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导入新课
历史概念
文官:
文官制度:
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
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
思考:西方的议员、内阁大臣是文官么?
“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执行
“两党轮流执政”-决策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
2.知道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时空坐标
目录
壹
贰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叁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传统选官制度
(1)无专门政府官员(5-13世纪)
中古时期,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中古时期,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庄园是基层治理单位,是封建主的私有财产,由庄园主或他指派的管家管理,也就是由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并不特别需要专门的政府官员。在英国,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家管理的事务相对较多,需要一些政府官员来处理,但这些官员基本由教士和贵族担任。
(2)恩赐官爵制(14-17世纪)
材料: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恩赐制度本身特点导致政治乱象频发
①原因:国王权力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②选拔方式: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并赐予他们官职,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仆从。
(3)个人赡徇制(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yù)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4)政党分肥制(18、19世纪后)
政党分肥制:竞选获胜的政党将官职分配给支持者或者亲属的一种任官制
18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入19世纪后,英国、美国等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两党制或多党制逐渐形成。执政党上台后,往往会把政府的职位作为战利品分配给党内同僚,以犒赏他们在竞选时的努力或成绩。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1829年,民主党人安德鲁·杰克逊出任美国总统,他认为政府工作很简单,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可以胜任,因此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就应该将政府职位授予本党人士或帮助竞选的工作人员。就任总统后,他的追随者公开宣称:“在政治上就像在爱情上和战场上一样的公平,肥缺归胜利者所有。”这也是“政党分肥制”名称的来源。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评价政党分肥制
忠于个人、贵族化
忠于政党、平民化
进步性:客观上打破了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为更多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了条件
问题:执政党和政府官员瓜分国家权力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政党分肥制
19世纪后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个人赡徇制
17-18世纪
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
恩赐官爵制
14-17世纪
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无专门
政府官员
5-13世纪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庄园法庭)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传统选官制度
1.历史因素:
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碍社会发展。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材料: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工业革命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亟需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2.经济因素: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根本原因)。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材料:17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国王权力受到极大削弱,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随后建立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党派掌握了对政府中重要官员的任免权。于是,在议会选举中取胜而上台的党派,便把政府官职看作是“战利品”,合法地、公开地进行论功行赏,加以分配,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随着执政党的不断更替和内阁的频繁变迁,政府行政工作人员不断的大换班,引发政治周期性的震荡和资产阶级的重重矛盾,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这一现实促使资产阶级下决心改革旧的官吏制度,探索新的人事行政制度。
3.政治因素: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需要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
材料: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5.外部因素: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材料:“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1983,美国人事署长艾仑 坎贝尔
4.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导致人们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6.催化剂(英国):克里米亚战争中,政府机构混乱,效率低下,导致英军伤亡惨重。
石板画: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
1853年至1856年,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后防补给不及时,导致英军伤亡惨重。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2)经济: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 改革选官制度(根本原因)。
(1)历史: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碍社会发展。
(3)政治: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
(4)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5)外部: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6)催化剂:克里米亚战争损失惨重。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总结
【思考】:通过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谈一下你的认识
①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阅读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18C初、19C初、1855、1870)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一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
18世纪初,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设立常务次官
两官分途
作用: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1.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18世纪初,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设立常务次官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问题提供契机,建议报告
1855年建立文官委员会
1870年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奠基
初步
形成
19C末-20C初文官退休等级制度
1854年出台《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3年东印度公司采用书面考试形式渐为政府借鉴
最终
形成
材料:从19世纪初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初步确立到20世纪中期的撒切尔夫人改革,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经历了一系列进程。回顾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的整个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渐进性的特点。英国文官任用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同的时期,都有某些过时的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某些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制度产生出来。但这些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这样,旧制度在消失之前,总有一段逐步萎缩、蜕化期,新的文官任用制度在诞生之前,也基本上都有一段逐步孕育和成长时期。这样的制度变迁,相对平稳,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制度的改革具有渐进性、长期性、艰巨性以及连续性,任何一个制度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继承、都有创新。
【思考】通过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及发展的进程,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870
1883
1946
1947
>
>
>
1855年
>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英国
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
美国
政党分肥制:1881年,因分官不均,新任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
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法国
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日本
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德国
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热点?
材料1:
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 , 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材料2: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2)政治中立,服从领导
文官要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参与政治活动。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在政务官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1.特点
材料3:
《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联邦政府官员分成两个集团—职业文官与政治官员集团……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
——Pendleton Act of 1883[R].Basic Documents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776-1950 [M].
材料4: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
(3)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文官可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热点?
