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虞美人》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师
班级
科目
备注
课题
李煜:《虞美人》
教学目标
了解李煜生平,把握词人在词中的情感。
掌握词中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并掌握对比赏析法来赏析诗歌。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容量。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3、一课时完成
重点难点
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媒体设计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插入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和本课的基本思路,让整个课程的思路明晰,相关资料的引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情境导入上课之前,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配乐)提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引入课题
◇听故事
◇通过词人李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进入情境。
二 作者与
背
景
◇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作品:《乌夜啼》、《浪淘沙》、《虞美人》
信仰:佛教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背景介绍:1、联系李煜个人档案中“重光”点出李煜的特点,以及他是如何继位的。2、联系李煜个人档案中“祭日”,职业,评价,讲讲这首词成为他的绝命词的故事。
◇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让学生来介绍作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背景介绍旨在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情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愁情,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煜,对其词产生兴趣。
三 诵读感悟
◇自读提示:读准字音 ◇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⑴、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⑵、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⑶、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⑷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播放配乐:范读 ◇再读(配乐朗读)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读(春江花月夜)
◇自己大声朗读,读出感情来 ◇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听范读,把握读的语调和情感◇推荐学生读、评说,纠正可能读错字
◇通过自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词人情感◇通过范读带动学生的读词热情。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 ◇通过单个学生读来了解其对词的初步把握
四 品读鉴
赏
◇朗读提示: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生回答:愁)2、
李煜的愁有哪些?(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3、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⑴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⑵今昔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⑶以发问加重愁情⑷用比喻化抽象的愁形象化。◇请生齐读全词 ,请一生解读这首词
◇生自读,同桌交流讨论 ◇学生同桌间交流讨论,设计问题,可以考考老师,或单挑某个同学。 ◇学生解读这首词
◇“愁”字的抓出旨在把握词人在词中表现的情感◇研讨的问题设计原则是让学生围绕词人的感情来讨论、鉴赏这首诗 ◇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师生交流解读。
五 拓 展 迁 移
◇提出课题:在李煜的创作中,浸染着这种泣血之愁的词作还有很多,就下面这几首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的确,我们感觉到了他在词中倾注的真挚的感情,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能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史所罕见。这个特色在《虞美人》中表现最为突出,以至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找出你欣赏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通过多篇赏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人及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六 朗
读
成
诵
◇朗读指导:把握词人的情感读词时想象画面。
◇学生自读◇学生齐诵
◇朗读成诵让学生更好地去把握词的情感。
七 结 束 语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最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堪称最纯粹的眼泪和最绝望的诗歌的经典,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传诵和吟唱。下面老师将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演绎这首词。(师演唱《虞美人》,在音乐声中结束全文。)
◇学生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