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我们学过哪些登临诗?
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2010年6月3日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100万元。
书法成就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 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就写了《登快阁》这首诗。
题目解读
快阁,三层小楼,砖木结构,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她狱拔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阁下的倍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
朗读诗歌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情感。
自主理解这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翻译出来。(如果自己不能翻译出来,可以通过找诗句主语和动词,帮助理解诗句。)
任务要求
思与议
1、文中主要使用了多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的内涵。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
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 意境上有何特点 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4、颈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有什么作用
5、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叙事-登何处
思考:首联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登阁的原因:
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
登阁的目的:
“寻快”。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
“了却”——办完公事后的如释重负,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
“倚晚晴”——游兴之浓和流连之久,为下文做铺垫。
①痴儿,谦称。黄庭坚以“痴儿”自许。②了却:完成。
③倚:倚靠,这里指倚栏欣赏。
思考:“了却”和“倚晚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
思考:首联用了什么典故?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
典故:《晋书·傅咸传》 “(杨)骏弟济素与(傅)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痴儿”是作者的自嘲,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诗歌鉴赏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写事-见何景
思考:颔联这两句诗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意象:落木、千山、远天、澄江、明月
意境:辽阔悠远、空旷明净
思考:描写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特点:简洁、辽阔、空旷、明净
情感:作者沉醉其中,怡然自乐,表现了登上快阁的愉悦之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思考:颔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
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
对比:“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
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清明的美丽秋景。
表现了作者襟怀的远大和心境的空明。
用典: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
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思考:必修下也有一句诗歌化用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句诗是 的《 》,诗句是“ ”。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诗歌鉴赏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抒情-因何事
思考: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故1《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前句用“伯牙绝弦”的典故。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典故2《晋书·阮籍传》: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yì,喜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jī]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后句用“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用典
④朱弦:这里指琴。⑤佳人:指知己。
⑥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⑦聊:姑且。
诗歌鉴赏
思考2:本句中“横”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一个“横”字,用的出新,目光顾盼流动,只是为了一杯美酒。本是一个极平常的字,经过诗人的运化,即能点石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能寄杯于酒,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
诗歌鉴赏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言志-有何感
思考:尾联为什么提到“白鸥”?有何用意?
《列子·黄帝》载:鸥鸟善猜疑,有心机之人与之相交,则盘桓空中不肯接近。后人常以“与鸥订盟”表达归隐之心坚定,再无俗世牵挂。
《列子·皇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上也。”
知识链接
1.潇洒自由、睥睨天下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白鸥是诗人高洁孤傲的形象,有“天高任鸟飞”的自信豪情,积极用世、蔑视无所作为,可谓意气豪迈、壮怀激烈。
“鸥鸟”的意象内涵:
2.远离机心、与世无争
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海翁无机,鸥故不飞。”
鸥鸟无机心,起初人也无机心,于是相处甚好;而人一旦没了诚心,有了巧诈之心,鸥鸟就会远之。
知识链接
“鸥鸟”的意象内涵:
3.淡泊寡欲,闲适归隐
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伴。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作者隐逸田园,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4.漂泊无依、凄凉孤独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里的沙鸥有一种漂泊凄凉的身世之叹,杜甫孤独无依,栖身无所,像沙鸥一样漂泊于茫茫天地之间。
诗歌鉴赏
思考:“白鸥”的意象用在这里,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②弃官归隐
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思考:有人说本诗的诗眼体现在尾联,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 归 ”
诗歌鉴赏
思考: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归”这一主旨?
自称“痴儿”,称处理关务为“了却”,可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从而反映出回家归隐的迫切;
“倚”字反映出对自然景物的眷念;
颔联用“伯牙绝弦”“青白眼”的典故表现世无知音,自己无意仕途。
尾联“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希望远离世俗,过悠然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归”字。
登快阁而不快
对照诗人 超脱自我
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
但黄庭坚不一样。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他渴望归隐山间,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才是黄庭坚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感时伤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
黄庭坚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明归隐之意。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
总结登高怀远之情思: 登高可远望而至思深。
……试问人生,何以解忧?
唯有登高
登临诗:写登高望远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诗。常写景物:春秋景色(伤春悲秋)
春景:凋残、伤感(红颜衰老,英雄迟暮)
秋景:壮阔、苍茫(怀古伤今,思乡怀人)
登临诗常识积累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登临诗(词)在标志词、结构思路、意象选用、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角度 特点
标志词
结构思路
意象选用
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
登何处——见何景——因何事——有何感
高远辽阔之景:云、鸟、山、树……
怀古伤今之叹,忧国忧民之心,思乡怀人之愁,壮志难酬之忧,贬谪异乡之苦,功成身退之志,知音难觅之憾等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登”“临”“上”或"亭台楼阁"的名称
当堂检测
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
晚风几许撩人意,清茶等风也等你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
愿你纵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
愿为出海月,不做归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