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7: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读书墙】
布置读书墙,完成版面设计稿。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两个小题。
书香润心灵,读书气自华 古诗文名句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导师。我们从诗歌中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从曹操的“① 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感受到他宽广的胸襟,从陆游的"②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受到他的爱国之心。我们从诗歌中看到了美丽景色,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描写秋月"③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意境优美醉人。我们从诗歌中学到了人生的智慧,刘禹惕说,不要因为秋天而悲伤,要有“自古逢秋悲寂寥、④____(《秋词》)的豪迈胸襟。我从诗歌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王湾的“乡书何处达 ⑤____”(《次北固山下》),抒发了浓厚的⑥____之情。
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入,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留言板我们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阅读经典作品,由文中的人物、事件、细节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请你留言,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1)根据语境,完成①一⑥处的填空。
(2)阅读名著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阅读《西游记》语段,你想到什么 请结合情节、人物形象和亲身经历,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二、单选题
2.下列关于《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天神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纷纷落败,观音菩萨推荐二郎神前往,二郎神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捉住了孙悟空。
B.唐僧收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和尚。
C.唐僧原是如来佛祖的徒弟金蝉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儿,后与唐太宗拜为兄弟,赴西天取经,受封“旃檀功德佛”。
D.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为大唐带回了真经,师徒四人也最终修成正果。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大多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和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C.《西游记》的主体故事是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D.沙僧是《西游记》中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也憨厚淳朴、知错就改。
4.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某位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孙悟空的电影,想借用这段对话,为此向你征求意见。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你会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
A.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之后
B.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官职的真相之后
C.孙悟空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后
D.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
5.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因不满玉帝给的齐天大圣官衔,并且未被邀请参加蟠桃大会,于是大闹天宫。
B.唐僧师徒行至白虎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先后变成村姑、老妇、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
C.孙悟空因斗不过红孩儿,请观音菩萨相助,菩萨用五彩宝莲台和金箍收服了红孩儿。
D.真假孙悟空从花果山一直打到灵山,最终在如来佛祖面前,六耳猕猴现出原形,被孙悟空打死。
6.《西游记》中,唐僧曾狠心赶走悟空,下列事件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A.悟空盗食了太上老君炼制的金丹。
B.悟空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三个村民。
C.悟空毁掉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
D.假悟空打伤了唐僧,抢走了行李。
7.下面有关《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热情赞颂了其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B.为试探唐僧师徒的取经意志,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招他们为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沙僧佯佯不睬,只有八戒中计。
C.《西游记》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无畏地战胜一切敌人。
D.《西游记》描述了师徒四人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结局,作者通过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告诉人们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务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让孩子学习做家务是最生活化的教育,也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主体意识的确立。孩子确证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不仅需要通过其他家庭成员的爱和尊重,更需要通过责任的担当。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以自己的付出赢得认可,对培养其自身的尊严感、秩序感、价值感非常有必要。
材料二:开好开足劳动课,需要多方联合参与。学校可以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可以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有限的场景资源;家长可以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才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隔膜,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
材料三:中小学生劳动状况调查统计表。(如下图)
8.请综合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9.仔细观察材料三,请根据调查统计表写出一条调查结论。(不超过25字)
10.如果要给藤野先生画一幅肖像,你认为以下哪个特点描述不准确?(  )
A.挟着一摞书 B.黑而瘦
C.着装整洁讲究 D.八字须,戴眼镜
11.从个人的“小我”走向国家或集体的“大我”,能扩大人生的格局。请你结合孙悟空的经历,说说他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转变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①星汉灿烂;②僵卧孤村不自哀;③峨眉山月半轮秋;④我言秋日胜春朝;⑤归雁洛阳边;⑥思乡
(2)阅读感受:孙悟空偷吃蟠桃和金丹的情节,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偷偷拿零食吃的经历。孙悟空的形象勇敢、机智,他敢于挑战权威,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在生活中,我也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解析】(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僵、峨
