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项目 人口 生产活 动方式 房屋 建筑 道路 交通 商业和
公共服务设施
乡村 较少 耕种、放 牧、捕鱼等 密度小 且低矮 狭窄、稀少 较少
城镇 相对 较多 工业、 服务业等 高楼众多、 建筑密 度较大 纵横 交错 齐全
较少
较少
二、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1. 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不断 增加 。截至2019年年底,全世界人口中约有56%住在城镇。
2. 城镇的发展:建筑层数趋于 增多 ,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现在,建设更多的 绿地 和休闲场所成为城镇发展的趋势。
增加
增多
绿地
3. 乡村的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
4. 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有些特色鲜明的村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应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跨学科·语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据此,完成1~2题。
1. 词中表现的景观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B )
A. 乡村,这里有蝉
B.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城市,这里有桥
D.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古时,人口密集的地区大多分布在( A )
A.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地区
B. 山区和河流中下游平原
C. 山区和高原
D. 山区和沿海地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北京西城期末)迪拜早期以捕鱼、珍珠采集和区域贸易为主,19世纪已发展为小型港口。20世纪60年代石油发现为其提供了初始资本,但经济腾飞主要依赖20世纪70年代后的多元化战略:通过自由政策吸引金融与贸易,投资旅游业和航运基建,最终转型为以服务业为核心的全球都市。如图为迪拜今昔景观。读图,完成3~5题。
3. 昔日迪拜有( C )
A. 高大的房屋 B. 宽阔的马路
C. 热闹的集市 D. 来往的油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相较于昔日,迪拜现今( D )
①自然景观保存完整 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③城镇用地规模较大 ④国际商业活动频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迪拜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气候类型变化 B. 渔业资源枯竭
C. 生产方式改变 D. 农业技术提升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某村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6~7题。
6. 该村落最初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A. 河流 B. 土壤
C. 气候 D. 资源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下列有关该村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②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③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④仅沿河流扩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新情境·生活情境 贵州省镇宁、安顺等地盛产优质石料,尤以可层层揭开的厚薄均匀大石板著称。当地百姓因地制宜,以石板为主要材料建造特色民居。然而,21世纪以来,受城镇化加速(人口外流、传统技艺失传)和现代建材普及影响,石板房数量锐减。下面为石板房及其所在地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石板房所在地( B )
①为乡村 ②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③为城镇 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通过观察石板房景观图,可知当地的自然特征是( C )
①干旱少雨 ②高温多雨 ③以山地为主 ④以平原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为保护颇具特色的石板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D )
A. 拆除后集中重建
B. 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
C. 禁止外地人进入
D. 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新考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河南中考)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宏村,建筑风格和村落形式独具美感,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下面为皖南古村落景观图及当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 下列关于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特征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屋顶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
B. 窗户开口小,防止风沙侵扰
C. 封闭式院落,利于存储雨水
D. 房屋较高大,利于冬季保暖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皖南古村落注重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C )
①依山而建,减轻水患 ②面山而居,便于采矿
③傍水结村,取水方便 ④窄巷高墙,节约土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下面为我国某平原地区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和布局变化示意图。下列关于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的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自然村落数量增加
②土地利用率提高
③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④城乡差距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图1示意村庄演变为城市的一般过程。图2示意某地聚落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反映了村庄到城市的一般发展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聚落规模不断 变大 (填“变小”或“变大”);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后,居民主要从事 非农业 (填“农业”或“非农业”)产业活动。
变大
非农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图2中,A、B、C三个聚落选址的共同特点是沿 河流 分布;A、B、C三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大城市的是 B 。
河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随着聚落的发展,很多聚落由乡村变为城市,导致很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拆除而建成高楼大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不应该全部拆除。理由:传统民居是历史、政治文化、风俗等的产物,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应该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在保护中进行合理开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新考向·探究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目标 通过对聚落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增进对乡村和城市的了解,注重聚落保护。
任务一 分析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材料一 民居屋顶的坡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墙体的厚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的冷暖;窗户的大小也反映出居民避暑御寒的需要。此外,民居的取材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植被状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材料二 典型民居景观。
(1)图中甲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反映了当地降水较 多 。
(2)甲地民居主体建筑材料为 木材 ,底层架空,上部为穿斗式,兼具通风、防潮和美化民居的作用;乙地植被稀疏,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以 泥土 为主,墙体厚实,主要起到 隔热 的作用。
多
木材
泥土
隔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任务二 民居建造、布局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材料三 有的聚落在平原错落有致地聚集成团块状,有的聚落在山区沿着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3)完成下面表格。
环境 对聚 落分 布的 影响 地形 聚落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① 平原 地区(地形类型)
在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麓
气候② 温暖湿润 的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聚落多沿③ 河流 分布,可提供水源 平原
温暖湿润
河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材料四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是记录人类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4)关于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请你谈谈对其发展与保护的措施。
对于传统民居要定期进行修缮,清理打扫;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开发特色旅游业增加收入,保证传统民居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21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六种,分别是汉语、 英语 、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
