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创意联想添图画》教学设计(第5课)
课题 创意联想添图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敏锐发现图形、肌理及生活物件中的形式美感。艺术表现:掌握“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四种手绘添画方法。创意实践:以手掌为原点,独立完成一幅主题明确、构图完整、富有想象力的添画作品。文化理解:体会“借物寓意”的东方智慧,能把创意迁移到日常物品装饰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岭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聚焦 “创意联想” 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通过 “图形联想接龙”“云朵添画” 等趣味活动引入联想概念,明确联想的三种类型(形似、同类、关联);结合手掌添画、图像异构两个核心实践,系统讲解四种添画方法(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最终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引导学生将创意联想与生活应用结合,落实 “从感知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 的教学逻辑。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绘画技巧(勾线、上色)和观察能力,对 “联想” 有生活化认知(如看到云朵想到动物),但缺乏系统的联想方法与艺术化表达能力。优势在于思维活跃、乐于参与趣味活动,对 “手掌添画”“图像变形” 等实践兴趣浓厚;不足在于联想易局限于 “形似”,难以突破常规逻辑(如元素替代、情境延展),创作中易出现 “细节单薄”“主题模糊” 问题,需通过分层引导与示范突破。
教学重点 理解创意联想的三种类型(形似、同类、关联)及四种添画方法(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2. 掌握手掌添画的完整流程(勾画轮廓 — 添画细节 — 上色完成)或图像异构的核心技巧(夸张、拟人、元素替换)。
教学难点 突破常规思维,从 “形似联想” 拓展到 “情境延展”“元素替代” 等深层联想,让作品兼具创意与主题性。2. 平衡 “联想的开放性” 与 “画面的完整性”,避免添画细节与主体脱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分层指导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开展 “图形联想接龙” 游戏:展示简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提问:“看到这个圆形,你能联想到什么?请用‘圆形像 XX,因为 XX’的句式回答,我们一起接龙。”
2. 展示云朵图片,追问:“这些云朵的形状让你想到可爱的动物、美味的食物,还是其他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创意联想添图画》,一起探索如何把这些‘想到的’变成画出来的创意作品。” 1. 参与接龙游戏,回答:“圆形像太阳,因为都是圆的;圆形像苹果,因为形状相似。”2. 观察云朵图片,分享联想:“左边的云朵像兔子,耳朵的形状很像;右边的像棉花糖,看起来软软的。” 1. 用游戏激活学生已有联想经验,降低抽象概念难度。
2. 以生活化的 “云朵联想” 切入,自然引出 “形状联想” 的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讲解联想的核心知识:
①定义:“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看到手掌想到树叶(形似)、看到苹果想到香蕉(同类)、看到雨伞想到下雨(关联)。”
②类型:结合图片举例说明 “形似(形状相似)、同类(属性相近)、关联(功能 / 场景相关)” 三种联想类型。③创意:图形的创意,就是在现有素材中求得新概念、新表现、新手法,并将创造性思维视觉化的过程。
布置任务一:观察云朵的形状,展开联想,进行手绘添画。介绍四种添画方法,结合学生作品赏析:
①形状联想:“观察随机图形(如墨迹),联想成具体事物,补充细节(如把云朵添画成兔子)。”
-②情境延展:“根据局部(如手掌),补充环境元素(如把手掌变成大树,添画小鸟、太阳)。”
③元素替代:“替换画面元素(如把树冠换成云朵,打破常规)。”
④组合重构:“融合多个图形(圆形 + 三角形),合成新主体(如圆形变鱼身,三角形变鱼鳍)。”布置任务二:尝试用联想添画的方法画一幅手掌添画作品。
