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学案5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声慢学案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5: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8《声声慢》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结构思路,把握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及分析,体会运用叠词的好处。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几好处。
4、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习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
1、了解本文的结构思路,把握本文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及分析,概括段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几好处。
4、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习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习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寻觅(

凄惨(

乍暖(

将息(

憔悴(

2、重点词语解释
(1)寻寻觅觅:
(2)憔悴

(3)怎生

(4)了得

(5)敌:
(6)次第:
3、相关知识
李清照(1084—约1155),号
,宋代词人,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
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
南渡后:

课堂学习案
【新课导入】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展示学识魅力
1、内容感知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
上片主要是写:
下片主要是写:
2、写作特点感知
(1)叠词的妙用

(2)借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

【思考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
探究: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为何已是暮春还会感觉“寒”?
探究: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几句主要写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探究: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

5、本词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用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唱,这是为什么?
探究:

6、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分析此句手法之高妙。
探究: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哽咽(yè)
咽喉(yān)
吞咽(yàn)
因噎废食(yē)
B.暮霭(ǎi)
纤弱(qiān)
歼灭(jiān)
暴风骤雨(zhòu)
C.了得(dé)
将息(jiàng)
更改(gēng)
更上一层楼(gèng)
D.纵然(zòng)
寻觅(mì)
甘霖(lín)
休戚相关(qì)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经过一年)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么)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词中主要是通过哪些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4、为什么词人见到“雁过也”就“伤心”?
5、举例说明这首词在语言上的特点。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①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③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④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6、上片四个画线句均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析。
7、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困。试结合上文,简析下片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三)语言运用
8.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
祖国的语言,灿烂,宝贵,美丽,芬芳。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

;有汉魏风骨,

;明清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

;有婉约浓艳,朴素大方,清新冷峻,典雅豪放。像繁星那样灿烂,
;像牡丹那样美丽,

9、有个人在荒凉的野外赶路,他看见一个女人独自站在路旁,便问她:“你是谁?”她说:“我是真理。”他又问道:“你为什么不住在繁华热闹的城市,而住在这荒凉的野外呢?”她答道:“古时候,谬误只在少数人那里,可是现在你无论到哪里都能听到谬误。
从上面一则寓言故事中,你能读出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概括。(不超过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mì

zhà
jiāng
qiáo
2、(1)寻寻觅觅:形容内心惘然若失、又想寻找的不安现状。
(2)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怎生
:怎么,怎样。
(4)了得
:概括了,概括尽。
(5)敌:抵挡。
(6)次第:
情形。
3、易安居士
婉约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
表现思夫、思国、思乡的浓愁、哀愁,风格沉哀凄苦
课堂学习案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由近及远,由景入情,以物喻人,诉凄苦之情。
2、写作特点感知
(1)叠词的妙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心情。七组十四个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2)借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效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借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总之,全词借景抒情,以情入景。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意象,表现自己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思考探究】
1、一种深深的愁思。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发出来的。
2、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情之凄惨,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3、主要写作者借酒浇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袭,但无济无事。这样写既可以表现作者那一颗坚强心灵的忧郁,又可以表现悲哀和愁苦的深重
4、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5、词的上片一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毫无雕凿地将自己内心凄冷的情感表达了出来。首先,在意境上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而在内容上则表达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妇人想要寻求依托和安慰却又寻不到的极度痛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四个字,把词人那种在重重灾难打击下的若有所失,却又极力想寻求一种寄托的心态真切地反映了出来。可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词人不可能寻觅到一种自己想要的精神寄托,于是感到“冷冷清清”,这种“冷清”,不仅写出了当时残秋的景色和周围环境的冷落,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无助与绝望。“凄凄惨惨戚戚”句紧承前两句,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和残秋景色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6、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A(B纤弱xiān
C将息jiāng
D休戚相关qī)
2、C(经年:年复一年)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3、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
4、因为大雁是候鸟,看到大雁从北方来,勾起词人对故国、故乡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往;这追忆与眼下的孤苦处境相对照,怎能不伤心?
5、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延伸阅读
6、①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②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吹出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③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化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忧伤。④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悲凉。
7、对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三)语言运用
8、示例: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唐宋诗章,金元曲剧;竹篱茅塘,朝日霞光;像珍珠那样宝贵,像梅花那样芬芳。
9、
⑴当到处都充满谬误时,真理就无处存身了。
⑵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⑶在别人不肯到达的地方,你往往会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