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诫子书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诫子书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6: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教huì(  )    劝miǎn(  ) 年与时chí(  ) 险zào(  )
遂成枯落(  ) 淫慢(  ) 淡泊(  ) 夫君子之行(  )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淫慢则不能励精
(6)险躁则不能治性
4.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淫慢则不能励精 骄奢淫逸
B. 险躁则不能治性 山高水险
C. 非宁静无以致远 闲情逸致
D. 意与日去 相去甚远
5.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A.下车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夫君子之行
D.学而时习之
6.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 ,字 ,号 ,琅邪阳都人。 时期蜀国杰出的 家 家和战略家。《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
7.默写填空
(1).《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
(3).《诫子书》中,作者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儿子的句子是: 。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5).《诫子书》中,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学完课文后,同学小金选用课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准备赠送他人。你觉得这幅作品适合送给谁呢 请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
A.经过努力拿到“冲刺!科学+”大赛金奖的好友
B.大学毕业后因创业失败而沮丧颓废的表哥
C.古稀之年,安度晚年的爷爷
我选择(  )(填选项字母),因为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____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用课文原句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13. 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    ”和“    ”;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    ”,“    ”则导致失败。(用原文词语填空)
1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 自诸葛亮《诫子书》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亦不必尽废他业( )
(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1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可以告我共赏之
C.凡专一业之人 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 ,
乙文重在强调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御孙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②寡欲,则不役于物③,可以直道而行;小人④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⑤丰家⑥。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⑦;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⑧,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⑨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改)
【注释】①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②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③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驱使。④小人:指没有才德的人。⑤远罪:使犯罪远离,即避免犯罪。⑥丰家:使家庭富裕。⑦枉道速祸:不按正道行事,招致祸患。⑧多求妄用:多方索取,随意挥霍。⑨居乡:指不做官。
19. 下列四个选项是对“谨”的释义。“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中“谨”正确的解释是(  )
A. 严密 B. 使……谨慎 C. 慎重,重视 D. 恭敬
20.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 的一篇家训。文中指出 是有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行为;如果生活 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必然会招祸自败。
答案
1.诲 勉 驰 躁 suì yín bó fú 2.A 3.(1)指有才德的人 (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明确志向 (4)达到远大目标 (5)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6)轻薄浮躁 4.A 5.C 6. 孔明 卧龙 三国 政治 军事 故事(略) 7.(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1)有才德的人立身行事,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3)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9..B “宁静致远”的意思是,只有沉下心来学习,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表哥沮丧颓废,对未来失去信心,把“宁静致远”送给他,能够让他静下心,总结失败的原因,从头再来。
10、(1)振奋 (2)修养
11、(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3..静 俭 静 躁
14.D
15、(1)放弃、抛弃 (2)喜爱,爱好(3)达到(4)放纵
16.B
17.(1)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 研究罢了。
(2)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8、专一(日专而已矣);静心(夫学须静也)
19.B
20.崇尚节俭 节俭 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