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2024福建龙岩期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内不少人曾对其抱有很大期望。有学者在回忆录中谈道:1928年北伐成功之后,中国进入国家重建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 )
A.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B.领导国民进行抗日战争
C.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D.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运动
2.(2025广东深圳月考)192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了北洋政府之铁路、公路、邮电、银行以及国有企业,还通过强行增加官股等方式控制民营银行和部分商办股份公司。由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 )
A.财政危机得到了有效缓解
B.通过强化官僚资本以巩固统治
C.创新民族企业的经营方式
D.企图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题组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2025四川绵阳中学期末)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说:“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这一论述( )
A.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4.(2024广东东莞期末)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由此可知,土地革命( )
A.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B.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5.(2025河北承德月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这表明中华苏维埃政权( )
A.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思想
B.采取了直接民主制度
C.具有工农民主专政性质
D.秉持三权分立的原则
题组三 红军长征
6.共产国际派德国人李德担任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李德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同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认识( )
A.反映国共两党军事上势均力敌
B.实质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严重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D.导致中共工作重心被迫发生转移
7.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军事主张,肯定了毛泽东的红军作战基本原则,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据此可知遵义会议( )
A.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集中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2025陕西西北工大附中期末)1929年1月10日,国民党中宣部颁布的《宣传品审查条例》中,第一次明确了舆论的管理方针:三民主义理论及国民党政纲是舆论界的最高原则。该《条例》认定的审查标准是:“一、总理遗教;二、本党主义;三、本党政纲政策;四、本党决议案;五、本党现行法令;六、其他一切经中央认可之党务政治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实施专制统治
B.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C.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
D.社会各阶层思想实现统一
2.(2025陕西西安月考)从1914年到1930年,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0.6亿多美元。而从1930年到1936年,平均每年增长13.3亿多美元。到1936年,各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合计约43亿美元。这( )
A.说明帝国主义加大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C.表明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自然经济
D.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深入转型
题组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2025北京东城期末)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上,毛泽东起草了党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决议案》。1927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0年,毛泽东发表《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这一系列著作( )
A.加速了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进程
B.指导了苏区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C.有助于探索符合实际的革命道路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2024江西宜春月考)1933年,习仲勋在陕北照金苏区实行的土地改革规定:经营“红军公田”,要在分配土地过程中,适当留出部分土地由村苏维埃政府经营,收成的一部分用于优抚红军家属和烈属,一部分用于过往红军和游击队食用。这一规定( )
A.激发了广大民众抗日热情
B.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度
C.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解决了红军粮食供应问题
5.(2024河北省实验中学联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选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比如,江西的选举运动在大多数地方已经热烈地进行,并且广大妇女也参与到了选举之中,妇女代表占25%以上。这(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
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2024湖南衡阳质量检测)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还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次大会的召开( )
A.推动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
B.引领民族革命战争走向新高潮
C.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D.导致新的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
题组三 红军长征
7.(2024河南TOP20名校调研)遵义会议认为:在我们还没有大的城市工人的暴动……的配合,在我们红军数量上还是非常不够……我们很难直接进攻,但防御不是单纯的防御。只有从防御转入反攻以至进攻,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才能粉碎“围剿”,保卫苏区。这可用于说明遵义会议( )
A.反思了红军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B.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向
C.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8.(2025四川成都月考)红军老战士萧锋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该记载反映出( )
A.中国革命已转危为安
B.中共对国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C.红军已实现陕北会师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题组四 思维训练
9.(批判性思维)(2025湖北广水月考)1934年1月,中共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政治决议案,要求在军事上大量扩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土地问题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在统一战线方面,主张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
A.重视团结各阶层力量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题组五 综合题组
10.(2025河南莆田一中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12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鄂东南办事处通知》指出:“在敌人经济封锁的时候,一切外来货物比较的难于运到苏区来,加之一般富农与奸商利用这一机会,从中操纵,抬高物价……必须组织消费合作社。为要利用票币发展苏区经济,流通票币,更有组织消费合作社之必要。”苏维埃政府翻印了《合作社简章》,主要规定是:消费合作社由群众集股经营;入股者须是中农以下的工农群众,股份宜小,以五角或一元为一股。消费合作社贩卖的货物主要是食盐、煤油和布匹,奢侈品禁止贩运,等等。
1932年,《湘鄂赣省鄂东南各县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部长联席会议决议案》规定:合作社负责人必须由全体社员选举,任期6个月,省苏维埃政权下有选举权者,不分男女老幼,均得为社员……合作社的账目,每3个月由全体社员选人清算一次,如有发现弊端情事,政府得夺其公权,或收回其土地。合作社须与转运局、苏维埃商店取得密切的联系。而在盈利方面,合作社经营货品的销售价格,一般在进货价格的基础上,只加少许的手续费或利润,总的原则要低于市场价格。毛泽东就曾这样评价消费合作社:苏区的合作社事业在极迅速地发展,发展得最盛的是消费合作社。
