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新课导入
1870年,陕西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5枚日本奈良王朝“和同开珎”银币,30枚开元通宝金币、421枚开元通宝银币
2013年,河北涿州市唐墓中出土1枚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正面文字意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140枚开元通宝铜钱
从以下出土文物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古代文明社会发展表现出了文化和制度的多样性,也出现了社会形态演进的不平衡。到公元5世纪,中国已经在封建社会道路上走了数百年,亚、非、欧三大洲其他主要农业文明正经历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美洲则处在早期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总体上看,在600多年时间里,亚洲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单元概念
唐高宗(669年)时期亚洲版图(部分)
1.知道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通过了解幕府统治,进一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2.了解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大和政权:基本统一
阅读P52,补充时间轴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曹魏时期
南朝刘宋时期
公元1世纪左右
公元3世纪左右
公元5世纪左右
日本小国林立,部分国家与中国“通使”
光武帝赐
“汉倭奴国王印”
魏帝赐
“亲魏倭王印”
大和政权
基本实现统一
倭王印(汉倭奴国王)
大和政权采取什么措施管理国家?
大和政权:基本统一
部民制:
大和政权的经济基础;日本进入奴隶制社会
唐化:大化改新
为何在6世纪日本要实行改革?
从6世纪开始,大和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随着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然而,贵族私有部民制度却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贵族不断兼并土地,将平民变成自己的私有部民加以奴役,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另一方面,皇室与贵族之间为争夺土地和部民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趋于激化。皇室和一些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贵族革新派,主张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原因/背景:
内因:大和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外因: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
唐化:大化改新
646年开始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改革内容 中国隋唐制度 日本大化改新
政治 中央 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郡县制
经济 土地制度 均田制
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设国、郡、里三级
部民土地收归国有,班田收授法
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唐化: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改革的结果是使部民摆脱了氏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公民……实行了土地国有和加强中央集权制,抑制了贵族豪强的氏族特权,进一步克服了氏族陋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形成以班田农民的劳动的社会基本形态。
大化改新对日本有何影响?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性质:封建性质
唐化:大化改新
唐长安与日本平城京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
从大化改新中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善于学习、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幕府统治:与天皇并存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所有发生什么变化?
私有土地变多,土地兼并严重
大庄园“不输不入”特权(地方独立性较大)
拥有较大独立性的大庄园主采取了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庄园?
幕府统治:与天皇并存
日本武士
武士团: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组合的军事集团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统治出现于何时?有什么权力?
产生了什么影响?
源赖朝
(1147-1199)
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
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是象征性的传统中央政府
在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1.“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2.“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A】
【A】
随堂练习
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化
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何?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古诗
半岛内部,阿拉伯人生活在部落和氏族的社会框架下,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各自为政的游牧生活,没有统一领导和固定的经济来源。社会财产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农牧业生产严重受损。
——陈万里《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形成和觉醒》
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化
穆罕默德
(约570-632)
P55 人物扫描
梳理伊斯兰教兴起发展过程,完成时间轴
伊斯兰教的创立,麦加传教
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占领麦加,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初
622年
630年
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社团,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在公社内,穆罕默德不仅是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后来的哈里发国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化
7世纪时,阿拉伯半岛是如何快速完成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有何特点?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国家统一
思想基础
促进传播
政教合一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读图,结合P55,讲述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路线
8世纪中期,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唐朝称其为“大食”),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有何影响?
P9 问题思考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传播;
②有利于阿拉伯文化传播;
③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P57 相关史事
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方设总督,但税收权与司法权直属中央。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文化
巴格达智慧宫
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日渐安定,哈里发哈伦希望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
百年翻译运动拉开序幕,巴格达成了汇集古典文化的海洋。哈里发麦蒙给予他的首席翻译大师的翻译报酬,以与译出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计算。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
②以黄金支付稿酬等;
③阿拉伯学者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
阿拉伯文化
领域 成 就
数学
医学
文学
改造了古印度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集成》《医典》
《天方夜谭》
阿拉伯文化有何历史意义?
意义:
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特点: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唐高宗(669年)时期亚洲版图(部分)
结合七上历史,说说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大唐帝国、日本、阿拉伯帝国等国家发展有哪些历史共性?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1.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
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D.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
【D】
随堂练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