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大家看到这条新闻有什么想法?美国总统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开除几个不听话的下属,不是很正常吗?”
据美国媒体14日(2025.2.14)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推进联邦政府大规模减员工作,一方面向联邦雇员提供“买断”计划推动其主动辞职,另一方面解雇试用期员工。目前已有万余人被解雇,裁员数量预计还将继续增加。大规模减员措施在华盛顿引发多次抗议活动。
“我们之前学过美国的政治制度,总统是怎么产生的?代表谁的利益?” “那么,如果总统把政府里重要的职位都换成自己信任的、支持他/她政策的人,行不行?有什么坏处?”
选举产生,代表政党/选民利益
效率低下、腐败、政策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低
17-18世纪
政党
分肥制
19世纪初
英国设立
常务次官
的职位
1854年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提出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855年
英国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
1870年
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1883年
美国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文官制
二战后
法、徳、日等国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西方文官制度特点:公开考核,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工作隐名,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
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1979年)
美国卡特文官制度改革(1978年)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5-13世纪
(中世纪)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庄园法庭)
无专门官员
14-17世纪
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弊端: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
赐官制度
17-18世纪
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
弊端: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乱象频发
个人赡徇制
19世纪后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政党分肥制
思考:速读P34,请指出下列时期西方国家治理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忠于个人、贵族化
趋势:
缺陷:腐败泛滥,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行政效率
忠于政党、平民化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还有哪些?
1.历史因素: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碍社会发展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
国家管理职能扩展、管理事务复杂化: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
对官员的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
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
唯物史观
【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还有哪些?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①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②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
③管理事务复杂,需要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④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效率低下
⑤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提出政治要求
学习 聚焦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P36)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还有哪些?
材料三:同时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3.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4.外部: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 …… 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 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1896出版丁韪良《中国环行记》
丁韪良
美国传教士
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材料:1853年,英国三万五千名英军士兵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只有不到半数能够回国。士兵们得不到像样的补给和医疗救助,竟有一万六千多人死于后勤的短缺。这使得全国人民极其愤慨,并在议员们的强烈攻击下,使得当时的内阁被迫辞职。英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催化剂。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还有哪些?
石板画: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
5.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工业革命
工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中国科举制
启蒙思想
旧官制
政党分肥制等带来结构性腐败低效、周期性政治动荡等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提供理论依据
原则精神可供借鉴
经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 筑
唯物
史观
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典例】(2025·陕西渭南·二模)1829年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上台后,宣扬“官职轮换说”“赃物属于胜利者说”。总统任职8年,把联邦一级官员几乎换掉了五分之一。此后,政党分赃制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政治稳定。这说明( )
A.三权分立对总统权力制约有限 B.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很强随意性
C.政党政治阻碍了官员正常选拔 D.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已非常必要
【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9年美国。据题干“此后,政党分赃制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政治稳定”可以看出,政党分赃制存在严重弊端,这种制度下官员的任免不是基于能力和品德等合理因素,而是基于政党利益和政治关系,所以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恢复正常的政治秩序已非常必要,D项正确;
【典例】(24-25高三上·辽宁丹东·期末)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的英国,“没有发生扫除十八世纪臃肿的官僚机构的革命,这种官僚机构——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挂名差事,是同不受欢迎的重商主义政策,甚至同政治上的腐败贪污连在一起的。”据此推知,当时的英国( )
A.传统的君权观念根深蒂固 B.议会失去对政府监督权
C.行政效率影响工业化进展 D.文官制度改革没有成效
【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臃肿的官僚机构”“不受欢迎的重商主义政策”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臃肿的官僚机构存在挂名差事,与腐败等相连的问题,这种低效率的行政机构必然对英国工业化产生负面影响,C项正确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学习聚焦 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
也称公务员,一般特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文官
西方国家对文官权利义务、选拔考核、奖惩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为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
19世纪中后期(1870年),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根据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程:
材料 1701年议会又在《王位继承法》中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为下院议员。为了使议会能控制各部,这个法律同时又规定,各部大臣例外,可以同时是下院议员。
——R.L.Schuyler and C.C.Weston.
:Cardinal Documents in British History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1855年
>
1870年
>
议会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议会仍企图进一步控制以国王为首的政府。
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议会与国王分权,议会负责立法、军事、财政等权力,国王掌管行政大权。
18世纪初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根据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19世纪初
设立常务次官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
政党更替的影响)
内阁制(1721年)、政党制形成
事务官(文官)civil servants: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政务官(politicians,政客):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
【思考】两官分途对英国政治有何影响?