——摘编自高乐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
经济政策实践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消费合作社创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消费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策略。(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2.B 3.D 4.D 5.C 6.C 7.D
1.A 据材料“1928年北伐成功之后,中国进入国家重建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同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人们对其抱有很大期望,A项正确;此时还未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华民国建立后,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运动,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了北洋政府的很多产业,并通过增加官股等方式控制民营银行和部分商办股份公司,这有利于增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力,以巩固统治,B项正确。
3.D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当前革命力量弱小,不应该去攻打大城市,而是要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这一论述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项正确。
4.D 根据材料“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可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D项正确。
5.C 根据材料可知,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且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说明政权掌握在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手里,体现了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C项正确。
6.C 材料强调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李德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这严重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C项正确;在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军事上实力悬殊,敌强我弱,排除A项;根据材料“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可知,这是冒进的“左”倾错误,排除B项;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可知,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红军作战基本原则,调整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军事行动负责人,说明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D项正确。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A、C两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标志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
能力提升练
1.A 2.B 3.C 4.C 5.C
6.C 7.A 8.B 9.C
1.A 根据材料可知,六条舆论审查有五条以“本党”为标准,剩下一条总理遗教通过三民主义统一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控制,体现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A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是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排除B项。该《条例》的实施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排除C项。社会各阶层思想实现统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1930年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急剧扩张,这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排除A项。由材料并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自然经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信息,排除D项。
3.C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和研究,这有助于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项正确。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年到1927年,1930年发表的文章无法加速国民革命运动的进程,排除A项。苏区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7年,1923年起草的《农民问题决议案》与苏区土地革命的关联较小,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可知,红军公田收成用于优抚红军家属、烈属和供过往红军、游击队食用,这有利于解决红军的后顾之忧和过往红军、游击队的吃饭问题,从而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项正确。1933年陕北苏区主要敌人是国民党,排除A项。适当留出部分土地为公田,其他土地仍为私有,排除B项。公田为过往部队提供粮食,但无法体现是否“解决了”红军粮食供应问题,排除D项。
5.C 据材料“江西的选举运动在大多数地方已经热烈地进行,并且广大妇女也参与到了选举之中,妇女代表占25%以上”可知,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的推行,保障了群众的政治权利,也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红军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政权,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满足农民、工人的要求,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C项正确;1930年,十多个根据地已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不是这次会议的影响,排除A项;民族革命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此时并没有走向高潮,排除B项;新的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并不是这次会议直接导致的,排除D项。
7.A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明确敌强我弱的形势,分析直接进攻和单纯防御是“左”倾错误,提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围剿”的正确战略等,这可用于说明遵义会议上中共反思了反“围剿”失利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红军长征方向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排除C项;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红军仍在长征中,但中央指示“继续北上抗日”,反映了中共对国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主张抗日救国,B项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此时红军仍在长征中,排除A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根据“泸州”“宜宾”“赤水河”可知此时中央红军还未到达陕北,排除C项;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9.C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在解读历史现象时,能够在合理质疑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如图示,该决议案无论是军事上、土地问题上,还是统一战线方面,都存在“左”倾问题,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C项正确,B项错误。该决议案不利于团结地主、富农和中间派,A项错误。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的是八七会议,排除D项。
10.答案 (1)历史背景:国民党对苏区封锁,苏区物资匮乏;富农与奸商操纵抬高物价;苏区票币的发行;公营经济的发展;土地革命赢得人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建立。(6分,任答3点即可)
(2)组织与管理策略:群众自主组织;规模小,股份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中共有力的领导;民主、公开;不以纯粹盈利为目的。(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对苏区封锁、富农和奸商抬高物价、苏区票币的发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消费合作社是集体经济,体现了公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据材料“由群众集股经营”可知由群众自主组织建设;据材料“股份宜小”可知规模小,股份制;据材料可知,合作社商品都是日常所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据材料中两份文件的名称可知,中共有力的领导;据材料中合作社负责人由选举产生,账目清算,可知民主和公开;据材料中关于利润的信息可知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