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登高》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诗的思路,把握本文思想内容。
2、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好处。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默写。
学习重点:
1、了解本诗的思路,把握本文思想内容。
2、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好处。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默写。
学习难点:
1、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好处。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猿啸(
)渚(
)萧萧(
)霜鬓(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渚清沙白鸟飞回(
)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3)不尽长江滚滚来(
)
(4)万里悲秋常作客(
)
(5)百年多病独登台(
)
3、一词多义
回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2)渚清沙白鸟飞回(
)
(3)一日走千回(
)
哀
(1)风急天高猿啸哀(
)
(2)君将哀而生之乎(
)
(3)秦人不暇自哀(
)
(4)空谷绝响,哀转久绝(
)
4、相关知识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
等。自号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唐肃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时,官左拾遗。作品有
。
其中“三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三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三吏”
为
“三别”为
。
5、简介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案
【新课导入】
杜甫一生给后人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沦落潦倒,“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出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他的不朽人格,为历代士人所景仰,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整体感知】
1、主旨感知
本诗描绘了一副
图,抒发了
2、结构层次
根据律诗的结构特点,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
。
【思考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
1、前四句描写的景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并想象画面,从中我们可以体察诗人怎样的心境?
探究:
。
2、后四句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常作客”与现代汉语有何区别?诗人“恨”什么?又为何新停浊酒杯?
探究:
。
3、试简要赏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探究:
。
4、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艰难苦恨”和“繁霜鬓”之间有何关系?
。
5、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探究:
。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啸(xiào)
江渚(zhǔ)
茅塞顿开(sè)
B.萧蔷(xiāo)
缭绕(liáo)
讳疾忌医(huì)
C.萧森(shēn)
赔偿(cháng)
麻痹大意(bì)
D.潦倒(liáo)
莅临(lì)
狼吞虎咽(yàn)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渚清沙白鸟飞回(鸟盘旋飞翔的样子)
B.
无边落木萧萧下(飘坠)
C.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
D.
潦倒新停浊酒杯(停止不前)
3、下列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对偶)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拟人)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4、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素善留侯张良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朝避猛虎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杜甫的《登高》,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本诗被誉为“杜甫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律诗每首
句
联,依次称
。它要求
句必须押韵,
必须对仗。
6、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认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7、这是杜甫晚睥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8、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三)【语言运用】
9、按照合理的顺序排列后面的句子,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只填句子序号)
这一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见“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且东有熊罴咆哮,西有虎豹号叫,前有猿猱愁啼,后有山鬼追啸,________,________。
①能与他说话的
②他身负着大内高手般的绝世功力
③所经之所峰峦如聚
④却落魄如一册无人收拾的旧河山
⑤只有山间的伐竹客和野洲的行人了
⑥波涛如怒
答:
10.国家发改委就“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征求意见,内容涉及到缩短“五一”“十一”长假时间,增加中秋节、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超过60个字。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xiào
zhǔ
xiāo
bìn
2、(1)水中小洲
(2)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3)不停
(4)远离故乡
客住异乡
(5)指年暮垂老
3、回:(1)回来,回去(2)旋转,这里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3)量词
哀:(1)形容词,凄清(2)动词,怜悯,同情(3)动词,哀叹(4)形容词,悲哀,悲伤
4、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石壕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新安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潼关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新婚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无家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垂老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5、写作背景: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课堂学习案
【整体感知】
1、本诗描绘了一副壮阔的长江秋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时世艰难、暮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复杂情感,写尽了人生苦况,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2、第一部分,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仰望云天秋风、落叶无边,俯视江水洲渚、长江不尽。第二部分,后四句:叙事抒情,叙写自己疾病缠身、漂泊无依的境况,抒发因此而生的无限愁情。
【思考探究】
1、关键词语有“急”、“高”、“哀”、“清”、“白”、“飞”、“萧萧”、“滚滚”等
。想象诗人所见景物的特点:秋风猛烈,山高林密;野猿长啸,哀转不绝;沙洲小渚,孤清冷落;水鸟低飞盘旋;落木萧萧,江水滚滚。这是一副既雄浑高远,又萧飒荒凉的秋景图,一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中,诗人悲苦的心情可见一斑。
2、诗人在外长期漂泊流浪达11年,作此诗是第8年。由此,可推测这里的“作客”可以理解为客居他乡,一个“常”字揭示了诗人已在外漂泊多年,再加上年老多病,其艰难困苦可以想象。恨的是国家有危难,但自己却年老多病,不能为国效力。
俗话说:“一醉解千愁”,但杜甫却愁苦而不能饮,也许因病不能饮,也许因贫而无酒可饮,满腔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3、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4、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切“艰难苦恨”,才使他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现在又已衰年多病,独自登台,心情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
5、本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C(萧森sēn)
2、D
(停,指停止饮酒)
3、C(应为对偶)
4、C(均为使动用法)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5、八
四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双
中间两联
6、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遗,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延伸阅读
7、“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8、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三)【语言运用】
9、答:②④③⑥①⑤
10.要求有观点有分析,表达清楚通顺。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