3. 播放教师微课示范(手掌添画)总结手掌添画绘画步骤,强调:“先勾轮廓,再根据联想添细节,最后上色,注意细节要贴合主体。”然后呈现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学习。过渡语: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就像拿到了创意的 “钥匙”。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先从简单的手掌添画开始,动手实践吧! 1. 倾听讲解,记录联想类型与添画方法,标注重点(如 “元素替代要打破常规”)。2. 观察学生作品,小组讨论:“这幅手掌添画用了哪种方法?如果是你,还能添画什么细节?”3. 观看微课,记录手掌添画步骤:“勾轮廓 — 添细节 — 上色。” 1. 用 “定义 + 案例” 的方式让学生清晰理解联想类型与添画方法,避免概念抽象化。2. 微课示范直观展示创作流程,为后续实践铺垫,突破 “不知如何下笔” 的难点。
环节三:实践创作 1.布置课堂实践任务:尝试用联想添画的方法画一幅手掌添画作品。要求:① 勾画清晰的手掌轮廓;② 运用至少一种添画方法(如形状联想把手指变成树枝,情境延展添画小鸟、花朵);③ 上色完成,主题明确(如 “手掌大树”“手掌花朵”)。2. 教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标注思路。过渡语:“大家的创作都很精彩,马上就要和大家分享啦!” 1. 动手创作:先勾轮廓,再根据联想添画细节,最后上色,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或小组交流。
2.完成作品后,在作品旁简要标注创作思路(如 “用了情境延展法,把手掌变成大树,添画小鸟表现生机”)。 创作中标注思路,帮助学生梳理联想逻辑,避免 “为了添画而添画”,落实创意实践目标。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组织 “创意添画展”:“请同学们把作品贴在展示板上,依次上台介绍:① 用了哪种添画方法?②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③ 创作时印象最深的联想是什么?”2. 引导互评,给出评价维度:“从‘创意性’(联想是否独特)、‘完整性’(细节是否贴合主题)、‘表现力’(色彩搭配是否协调)三个方面评价,说说优点和小建议。”3.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创意(如 “用元素替代把铅笔变成火箭,突破了常规思维”),指出共性问题(如 “部分作品细节与主题脱节,可多考虑情境关联”),给出改进方向。 1.粘贴作品到展示板上。
2. 参与互评:“他的作品色彩很鲜艳,要是在树干上添画小松鼠,主题会更丰富。”
3. 倾听教师点评,记录改进建议(如 “细节要贴合主题,不能随意添画”)。 1. 展示与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清晰梳理自己的创作逻辑。2. 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与不足,提升审美判断能力,落实审美感知目标。
环节五: 了解创意变身 布置任务三:发挥创意联想,根据已有图像改变原主题,运用重复、对比、夸张、拟人等方法进行图像异构。展示教材中根据已有图像创意变身的作品,如火箭、瓶子等变身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是怎么改变主题、创意变身的?用到了哪些方法(重复、对比、夸张、拟人等 )?” 总结创意变身的方法,即根据已有图像,运用重复、对比、夸张、拟人等手法改变主题进行图像异构。过渡语:“今天大家创作了这么多奇妙作品,一起回顾下收获吧!” 观察分析作品,小组讨论创意变身的方法,汇报分享,理解创意变身的技巧。 让学生掌握创意变身的方法,提升创新思维,为创作提供更多灵感。
课堂小结 1. 梳理知识脉络:“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联想的三种类型(形似、同类、关联)和四种添画方法,实践了手掌添画或图像异构,知道了创意联想需要结合生活观察。”2. 升华主题:“创意联想不仅能用于美术创作,还能装饰生活(如给笔记本、文具盒添画),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多联想,让生活充满创意。” 1. 跟随教师回顾,在笔记本上整理知识框架:“联想类型 — 添画方法 — 实践应用。”2. 分享学习收获:“我学会了元素替代法,以后可以给我的文具盒添画创意图案。” 1. 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2. 关联生活应用,让学生体会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激发持续创作的兴趣。
课后作业
拓 展
教学反思 重点关注学生对四种添画方法的掌握程度,尤其是 “情境延展”“元素替代” 等深层联想的运用情况;针对 “细节与主题脱节”“联想局限于形似” 等问题,后续可增加 “联想思维训练”(如 “一词多画”);收集学生对实践任务的兴趣倾向,为后续课程设计更贴合学生需求的创意主题。)
图形
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