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4 17: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025四川德阳月考)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据此能够说明(  )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新政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
D.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领导地位
2.(2025江西新余月考)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的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题组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3.(2025重庆期末)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斩草除根”》。画面中,镰刀上写着“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手上写着“抗美援朝”“人民”。该漫画表明镇反运动(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铲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借助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有利契机
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
4.(2025湖南衡阳期末)中国某一时期农村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如下表所示。据下表可知(  )
农村各阶级 户数的比重(%) 农村各阶级占有 耕地的比重(%)
贫雇农 52.2 47.1
中农 39.9 44.3
富农 5.3 6.4
地主 2.6 2.2
合计 100.0 100.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农业集体化初见成效
C.农村贫富差距扩大    
D.土地分配制度不合理
5.(2025江苏徐州期末)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禁止外币、金银币的流通,同时取缔黑市,打击各类投机活动,军管会包围并查封了当时作为银元投机中心的上海证券大楼,并逮捕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稳定金融秩序    B.加速解放进程
C.保障自由竞争    D.统一物资管理
6.(2025辽宁辽南协作校期末)1950年,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下。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向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
A.中国有雄厚经济实力承担战争消耗
B.中国在践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必然选择
D.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导致中美对抗
题组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2025山西部分地市期末)1956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代表团时说:“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这反映出“一边倒”政策(  )
A.落实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
B.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C.造成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8.(2024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不结盟会议
9.(2024江苏无锡期中)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政府即对越南抗法战争给予除出兵以外的几乎一切形式的援助。而当越南独立联盟由弱变强,扭转战场形势,开始成为足以向法国殖民主义者挑战的强大力量时,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却力主划界停战。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的态度(  )
A.根源于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
B.取决于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C.推动了会议议题的圆满解决
D.反映了中国外交向务实转变
题组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0.(2025山东淄博期末)“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均是空白,反而形成了以沈阳、鞍山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区,以京、津、唐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区,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工业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郑洛汴工业区,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工业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工业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南工业区等。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
A.旨在促进中西部工业发展
B.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
C.推动了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D.以重工业建设为主要目标
11.(2025吉林长春月考)三大改造时期推行的农业合作化,去除了小土地私有的痕迹——地界、地边、沟垄、横头,扩大了耕地面积,统一经营使得社员的利益不再局囿于它原有的小块土地上。这就能够使劳动力集中运用,并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劳动者的体力及技能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分工分业。材料表明农业合作化运动(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2.(2024山东烟台期末)一部宪法采取什么原则,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该部宪法属何种性质的根本标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为它(  )
A.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为民主化提供了方向
D.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历程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025北京东城期末)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斯大林提出“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俄国唯一可能的革命政权”。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写道“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这一变化(  )
①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③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
④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组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2.(2025湖南邵阳月考)1950年8月,东北局建议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几座城市的所有工厂及其设备都迁移至中苏边境地区。东北局这一建议主要是由于(  )
A.国家安全形势的变更
B.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C.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D.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题组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2024江西统一调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新中国(  )
A.改变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外交
B.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开始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题组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4.1952年10月,斯大林在答复中国共产党访苏代表团的询问时表示:“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来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据此可推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B.增强了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
C.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题组五 思维训练
5.(发散思维)(2024山东潍坊期末,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5月1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开幕,出席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有6 156人,代表着全国21个民族的先进生产者,在这里誓师向社会主义进军。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组成(节选)
类别 总人数 (人) 女性代表 (人) 少数民族代表 (人)
重工业 472 19 18
轻工业 292 49 2
商业 290 49 20
教育 244 41 14
文化 211 31 18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0 4 1
农业合作社 48 1 10
——整理自张明师《1949—1978:
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的组成特点,并结合所学分别进行说明。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2.A 3.C 4.A 5.A 6.C
7.D 8.B 9.D 10.C 11.D 12.B
1.A 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代表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各人民团体代表等,对象广泛,说明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
2.A 材料中“东方的巨人”的诞生指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A项正确。
3.C 由“1951年”“斩草除根”“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可知,材料反映了镇压反革命的历史事件,而写着“抗美援朝”的手也起了助力作用,说明镇反运动借助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有利契机,C项正确。
4.A 根据材料可知,地主和富农占农村户数及其拥有耕地的比重都很小,而贫雇农和中农占农村户数及其占有耕地的比重都很大。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A项正确。
5.A 1949年6月,人民政府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了“银元之战”,维护和稳定了金融秩序,材料中上海军管会的举措,反映的正是这一史实,A项正确。
6.C 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如果新中国不抗美援朝,中国的边疆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说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的必然选择,C项正确。
7.D 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未干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重要原因是苏联的存在,说明“一边倒”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D项正确。
8.B 根据材料“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B项正确。
9.D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援助越南的抗法战争,是受意识形态影响,援助人民革命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的主张,是希望中国有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由此可知,中国外交向务实转变,D项正确。
10.C 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的援建项目在相对发达的江浙和广东等地区均是空白,反而形成了东北、华北、山西等多个工业区,在空间上工业区广布各个地区,推动工业布局趋向合理,C项正确。
11.D
12.B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同时阐述了三大改造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因此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C 2.A 3.A 4.B
1.C 俄国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新中国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政权的阶级组成和不同阶级的地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实际,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②③正确;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国际早已解散(1943年解散),①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其他阶级并不是其阶级基础,④错误。C项正确。
2.A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威胁到东北地区安全,东北局建议将沈阳、大连等几座城市的工厂迁到中苏边境地区,这有利于保障所迁工厂的安全,即迁厂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国家安全形势的变更,A项正确。
3.A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的外交由“一边倒”转变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A项正确。新中国并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且“开始”一词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还未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
4.B 斯大林认为,新中国如果没有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会宣传: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国家没有宪法,即政权的合法性存在问题。由此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增强了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外部因素是制定宪法的原因之一,但“源于”的说法不准确,制定宪法主要是出于新中国自身的需要,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D项。
5.答案 特点:先进生产者代表来源广泛。(2分)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激发了各行业劳动者的生产热情。
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领域代表最多。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其他经济部门也有一定发展,轻工业、商业等领域代表也有一定比例。
文化教育领域代表。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促进了艺术和科研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代表有一定比例。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女性代表有一定的比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的提高。
少数民族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综上所述,国家表彰的先进生产者来自各个领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视,通过表彰、树立典型来引导人民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时代风貌。(10分)
解析 历史主观题得高分的关键,就是要具有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提取答题角度。首先,根据材料,提取答题角度。其次,根据所选角度,联系所学,提炼出可能用到的基础知识,具体如下:
角度 基础知识
工商业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
教育文化 “双百”方针
手工业 三大改造
农业 三大改造
女性 地位提高
少数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综合 人民民主(代表来源广泛);“先进生产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概括特点,分别说明),组织结构(史论结合),整理成文(总分总结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