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8: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果曾经说过:“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大肆劫掠,纵火焚烧。这“人间奇迹”就这样毁灭了。重温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会让你牢记屈辱的历史,更加坚强,奋发向上。
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占地约350公顷,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
课外拓展
王英琦,1954年出生,安徽合肥人,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省道家学会副会长等。出版过《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并由西影厂拍摄。
走进作者
会识字
玲珑:器物细致精巧
把不好的挑出来
大波浪;波浪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①破坏,损害:毁灭 毁坏
②烧掉:烧毁 焚毁
会写字
③诽谤,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造句: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家的房子。
运用:草深穷巷毁,竹尽故园荒。
成语:毁于一旦
①熔化金属:销毁
②卖出货物:销路 畅销 供销
③开支,花费:花销 开销
成语:销声匿迹
辨字:①稍微 ②树梢 ③烟消云散
造句:有关部门销毁了一批假冒伪劣产品。
运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
认识多音字

量杯
胆量
表示“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估量”时,读liáng,如车载斗量;表示“限度”“数量,数的多少”“估计,审度”时,读liàng,如,气量、量力而行。
liáng
liàng
词语理解
不可估量:这里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
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陈设等)华丽精致,光彩耀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透,结构奇巧,或诗文作品精巧优美。
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朗读课文第1至第四自然段,谈谈你的体会。然后思考: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品析:这是本文的中心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可估量”在这句话中反复出现,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也点明了圆明园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个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之情。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品析:介绍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举世闻名”写出了圆明园的地位。“皇家园林”交代了圆明园的用途。“众星拱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圆明园的主要地位,让人感受到圆明园布局的宏伟。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品析:这句话罗列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完美地结合。朗读时应抑扬顿挫,体现出作者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品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圆明园的景观。用“有如”“流连”“仿佛”等词语点明了漫步在圆明园中的感受,对前面介绍的园内聚汇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加以总结,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品析:使用过渡句进一步写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照应了文章开头作者痛心疾首的评价: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上自”“下至”“青铜礼器”“名人书画”从时间跨度、珍宝类型上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之多、历史之悠久、价值之巨大。
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它对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和悠久文化的瑰宝。
语文要素——结合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盛赞及被毁灭的痛惜之情。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野乡村
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蓬莱瑶岛
武陵春色
还有西洋景观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谈谈你的体会。然后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然后想一想你从中的启发。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品析:“闯进”“掠走”“搬运”“破坏”“毁掉”等动词连用,充分暴露了英法联军残暴与野蛮的强盗行径,更激起我们对其罪恶行径的憎恶之情。朗读时要注意重读“闯进”“任意”“凡是”“统统”这些词语。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
品析: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与文章第一自然段呼应,结尾这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中的“就这样”三个字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痛心愤怒和不可置信,激起读者对英法联军其强盗行径的憎恨。
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然后想一想你从中的启发。
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清政府十分腐败、落后和无能。
启发:我们应该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内容提要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之情,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
损失不可估量
痛惜
辉煌的过去
布局
众星拱月
建筑
风格各异
文物
珍贵异常


毁灭的经过
掠 搬 毁 烧
仇恨
要素总结
如何结合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年代久远的作品,可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深入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②阅读经典作品,除了关注历史背景,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升华情感体验。
③拓展阅读同一主题的其他文章,比较文本之间的异同,能获得更丰富的理解。
首尾照应是文章照应方法的一种,又叫首尾呼应,就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互有关联,互相呼应。
那么,怎么做到首尾呼应呢?
①两个句子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
②两个句子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要一致。
迁移运用
运用首尾照应的方法将结尾补充完整。
我爱万物复苏的春天,我爱骄阳似火的夏天,我爱大雪纷飞的冬天,但是我最爱果实累累的秋天。
我爱秋天,我爱果实累累的秋天!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昔日的辉煌
被毁时的景象
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侵略者的野蛮、贪婪和残暴,表达了作者对其强盗行径的憎恶。激发了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七子之歌(节选)
澳 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阅读链接
七子之歌(节选)
香 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C
和平宣言(节选)
冯亦同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及对祖国统一、和平的呼唤,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者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