1.特点
用法律的形式禁止文官参加某些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使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以减少和避免政党更迭造成的政策中断以及行政工作效率下降。
在文官制度建立以前,西方各国基本上没有对官吏的考核制度,而官员的工作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文官制度建立后实行严格的功绩制,对于文官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进行考核,鼓励文官勤奋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4)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热点?
1.特点
西方各国对文官普遍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例如要求文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政府,严守国家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等等。与此同时,各国都有比较完备的关于文官的法律、法规,对文官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做出了十分详备的规定。
(5)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6)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常任制是指,文官一经录用,就实行“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的规定。并依法享受较优厚的工资福利和退休金待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难得的“铁饭碗”。
英国文官的退休和晋级制度
历史纵横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英国还建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工具和智力得到晋升。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热点?
1.特点
【情景模拟】约翰是一名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的毕业大学生。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这么建议?
认真备考
阿谀奉承
公开支持A党
不站队不参与
咸鱼混日子
勤奋努力
高级文官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
论功晋升
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文官)负责具体事务,长期任职。文官有志进入政界,则必须辞去文官职务(常务次官为文官)。
小故事:首相帕麦斯顿荐举一个亲信参加文官考试,结果落选。英国文官委员会依法办事,不但拒绝了首相的“私下关照”,甚至不准其索取试卷回家查看。
新制
新特点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带来的影响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积极性: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地位、推动女权运动的兴起
④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影响
【问题探究】P38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恩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 第三十二卷
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层次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影响工作效率。
本质:为资产阶级服务
探究: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点
从历史渊源上讲,现时代的公务员制度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发展雏形,但是由于受到政治体制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这一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选拔人才制度在为中国封建王朝选拔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却日趋没落……与之相反,大洋彼岸的欧美各国却在吸收中国科举制精华内核的基础之上以制度法令的形式得以确立,并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和完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科举制考试内容 最初为综合性考试,虽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
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 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之路带来什么启示?
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
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
的特点和影响
制度演变:无专官→恩赐官爵制→个人恩惠制→政党分肥制
演变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历史渊源: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外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社会因素:人们参政意愿的高涨
背景
英国率先建立:政务官和事务官;1870年最终确立
扩展:1883年,美国;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
特点:公平考试择优;政治中立;执行政务官政策;职务常任;凭功晋升
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行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2022·辽宁高考·15)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A
当堂检测
2.(2024·安徽阜阳高二下期末·14)1861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为大量的求差谋职者所苦。但即使贤明如林肯者,也不得不在其有权任命的1639个职位中,起用了1457名效忠者。罹患过天花的林肯不得不自嘲:“请立即告知所有求职者,我唯有天花可以分配给每一个人。”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建立文官制度势在必行
B.总统权力遭到一定的削弱
C.尚未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D.恩赐官职制影响社会发展
A
当堂检测
3.(2024·江西抚州高二上期末·2)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存在“腐败交易”。总统格兰特(1869年—1877年在任) 大搞裙带关系,在逃税漏税的“威士忌集团案”中,财政部主要官员和总统的私人秘书成为涉案者,后者参与密谋并通风报信,却得到总统的庇护而逍遥法外。这说明当时美国( )
A.三权分立受到了冲击
B.联邦共和制出现危机
C.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
D.文官制度遭到了破坏
C
当堂检测
4.(2024·四川内江高二上期末·5)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他们向议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中国,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其改革主要借鉴了中国( )
A.九品中正制度
B.察举上计制度
C.科举选拔制度
D.学堂选官制度
C
当堂检测
5.(2024·浙江绍兴高二下期末·14)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由于这场革命实现的是“新兴的中等阶级和封建地主之间的妥协”,因此“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恩格斯语)。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在官员任用方面( )
A.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
B.将官职作为礼品私相授受
C.出现所谓“政党分肥制”
D.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
B
当堂检测
6.(2024·河北沧州高二上期末·14)美国总统杰克逊在其任职期间(1829—1837年),曾表示:“我所挑选的有知识和有才能的官员,必须能够保证对政党表示忠诚。”在其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就罢免了230名官员,这是其前任们在过去40年内所罢免官员数量的三倍。杰克逊的上述做法( )
A.激化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B.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C.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了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
C
当堂检测
7.(2024·湖南三湘名校高二下期中·15)187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海斯在由国会议员和最高法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裁定下宣布当选。大法官布拉德雷投出了对海斯关键性的支持票,海斯上任后不久,即任命布拉德雷的儿子去纽约海关任职。其他的帮助过海斯的人,也被海斯委以重任。这反映出美国( )
A.跨党派共识政治逐渐发展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冲击
C.当时的文官制度亟待调整
D.官员政治中立原则被打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