英语
阿拉伯语
2. 世界三大宗教
(1)种类: 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 基督 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2)分布: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分布广泛;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起源于亚洲的南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基督教
基督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二、不同的文化习俗★☆☆
1. 饮食文化的不同
地区 农业部门 传统的 主要食物 用餐方式
欧洲 畜牧业分布广 烤制的面包、牛肉 刀叉
亚洲东部和东 南部 种植业,粮食作 物以水稻为主 米 饭 筷子
拉丁美洲 粮食作物以 玉米为主 玉米饼 玉米饼
米饭
2. 服饰文化的不同: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多以 皮毛 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传统服饰则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便于散热。
皮毛
3. 交通方式不同: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在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骆驼商队行走。
4. 传统民居的不同
地区 民居建筑风格 当地自然环境
寒冷地区 窗小、墙 厚 、屋顶大多高耸 寒冷多雪
湿热地区 门窗 大 、墙薄、有完备的排水系统 高温多雨
干热地区 窗户 小 、墙体厚、屋顶为平顶 干旱少雨、日温差大、多风沙
厚
大
小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202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简称2024年欧洲杯)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的10个城市举行,这是德国继1988年后,第二次承办欧洲杯。据此,完成1~3题。
1. 欧洲国家的居民大部分为( A )
A. 白种人 B. 黑种人
C. 混血人种 D. 黄种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德国的球迷主要信仰( A )
A. 基督教 B. 犹太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3. 来自西班牙的球迷为进球疯狂庆祝,他们使用的语言是( C )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西班牙语 D. 汉语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爱丽丝生活在图中甲国,她信仰的宗教最可能是( C )
A. 伊斯兰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佛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不同的文化习俗
读东南亚民居示意图(图1)、西亚传统民居示意图(图2),完成5~6题。
5. 西亚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C )
A. 抵御严寒 B. 增加安全性
C. 隔热、防风沙 D. 反射太阳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两个区域的民居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 宗教 B. 气候
C. 河流 D. 地形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驻马店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语言分布图,完成7~8题。
7. 下列选项中关于图中a、b两处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a处使用的语言和拉丁美洲使用的语言相同
B. a处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与之语言相同的还有北美洲
C. b处主要使用汉语,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a处主要使用阿拉伯语,b处主要使用汉语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a处常见的宗教建筑是( B )
A. 教堂 B. 清真寺
C. 佛寺 D. 道观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某学生跟随父母去东南亚旅行,拍摄了一张当地的民居照片(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 图中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 )
A. 高温多雨 B. 炎热干燥
C. 温和多雨 D. 寒冷干燥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图中民居的聚落形式是( D )
A. 城市 B. 城镇 C. 集镇 D. 乡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地下城市马特马他位于突尼斯东南的撒哈拉沙漠中,聪明的柏柏尔人开凿洞穴作为房屋,形成了环境舒适、四季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穴居的城市。读图,完成11~12题。
11. 柏柏尔人建造穴居城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D )
A. 地势平坦 B. 资源丰富
C. 宗教信仰 D. 避暑挡风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这里特有的山丘、峡谷和谷底,呈现出一种外太空般荒芜凄凉的景观,现在这座古城基本荒废。推测现在这座古城荒废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地震频繁 B. 水源短缺
C. 交通不便 D. 耕地不足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综合思维 青岛某班同学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衣、食、住、行四大组,分享了学习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衣】
服饰组搜集了印度人和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的服饰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因纽特人穿厚厚的皮衣是为了适应当地 终年寒冷 的气候特点。纱丽是印度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用丝绸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质地轻薄,适应了当地 炎热 的气候特点。
终年寒冷
炎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食】
饮食组搜集了英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制作了英国人饮食特色的结构图。
(2)请你将结构图补充完整。
① 温带海洋性气候 ;
② 全年温和湿润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住】
特色民居也受当地气候影响明显。
(3)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生活的人们,其民居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木楼 ,该种民居的特点是适应 高温多雨 的环境。
木楼
高温多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行】
出行组的小明同学分享了他搜集的甲区域的图片(如图)。
(4)骆驼耐旱,是甲区域主要的传统运输工具,原因是甲区域为 热带沙漠气候 (填气候类型名称),气候特征是 全年炎热干燥 。
探究结论:气候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热带沙漠气
候
全年炎热干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34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也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人们适应当地环境,相聚而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本章讲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地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全球人文环境的基本状况,提高学生对有关全球议题的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综合思维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运用材料,列举世界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文化方面的不同,并分析该种文化特点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视频或地图资料,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树立不同人种都是平等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1. 世界人口数量: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80亿。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 十分缓慢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十分缓慢
2.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3. 人口增长速度的表示方法
(1)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人口自然增长率 来表示。
(2)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且不为负值,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只是表示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4.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欧洲 、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欧洲
亚洲
5. 人口问题及主要影响
(1)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资源消耗多、就业困难、贫困等。
(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的影响:劳动力 短缺 、国防兵力 不足 、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
短缺
不足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人口密度:人口疏密程度常用 人口密度 表示。人口密度是指 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
