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4 17: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2024福建福州协作校期中)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B.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
C.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2025湖北高一期末)1961年起,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有计划地降低发展速度,1962年比1961年增长速度下降65.7%。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9.2%下降到34.1%。轻工业除恢复传统手工产品外,还发展了铝锅、铁砂布等398种新产品。据此可知,武汉市人民委员会(  )
A.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
B.压缩了基本建设战线规模
C.贯彻执行了中央“八字方针”
D.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题组二 “文化大革命”
3.(2024河南开封期末)1971年,周恩来在全国公安会议上,批评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他指出:“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办法也没有了。”由此可推知,当时(  )
A.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B.“文化大革命”错误得到纠正
C.司法机关的职能被强化
D.“拨乱反正”正式开始
题组三 伟大的建设成就
4.(2025重庆月考)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3—1977年我国先后与西方国家达成了222个项目,进口技术设备总额达51.4亿美元,先后建成(或壮大)了多家大中型化工、采煤、电站等企业。这些成果(  )
A.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B.促成中美两国建立大国伙伴关系
C.改变了我国计划经济模式
D.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2025江苏淮安期末)三线建设自1964年起,持续三个五年计划,此间国家在中西部13个省区投入2 052亿元开展以基础工业、交通设施、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0%左右。这些建设活动(  )
A.阻止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胁
B.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改变了中西部地区落后的局面
D.改善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
6.(2025河北衡水月考)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提到,对美国和解的政策对中国外交关系带来的收获,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因为美国改变态度,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终于投票通过决议,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在作者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益于 (  )
A.美国政府的支持    
B.尼克松访华的推动
C.中美关系调整的影响    
D.中美正式建交的结果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2025江苏淮安期末)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党和国家(  )               
A.注重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B.致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
D.准确把握了国内主要矛盾
2.(2024湖南岳阳期末)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
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3.(2025江苏徐州期中)下图是1960年5元纸币。纸币正面炼钢工人表情果敢坚毅,重心前倾,手中工具所指之处配以放射状底纹,沉稳里透出勃勃生机,曾被国际纸币协会(IBNS)评选为“年度最佳纸币”。这可用于说明(  )
A.我国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C.经济建设忽视经济客观规律
D.三线建设需要专业人才
4.(2025湖北十堰月考)读下表,导致国家计委计划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国家计委制订的1962年安徽工业产量计划表
计划制订时间 煤炭产量 发电量
1960年5月 3 200万吨(含地方 企业700万吨) 48亿千瓦时
1961年10月 1 556万吨(含地方 企业26万吨) 14.2亿千瓦时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B.安徽陷入了经济困难局面
C.三线建设重大战略的开展
D.“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题组二 伟大的建设成就
5.(2025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20世纪50年代的陕西某村,年轻男女被组织起来演唱戏剧。传统曲目《王宝钏与薛平贵》《白蛇传》经重新阐释后,传达出对婚姻自由的支持。1956年,歌颂机械化成就的新式戏剧《不能走那条路》备受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
B.文艺创作围绕爱情展开
C.农村实现全面机械化
D.文艺创作贴合时代需求
6.(2024江苏泰州期末)下图反映的是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由此可以推断(  )
A.70年代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B.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C.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力量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致中苏贸易衰落
题组三 思维训练
7.(创新思维)(2024山西期中联考)1971年印度武装干涉巴基斯坦,激化了印巴矛盾。不久,苏联与印度签订了《和平友好互助条约》,而中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谴责印度政府,美国从遏制战争到明确支持巴基斯坦。材料反映出(  )
A.美苏争霸重心转向南亚
B.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
C.中美关系呈正常化趋势
D.中国和巴基斯坦已结盟
题组四 综合题组
8.(2024山东烟台阶段性测试,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马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的经济基础。(4分)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驳斥的理由。(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2.C 3.A 4.D 5.D 6.C
1.A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制定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A项正确。
2.C 根据材料可知,1961年起,武汉部分工业发展速度下降,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轻工业有所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61年1月中央决定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材料中武汉的经济现象是贯彻“八字方针”的结果,C项正确。
3.A 根据材料“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办法也没有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A项正确。
4.D 随着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达成了多个合作项目,引进了技术设备,建成(或壮大)了很多大中型企业,这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项正确。
5.D 1964年开始,国家在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了原本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有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D项正确。
6.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美国和解的政策以及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改变,促使正式承认新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议被通过,说明中美关系的调整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C 2.A 3.B 4.B 5.D 6.C 7.C
1.C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制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犯了“左”的错误;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的反思调整;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以上说明党和国家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C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在1952年已完成,排除A项。现代化建设于1964年提出,材料中其他事件与现代化建设关联较小,排除B项。中共八大准确把握了国内主要矛盾,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
2.A 材料“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要求各级干部按照上级指标行事,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纠正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3.B 1960年中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材料中的“表情果敢坚毅”“勃勃生机”等展现出炼钢工人的劳动热情,B项正确。1960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经济建设忽视经济客观规律,排除C项。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可知,1961年10月制订的煤炭产量和发电量计划相较1960年5月制订的计划大幅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1年1月,决定实行八字方针进行调整,因此,1961年10月制订的计划受到经济困难局面和经济调整方针的影响,B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排除A项。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排除C项。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1964年提出的,排除D项。
5.D 20世纪50年代的戏剧反映了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和机械化成就,贴合了时代需求,D项正确。材料既涉及传统曲目,又有新式戏剧,且没有双方地位的对比,无法得出传统文化占主导的结论,排除A项。新式戏剧歌颂机械化成就,并非围绕爱情展开,排除B项。“歌颂机械化成就”并不等于农村实现全面机械化,排除C项。
6.C 分析材料可知: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以后
中国与苏联贸易 往来贸易额巨大(原因:中苏关系友好) 急剧下降(原因:中苏关系逐渐破裂)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 微乎其微或较少(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增加(原因: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改善)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由经济封锁到贸易往来增多,反映了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并未超过美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阵营瓦解,排除B项。中苏贸易衰落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的破裂,并非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排除D项。
7.C 创新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题应提取出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印巴冲突中,苏联支持印度,中国谴责印度,美国支持巴基斯坦,中国和美国在印巴冲突问题上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1971年中美关系有所改善,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在南亚问题上的分歧,但不足以说明双方争霸重心的转向,排除A项。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中国和巴基斯坦已结盟的表述都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
8.答案 (1)完成“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4分)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并结合所学可知,完成“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2)据材料“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得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材料“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得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