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岭南版八上第6课《创作一幅抽象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岭南版八上第6课《创作一幅抽象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09 15: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创作一幅抽象画》教学设计(第6课)
课题 创作一幅抽象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赏析抽象画作品与生活中的抽象元素,感受抽象艺术以形状、色彩、肌理传递情感的独特美感,理解抒情抽象与几何抽象的视觉差异。
艺术表现:掌握刮、抽拉、印以及水拓画、水墨撞粉等抽象画创作技法,能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表达主观感受,完成一幅抽象画作品。
创意实践:在创作中打破具象思维限制,尝试将生活中的抽象灵感与个性化技法结合,探索独特的视觉表达形式。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文化理解:了解抽象艺术的发展脉络(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艺术家的贡献),认识中西方抽象美学的共通性(如苏轼文字中的抽象意境与西方抽象画的秩序感),感受抽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岭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才艺创意见真我》的第 6 课,聚焦 “抽象画创作”,是对学生具象绘画思维的拓展与突破。教学内容围绕 “什么是抽象画”“抽象画有哪些类型”“如何创作抽象画” 展开,涵盖抽象画定义、两大流派(抒情抽象、几何抽象)、生活中的抽象元素、多元创作技法(刮、抽拉、印、水拓画、水墨撞粉)及作品应用等模块。通过 “感知 — 赏析 — 实践 — 应用” 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从理解抽象美学到掌握技法,最终实现创意表达,同时融入中西方艺术文化对比,提升学生的文化视野。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此前多接触具象绘画,对 “脱离自然物象” 的抽象艺术存在认知误区(如 “抽象画就是随便画”)。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的创作技法(如水拓画)充满好奇,但在 “用抽象元素表达情感” 和 “打破具象思维限制” 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对艺术流派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需通过具象案例(如蒙德里安的几何图形、波洛克的滴洒画)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借助生活中的抽象元素(斑驳墙面、树影)搭建认知桥梁。
教学重点 1.理解抽象画的定义与类型(抒情抽象、几何抽象),能辨别不同抽象风格的视觉特点。2.掌握至少两种抽象画创作技法(如水拓画、刮画),并运用其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1.摆脱具象思维束缚,学会用形状、色彩、肌理等抽象元素传递主观情感(如用混乱的线条表现烦躁,用柔和的色彩表现宁静)。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合理搭配技法与创意,使作品的视觉元素(色彩、构图)与表达意图一致,避免技法堆砌导致画面杂乱。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示范讲解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初识抽象之美 播放抽象画大师波洛克的创作视频(滴洒、泼溅颜料的过程),提问:“视频中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我们平时画画有什么不同?他的作品看起来像什么?”提问什么是抽象画,讲解抽象艺术。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3.带领学生认识艺术派大师毕加索和蒙德里安,展示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作品与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对比提问:“这两幅画都没有直接描绘现实事物,但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
补充艺术家背景:“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之父’,他用色彩和线条表达音乐般的情感;蒙德里安则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追求‘纯粹的美’。”4. 总结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这类脱离具体物象、用形状色彩表达情感的画就是抽象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抽象画的奥秘,创作属于自己的抽象作品。”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过渡语“抽象画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我们身边。” 观看视频,观察波洛克的创作手法,分享直观感受(如 “看起来很自由”“色彩很有冲击力”)。
2聆听讲解,记录两大抽象流派的核心特点,通过作品对比加深理解(如 “抒情抽象线条流畅,几何抽象线条笔直”)。3.对比两幅作品,说出差异(如 “毕加索的画线条复杂,蒙德里安的画都是直线和方块”)。 通过动态视频和经典作品对比,打破学生对 “绘画必须写实” 的固有认知,激发对抽象艺术的好奇心,快速切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生活中的抽象元素:展示斑驳墙面、树木纹理、湖面树影、远处梯田的图片,提问:“这些生活场景中,哪些部分像抽象画?它们有怎样的色彩和肌理?”布置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抽象之美,说说它们的色彩和肌理等特征。①组织小组讨论:“你还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抽象之美?(如地面开裂的纹理、毛线团的缠绕)”②呈现图片资料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肌理形成的美。布置活动二:展示古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谈谈这句古文描述的景象以及你的艺术感受。2.中西方抽象意境对比:呈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节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通过视频引导分析:“这句古文没有直接画月亮,却用‘积水’‘藻荇’的比喻营造出空灵的光影效果,这和西方抽象画‘用元素传递感受’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诗中提取抽象意象(月光、竹影、水纹)对比波洛克作品,分析东西方抽象表达的异同。AI赋能小视频小结:艺术共鸣:与波洛克抽象秩序异曲同工——苏轼用月光与竹影构建天然几何(水纹与投影的交错),在极简元素中凝练天地大美,证明最深邃的情感无需浓墨重彩,清净之心自见万物光华。过渡语:“让我们也像艺术家一样,用双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抽象世界。” 1.观察生活图片,小组内分享发现(如 “斑驳墙面的色块像随机的抽象画,树影的线条很灵动”),并举例补充生活中的抽象元素。2.思考古文与抽象画的共通性,发言分享(如 “都是用间接的元素让人想象画面,而不是直接描绘”)。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通过 “理论 — 生活 — 文化” 三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对抽象艺术的系统认知:先明确定义与流派,再从生活中寻找共鸣,最后通过文化对比提升深度,为后续创作积累灵感。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环节三:技法学习 掌握抽象创作方法 基础技法示范:
