思考这样写的用意,并对文章的构思深入研究,文中编织谎言的都是成年人,读这篇文章的成年人在看到这几个人物的行为后会比照自己,反思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故答案为: 示例一:适合讲给儿童听。构思艺术:本文中,同类型的情节多次反复,这正符合儿童短暂记忆的需要,便于他们记住主要情节,这样,结尾情节的突转就会带给他们更大的冲击力。主题:小说通过写一群人编造抓特大号鳟鱼的谎言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人性中虚荣、爱炫耀的弱点,我们正可以借此教育儿童不要撒谎,谎言就像美丽的肥皂泡容易破碎。(示例二:适合讲给青少年听。构思艺术:本文采用重复叙述模式,但重复中却有很多变化,避免了单调,不断的重复为后面情节的突转蓄势,结尾出乎意料,十分戏剧化。这符合青少年喜欢变化,喜欢幽默风趣的作品的特点。主题:小说通过写一群人编造抓特大号鳟鱼的谎言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人性中虚荣、爱炫耀的弱点。青少年往往开始注重面子,我们正可以借此故事引导青少年不要因为爱慕虚荣而编造谎言。示例三:适合讲给成年人听。构思艺术:本文采用重复叙述模式,重复中却有详有略,有同有异,角度和叙述方式都有变化;不断的重复为后面情节的突转蓄势,结尾出乎意料,十分戏剧化,值得已经有阅读经验的成年人研究其小说艺术。主题:小说通过写一群人编造抓特大号鳟鱼的谎言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人性中虚荣、爱炫耀的弱点。这些谎言的编造者无一不是成年人,这就尤其需要成年人反思自我,警示自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