(2)阅读这段《西游记》的语段,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和率性而为。孙悟空假扮赤脚大仙,闯入瑶池,尽情享用美味佳肴和金丹,展现出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特点。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有时也会有勇敢尝试新事物、突破常规的时刻。比如在参加学校的科技竞赛时,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案,虽然面临很多困难和质疑,但我像孙悟空一样勇敢地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孙悟空的形象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勇敢和自信,敢于突破自我,追求自己的目标。
故答案为: ①星汉灿烂;②僵卧孤村不自哀;③峨眉山月半轮秋;④我言秋日胜春朝;⑤归雁洛阳边;⑥思乡 ; 阅读感受:孙悟空偷吃蟠桃和金丹的情节,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偷偷拿零食吃的经历。孙悟空的形象勇敢、机智,他敢于挑战权威,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在生活中,我也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唐僧收徒和收白龙马的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所以 B 选项中 “鹰愁涧收白龙马” 和 “高老庄收猪八戒” 的顺序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在《西游记》中,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通常是猪八戒,他有很多缺点,如贪吃、好色、懒惰、爱占小便宜等,但也憨厚淳朴、知错能改。而沙僧的形象特点主要是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是唐僧师徒中较为踏实、稳重的存在,不是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答案】D
【解析】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后,被告上了天庭,天庭派太白金星招安了孙悟空,封他为弼马温,此时孙悟空没有和天庭的关系决裂;排除A。当孙悟空得知弼马温是个小官后,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故此时也没有决裂;排除B。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了王母的蟠桃盛会,反下天庭,此时也没有彻底决裂;排除C。孙悟空和天庭的最终决裂是在他逃出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此时他在天庭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此时他和天庭的关系完全决裂,这和这段对话中的决绝、无畏、决一死战的精神相符合。故选D。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积累。做此题时,要求学生对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对精彩情节要反复阅读。记准名著的名称,作者、作品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5.【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描述不准确。观音菩萨用的是“玉净瓶”里的净水收服了红孩儿,而不是“五彩宝莲台和金箍”。红孩儿被收服后,观音菩萨还给他戴上了金箍,但金箍并非用来收服他的工具。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B
【解析】A.王母娘娘的瑶池正在举行蟠桃盛会,孙悟空得知没有邀请自己,便自己使了个诡计,自己找了些酒喝了起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旁边偷吃仙丹,正是因为孙悟空偷吃了那“有生有熟”的五壶丹,并运用三昧火,才把自己锻成一块刀枪不入的金钢之躯。不符合题意;B.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青烟逃遁。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符合题意;C.师徒四人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献出果子招待唐僧,悟空八戒闻得人参果乃是千年开花结果的仙物,悟空八戒贪念生成。偷取清风明月的金击子,去人参果树打落人参果,悟空采集了人参果,师兄弟一人一果,清风明月发现少了四果,去寻找师徒四人要回,却已落入了师兄弟肚中,悟空受冤偷四个人参果,实际偷了三个。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犯下大错,悟空答应三日内找到救活人参果树的办法,最后获得观音的净瓶仙露,神树复活,镇元大仙与悟空结拜为兄弟。不符合题意;D.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等都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让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师徒团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
D.“作者通过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告诉人们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精神”错,通过取得真经的结局,告诉人们要有团队精神,团结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需先熟知名著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做题时仔细审题,从选项中提取关键信息,对应名著具体细节,判断表述是否准确。要关注情节的因果、人物性格的契合度、主题的正确解读,避免因记忆模糊或理解偏差出错,通过精准关联名著内容来辨析选项正误。
【答案】8.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9.示例:大部分受访中小学生的每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间较少。
10.C
11.示例:孙悟空开始跟着唐僧西行取经,最初只是出于报恩心态。后经过三次离队,三次回归,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孙悟空从桀骜不驯的“小我”转变成为顾全大局、勇担责任的“大我”,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材料一、材料二,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抓住图表中的主要信息,如对象、占比率等,整合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注意掌握名著作者及朝代、作品体裁及类型、文中主要人物的绰号及主要情节等内容,同时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名著的主旨中心,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人物具体情节及形象特点。分析孙悟空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变化即可。
8.材料一:家务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以自己的付出赢得认可,对培养其自身的尊严感、秩序感、价值感非常有必要。即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材料二:开好开足劳动课,需要多方联合参与。学校可以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可以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有限的场景资源;家长可以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 即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归纳为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故答案为: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9.材料三图表显示中小学生周平均家务劳动半小时左右及以下占比34.92%,占比第一。可见大部分中小学生的每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间较少。
故答案为:大部分受访中小学生的每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间较少。
10.藤野先生的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可见着装不整洁,不讲究。对应C
故答案为: C
11.孙悟空被唐僧救出,为报答恩情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但是此刻孙悟空的“小我”的思想,桀骜不驯,不服管教,为此三次离队,三次回归,也是在一次次的降妖伏魔中孙悟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有责任心的“大我”,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故答案为:孙悟空开始跟着唐僧西行取经,最初只是出于报恩心态。后经过三次离队,三次回归,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孙悟空从桀骜不驯的“小我”转变成为顾全大局、勇担责任的“大我”,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