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锦瑟》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老体衰,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什么样的情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是对上文的总结。“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回来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的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
4.《锦瑟》一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诗语言婉曲含蓄,意蕴朦胧。在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的主题,三、四句使用“庄生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
二、语言运用
5.(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李商隐的诗,一向以难于理解而著称,梁启超曾经说过:“李商隐的诗,我也读不懂,但每次读到《锦瑟》《重过圣女祠》等诗,就会自然产生一种美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难以释手。”《锦瑟》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爱情诗,也有人说是李商隐年老回忆旧时叹咏身世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商隐的诗以难于理解著称。
6.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选A。B项,“枉”应为“惘”;C项,“霄”应为“宵”;D项,“季”应为“纪”。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解析:选D。“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千载谁堪伯仲间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犹及清明可到家
解析:选B。“故国”古义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4.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解析:选B。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
C.望帝春心托杜鹃
D.万里悲秋常作客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9题。
马 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6.《马嵬》诗写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7.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玄宗以自己和杨贵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言自知,要求“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红颜祸水”一说,显然前后是因果关系。
8.杨贵妃被“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9.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倒叙,从整体上看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无 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0.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夜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11.请简要分析颈联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赴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闹,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交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13.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三、语用创新
14.(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毛泽东的《七绝·贾谊》,明显吸纳了李商隐咏史诗《贾生》。《七绝·贾谊》全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李商隐《贾生》全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贾谊》第一句“贾生才调世无伦”显然从《贾生》第二句“贾生才调更无伦”引化,毛泽东诗词注释家对此持一致意见。两诗比较,李商隐较多沉湎于对贾谊命运的痛惜,毛泽东在痛惜同时,还评了贾谊死之不值,风格较李诗刚健。
毛泽东写于1961年的《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第二首最后两句为“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毛泽东诗词注释家均认为“一例氤氲入诗囊”句语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李商隐在传中记李贺“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毛泽东也喜爱李贺,读过李商隐所述李贺的特色行藏,印象较深并加以吸纳,应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泽东诗词创作对李商隐作品的吸纳。
15.调整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的语序,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连贯顺畅,且衔接自然。(可增删个别词语)
当那雄浑激越的乐曲响起,我仿佛置身于苏轼行吟的赤壁古战场:天地间千年流逝的江水,浪花奋力拍击礁石上,江水中直刺天际的礁石,浪花里跳荡闪耀的灵魂……心中一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油然而生。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间千年流逝的江水,江水中直刺天际的礁石,礁石上奋力拍击的浪花,浪花里跳荡闪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