展示点、刮、抽拉、印四种基础技法:
刮:用塑料尺在涂满颜料的纸上刮出线条,演示 “用力不同,线条粗细、深浅不同”;
抽拉:将蘸满颜料的棉签在纸上快速抽拉,制造渐变纹理;
印:用海绵、树叶蘸取颜料在纸上拓印,展示 “不同材质印出的肌理差异”。
2.特色技法视频学习:
播放水拓画制作视频,边播放边分步讲解:“第一步,在水中滴入油性颜料(注意色彩搭配,避免混色过脏);第二步,用梳子划出纹理(方向不同,纹理效果不同);第三步,将纸平铺水面,轻轻揭起(动作要慢,避免破坏纹理)。”
播放水墨撞粉技法视频,强调关键:“先泼墨,再滴入粉质颜料(如钛白),利用水墨的扩散和颜料的碰撞形成自然纹理。”
3.技法与情感的结合:
提问引导:“如果想表达开心的情绪,你会选择明亮的色彩(如黄、粉)和流畅的线条;如果想表达紧张的情绪,可能会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黑)和杂乱的线条。你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感受?适合用哪种技法?”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1. 观察教师示范,记录三种基础技法的操作要点(如 “刮的时候尺子要倾斜,避免划破纸”)。
2. 观看视频,记录水拓画、水墨撞粉的关键步骤,思考 “自己想尝试哪种技法”。
3. 结合自身感受,初步确定创作方向(如 “想表达平静,用柔和的蓝色做水拓画”)。 通过“示范 + 视频 + 情感引导”,将抽象技法具象化、可操作化:先掌握基础方法,再学习特色技法,最后引导学生将技法与情感关联,避免 “为技法而技法”,确保创作有明确的表达意图。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环节四:课堂实践 布置创作任务:
“选择 1-2 种你喜欢的技法(基础技法或特色技法),结合生活中的抽象灵感或想表达的情感,创作一幅抽象画。要求:色彩搭配协调,肌理效果明显,能体现你的创作意图(可在作品背面简要写下创作思路,如‘灵感来自湖面树影,用抽拉技法表现树影的灵动’)。”
2.巡回指导:
对技法操作困难的学生:如 “水拓画颜料扩散太快,可先在边缘滴入少量清水控制范围”“刮画线条杂乱,可先轻轻勾勒大致方向再刮”;
对缺乏创意的学生:引导联想 “你之前提到喜欢雨滴在玻璃上的痕迹,能不能用‘印’的技法表现雨滴的圆点,再用‘刮’的技法表现雨痕?”;
提醒注意事项:“颜料不要涂太厚,避免纸张褶皱;多种技法结合时,先做大面积底色,再叠加细节。” 1.确定创作思路(技法、灵感、情感表达),准备工具材料(如颜料、纸张、尺子、海绵等)。
2.按照步骤进行创作,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根据指导调整作品(如调整色彩搭配、优化肌理效果)。
3.完成作品后,在背面写下创作思路。 通过自主实践,让学生将所学技法转化为创意表达,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帮助突破难点(如技法操作、创意联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符合要求的作品,同时保留个性化表达空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环节五: 作品展示与交流 1.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平铺在展示区,标注作者姓名(匿名或实名可选)。
2.交流分享:
邀请作者发言:“你用了什么技法?想表达什么感受或灵感来自哪里?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组织互评:“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它的色彩、肌理或技法运用有什么优点?如果让你修改,你会怎么调整?”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优秀作品的亮点(如 “这幅水拓画色彩搭配很和谐,纹理像湖面波纹,很好地表达了平静的感觉”),对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如 “部分作品技法太多,反而显得杂乱,下次可聚焦 1 种技法做精”)。 1.积极参与展示,大胆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倾听他人发言。
2.从“技法运用”“情感表达”“视觉效果” 三个维度评价他人作品,提出真诚建议。
3.回顾本节课内容,梳理收获(如 “学会了水拓画,知道抽象画也能表达情绪”)。 通过 “作者分享 + 互评 + 教师总结”,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明确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强化 “抽象画是情感表达” 的核心认知,提升审美评价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抽象画的流派和生活中的抽象美,还学会了多种创作技法,更重要的是 —— 我们打破了‘必须画得像’的束缚,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抽象艺术不是‘随便画’,而是‘用心表达’。 回顾本节课内容,梳理收获(如 “学会了水拓画,知道抽象画也能表达情绪”)。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1.完善作品:将课堂创作的抽象画进行细节优化(如补充少量线条、调整局部色彩),并为作品起一个符合意境的名字(如《雨落玻璃》《林间光影》)。2.生活应用:尝试用抽象画元素装饰生活物品(如在笔记本封面画抽象图案、用马克笔在帆布包上做抽象涂鸦),下节课带来展示。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拓 展 生活观察:引导学生关注抽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设计的抽象图案、室内装饰的抽象挂画、生活用品的抽象纹理),制作 “生活中的抽象艺术” 照片集。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元案例和生活关联,有效降低了抽象艺术的理解难度,但部分学生仍存在 “不敢下笔” 的问题,下次教学可增加 “自由涂鸦热身环节”(如用 1 分钟随意画线条,再根据线条联想抽象画面),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2.技法教学环节,水拓画操作对 “颜料浓度”“纸张材质” 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因材料问题未达到预期效果,下次需提前准备不同浓度的颜料和试画纸张,确保技法演示更精准。3.文化对比环节,学生对苏轼古文的抽象意境理解较浅,可下次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如提前背诵句子、想象画面),或配合动态的光影视频(如模拟月光下的竹影),增强直观感受。进入 AI 阅读在创作抽象画的学生活动环节,可以安排哪些具体的实践任务?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画的情感表达?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抽象画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价值?
图形
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