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蝶恋花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5: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6《蝶恋花》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词的结构思路,把握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及分析,把握艺术手法,并明确其好处。
3、简要分析本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4、背诵默写。
学习重点:
1、了解本词的结构思路,把握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及分析,把握艺术手法,并明确其好处。
3、简要分析本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4、背诵默写。
学习难点:
1、通过诵读及分析,把握艺术手法,并明确其好处。
2、简要分析本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槛菊(

不谙(

彩笺(

罗幕(

2、一词多义

(1)明月不谙离恨苦
(2)谙尽孤眠滋味

(1)独上高楼
(2)老而无子曰独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独畏廉将军哉
3、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昨夜西风凋碧树
(

。)
4、说明句式特点
山长水阔知何处:
5、古诗中的抒情手法简说:(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借景抒情。(3)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托物言志。如虞世南《蝉》的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7)叙事抒情。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课堂学习案
【新课导入】
晏殊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如“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以后的伤痛。
上片:
下片:
2、写作特点感知
情景交融,景为情设,以景衬情:
【思考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探究:

2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探究: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探究:

4、根据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分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探究:

5、最后一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与上句有联系吗?为什么?其内部两个分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槛菊(jiàn)
绿林好汉(lù)
字帖(tiē)
B、门槛(kǎn)
亲密无间(jiàn)
连累(lèi)
C、谙熟(ān)
如法炮制(páo)
扁舟(piān)
D、信笺(jiān)
莘莘学子(shēn)
锁钥(yào)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槛菊愁烟兰泣露(忧愁)
B、斜光到晓穿朱户(彻夜)
C、昨夜西风凋碧树(凋零)
D、望尽天涯路(没有)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3、词中所写的景物,哪些是有情的,哪些是无情的?
4、这首词属于典型的婉约风格,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延伸阅读
阅读晏殊的词《浣溪纱》,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试分析这首词的主旨。
(三)语言运用
7、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⑴第一方面: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⑵第二方面: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⑶第三方面: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8、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jiàn
ān
jiān

2、谙:(1)熟悉,了解(2)尝,经历,经受
独:(1)独自(2)老而无子的人(3)独自(4)岂,难道
3、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4、省略句,“知”后省略“人”
课堂学习案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上片以环境衬染离情,烟含愁,兰泣露,燕双飞,月穿朱户,抒发了有情人彻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下片在写景叙事之中抒怀人之情。西风凋碧树,独自望尽天涯而不见思念的人。接着写想要寄信,然而水阔天长,不知人在何处。其相思之苦之痛之无奈,跃然纸上。
2、写作特点感知
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把“愁烟”“泣露”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思考探究】
1、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这两句的大意是: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C(A字帖tiè
B连累lěi
D锁钥yuò)
2、D(尽:断)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3、有情的景物:秋菊、兰草、燕子;无情的景物:明月、西风。
4、作者善于将主观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风烈、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凉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延伸阅读
5、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6、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全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惜春伤时,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三)语言运用
7.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8、
示例: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