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学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虞美人 学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5: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5《虞美人》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
2.理解词中的表达出的“愁”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2、《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教学过程】
《虞美人》
(一)诗词欣赏
1、哪一个词能概括全词的情感核心?具体怎么表现的?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再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当堂检测】
一、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1~6题。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修辞炼字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4.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 。比如,《 沁园春 长沙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没有题目 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

二、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完成1~3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1、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气氛。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时间、地点和人物。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写法上,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B.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3、“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拓展阅读】
1、豪放派和婉约派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备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
昨日春》、《青玉案
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
李煜
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
晏殊

欧阳修

柳永

秦观

周邦彦

李清照
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
姜夔
、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天天学语文
语文天天学
【教师讲解用】
《虞美人》
1、“愁”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
C、离家之痛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2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当堂检测一、1.C(意为“不知何故久留他乡”)2.D(柳词中的景不是山河破败,只是主观观感)3.C
4、思乡
二C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