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学案
预学案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进一步了解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走进教材
【作者介绍】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请你对以上文言片段做一次口译训练吧。
【题目解说】
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闺怨”是它的主题,以其细腻委婉的感受而闻名。同时,通过对上层妇女的苦闷的描写,抒发了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背景资料】
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为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道诋斥,看来必有所指。”
【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
2.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3.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
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伤:“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苦:“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探究案
一、炼字赏析
1.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深”字。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赏析“杨柳堆烟”中的“堆”字。
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二、语句赏析
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着一“怨”字。
2.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着一“恨”字。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着一“苦”字。
练习案
1.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奇葩(pā)
刎(wěn)颈之交
睥睨(nì)
猝(cǜ)不及防
B.赡(zhān)养
趑(
zī)趄不前
莅(lì)临
夙(sǜ)兴夜寐
C.冻馁(něi)
暴殄(tiǎn)天物
禅(chán)让
惴(zhuì)惴不安
D.籼(xiān)稻
残羹冷炙(zhì)
祓(bá)除
殒(yǚn)身不恤
2.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 ,反响十分热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
学伦理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