两官
分途
影响: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 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根据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1853年
1854年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P35导言
考试录用,奖励能者。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事改革
奠定
基础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根据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1855年
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候选人进行考试
(不受党派干涉)
1870年
◎帕麦斯顿(巴麦尊)
1855年5月12日,帕麦斯顿颁布了《录用英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改革文官的正式法令。根据规定,通过考试和审查的方式甄选文官。但考试对象仅仅限于低级职务的年轻人,占比很小,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并未根本改变任人唯亲的现象。
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1870 年6月4 日,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它规定∶
①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
②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③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
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
初步
形成
最终
形成
◎格拉斯顿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根据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候选人进行考试
(不受党派干涉)
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初步
形成
最终
形成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奠定
基础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事改革
设立常务次官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回顾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的整个历程,……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渐进性的特点。……不同的时期,都有某些过时的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某些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制度产生出来。但这些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这样,旧制度在消失之前,总有一段逐步萎缩、蜕化期,新的文官任用制度在诞生之前,也基本上都有一段逐步孕育和成长时期。这样的制度变迁,相对平稳,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制度的改革具有渐进性、艰巨性以及连续性,任何一个制度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继承、都有创新。
【探究】通过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及发展的进程,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美国: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美国文官法》(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法国:1946年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日本:1947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德国: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吸收借鉴西方文官制度,近代中国:
北洋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1933)。
【典例】(24-25高二上·云南昭通·期末)1855年英国开始进行文官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改革后的几十年间,文官数量有明显增长。1871年英国文官人数约5.4万人,到1914年一战前夕,文官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英国政府文官数量的变化( )
A.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B.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大
C.扩大了执政党阶级基础 D.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5年英国开始进行文官制度改革,在改革后的几十年间英国文官数量增多。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英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专业性的文官来更好地治理国家,因此扩大了文官数量,B项正确;
【典例】(24-25高二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了( )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型·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B.封建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 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通过对比中英两国选官时考试的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侧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实用知识,中国突出经书、诗赋等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差异,即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文官制度的特点
思考:结合材料,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学思之窗】P35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
【史料阅读】P36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②论功晋升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③政治中立,工作隐名
④职务常任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文官制度的特点
公务员制度特征
三大主要特征
特征一: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
特征二: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特征三: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其他特征
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走向专业,注重培训
严格考核,赏罚分明
统一管理,科学分类
01
02
学习聚焦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认真备考
阿谀奉承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小故事:首相卡拉汉荐举一个亲信参加文官考试,结果落选。英国文官委员会依法办事,不但拒绝了首相的“私下关照”,甚至不准其索取试卷回家查看。
公开支持A党
不站队不参与
咸鱼混日子
勤奋努力
政治中立
服从领导(工作隐名)
高级文官
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情景模拟】 汤姆是一名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的毕业大学生。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这么建议?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探究】结合教材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
政治
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1)积极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文官制度的影响
【探究】结合教材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经济
文化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积极
材料二:过去的英国,女性……其地位一直不高,只要一结婚,基本上相夫教子……没有固定收入,女性只能依靠男性来生活。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材料三: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为世界政治文明的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文官制度的影响
【探究】结合教材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消极
【学习拓展】P38:材料: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 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 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③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本质:为资产阶级
服务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五权宪法》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科举制
产生时期
权力情况
思想来源
考试内容
相同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
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受启蒙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
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
受儒家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1)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2)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3)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体现的“机会均等”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典例】(24-25高二下·福建龙岩·期中)近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其中高级文官的初试科目为书法、拼写、算术、英文4门;复试科目为希腊语、德语……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数学等13门。此外,若考生要报考海军部、邮政总局、司法部等部门,还要另考专业性科目。这旨在
A.借鉴中国的科举制 B.推动社会教育发展
C.提高官员专业素质 D.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文官制度的核心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政府职务,确保行政效率和国家治理能力,材料中英国考试科目涵盖基础能力、综合知识(如政治经济学、法学)和专业能力,这些直接服务于治理需求,涵盖专业素质和行政效能,有力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D项正确
【典例(2025·安徽·模拟预测)1883年美国通过《彭德尔顿法》,确立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功绩制、职务常任及政治中立原则。20世纪初受“泰勒制度”影响,美国开展以“效率政府”为目标的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促成1923年《职位分类法》诞生。美国推行的这些与文官制度有关的改革( )
A.完善了民主政治原则 B.削弱了政府行政能力
C.引发社会的剧烈动荡 D.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和20世纪初受“泰勒制度”影响的改革以及《职位分类法》的诞生,都是在不同阶段为适应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采取的优化政府文官管理,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稳定政府及保证政策连续性的举措,适应了当时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效政府管理的需求,D项正确;
【探究】西方的文官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提示 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
材料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建立过程的特点。
时间 内容
1870年 英国建立了文官制度
1883年 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彭德尔顿法》
1946年 法国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1947年 日本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1950年 联邦德国颁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姜纲等《为了教育的考试—中外“高考”改革之道与中国新高考未来之路》
提示 特点:逐步推行推广并形成完整制度;立法保障;政府主导。
【探究】西方的文官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材料三:《诺思科特——屈维廉报告》规定:
(1)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
(2)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
(3)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
(4)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
(5)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
——摘编自潘兴明《英国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3)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征。
提示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严格业绩考核,公平对待;官员分类,科学管理。
【探究】西方的文官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材料四:1870—1986年英国文官人数变化情况
——摘编自李春燕《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
年份 文官人数 年份 文官人数
1871年 53 874 1922年 317 721
1881年 50 839 1939年 387 400
1891年 75 241 1943年 710 400
1901年 116 413 1950年 684 800
1911年 172 352 1979年 732 300
1914年 180 900 1986年 594 400
(4)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文官人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提示 趋势一:1871—1943年快速增长。
原因: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政府活动范围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范围扩大;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公共服务。
趋势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速度放缓,并出现下降趋势。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遭到破坏,实力削弱;殖民体系逐渐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使政府压缩行政开支、削减机构;撒切尔夫人文官制度改革。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严格业绩考核,公平对待;官员分类,科学管理。
【探究】西方的文官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素养阐释】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度
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对国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管理职能扩大 政府机构设置增加,行政人员的增多加剧了管理的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政党制度的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党制,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因此产生的政党权力之争及腐败急需解决
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资产阶级“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可借鉴的经验 18—19世纪,东印度公司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改革直接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素养阐释】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特点 内容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西方文官制度规定,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政治中立化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以公职身份参与政治活动
职务常任制 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以任职到退休
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 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
政务官负责制 在西方国家的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
忠于职守 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之路带来什么启示?
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
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官制度背景
西方的文官制度
1.历史因素
2.经济因素(根源)
3.思想教育
4.外来文化
文官制度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影响
积极
消极
实质:为资产阶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