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锦瑟》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选A。B项,“枉”应为“惘”;C项,“霄”应为“宵”;D项,“季”应为“纪”。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解析:选D。“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千载谁堪伯仲间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犹及清明可到家
解析:选B。“故国”古义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4.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解析:选B。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
C.望帝春心托杜鹃
D.万里悲秋常作客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无 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6.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夜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7.请简要分析颈联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赴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闹,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交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8.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9.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三、语用创新
10.(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毛泽东的《七绝·贾谊》,明显吸纳了李商隐咏史诗《贾生》。《七绝·贾谊》全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李商隐《贾生》全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贾谊》第一句“贾生才调世无伦”显然从《贾生》第二句“贾生才调更无伦”引化,毛泽东诗词注释家对此持一致意见。两诗比较,李商隐较多沉湎于对贾谊命运的痛惜,毛泽东在痛惜同时,还评了贾谊死之不值,风格较李诗刚健。
毛泽东写于1961年的《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第二首最后两句为“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毛泽东诗词注释家均认为“一例氤氲入诗囊”句语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李商隐在传中记李贺“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毛泽东也喜爱李贺,读过李商隐所述李贺的特色行藏,印象较深并加以吸纳,应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泽东诗词创作对李商隐作品的吸纳。
11.调整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的语序,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连贯顺畅,且衔接自然。(可增删个别词语)
当那雄浑激越的乐曲响起,我仿佛置身于苏轼行吟的赤壁古战场:天地间千年流逝的江水,浪花奋力拍击礁石上,江水中直刺天际的礁石,浪花里跳荡闪耀的灵魂……心中一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油然而生。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间千年流逝的江水,江水中直刺天际的礁石,礁石上奋力拍击的浪花,浪花里跳荡闪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