人口密度
平均每平
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2. 人口的分布
项目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分布地区 (1)亚洲的A 东 部和B 南 部、C 欧 洲西部,以及D 北美 东部 (2)E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F 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G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H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
原因 (3)这些地区 自然条件 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 (4)自然条件恶劣
东
南
欧
北美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终年
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
的高原、山地
自然条件
三、世界不同的人种★☆☆
1. 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人种 体质特征 与环境的关系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黄种人 淡黄色 黑 直 面庞扁平 中等 温带 地区
白种人 肤色浅 波状 鼻梁高, 嘴唇薄 较 多 气温低、阳光和紫外线弱的 较高纬度 地区
黑种人 黝 黑 卷曲 嘴唇较 厚 很少 气温高、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的 热带 地区
黑直
温带
较多
较高纬
度
黝黑
厚
热带
2. 人种的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 集中 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 零星 分布。
集中
零星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1. 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分析得出的是( A )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跨学科·数学 某地区一年内,在平均1 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C )
A. 25‰ B. 35‰ C. 15‰ D. 15%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表为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3.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高的国家有( C )
国家 中国 德国 南非 美国 巴西
人口出生率/‰ 12.07 9 21.3 12.4 14.4
人口死亡率/‰ 7.11 11.3 10.1 8.2 6.1
A. 美国、巴西 B. 德国、南非
C. 南非、巴西 D. 南非、美国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南非人口发展现状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D )
国家 中国 德国 南非 美国 巴西
人口出生率/‰ 12.07 9 21.3 12.4 14.4
人口死亡率/‰ 7.11 11.3 10.1 8.2 6.1
A. 劳动力短缺 B. 人口分布不均
C. 人口大量外迁 D. 环境压力增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世界人口的分布
某同学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 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B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人口增长率 D. 人口年龄结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A )
A. 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
C. 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率高
D. 非洲北部人口增长率低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世界不同的人种
新情境·历史人物 加拿大亨利·诺尔曼·白求恩,是对中国人民和加拿大人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物。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7~9题。
7. 白求恩属于( A )
A. 白种人 B. 黑种人
C. 黄种人 D. 混血种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下列地区的人种与我国属于同一人种的是( B )
A.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
B.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C. 欧洲西部的欧洲人
D. 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下列对于人种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 气温只影响人种的肤色
B. 所有人种体质相同
C. 人种发色不受环境影响
D. 所有人种一律平等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云南中考)据联合国公布,2023年4月,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读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变化图(图1)和2020年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图2),完成10~12题。
10.1951—2021年间( C )
A.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两国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C. 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D. 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增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20年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相比,中国( A )
A. 0—14岁人口占比较小
B.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小
C. 15—64岁人口占比较小
D. 15—64岁人口数与印度相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目前,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D )
A. 国防兵源不足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劳动力较短缺 D. 资源环境压力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洲人口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 北美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A )
A. 东部沿海地区
B. 西部平原地区
C. 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 热带雨林气候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北美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C )
A. 地形以山地为主
B. 地形以盆地为主
C.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D. 纬度较低,气候干燥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烟台中考)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下面是联合国对世界及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预测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 据图归纳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 A )
①各国都呈增长趋势
②日本始终最高
③美国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④2100年与2050年相比,增长幅度最小的是中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为缓解人口出现如图所示的趋势性变化带来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
A. 鼓励生育
B.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C. 提倡提前退休
D.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 非洲北部、欧洲、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分别是( A )
A. 白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B. 黑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C.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D. 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下列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太阳辐射越强的地区肤色越浅
B. 白皮肤能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 黄种人头发卷曲,有隔热功能
D. 北欧人鼻子高而长,有助于御寒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人地协调观 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宣传漫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人口分布】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人口较 稠密 (填“稠密”或“稀疏”);与中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人口较 稀疏 (填“稠密”或“稀疏”)。⑧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是 位于大陆中部,距海远,气候条件差(言之有理即可) 。
稠密
稀疏
位
于大陆中部,距海远,气候条件差(言之有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五种地形类型中,人口稠密的是 平原 和 丘陵 ;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五带中的 北温 带。
平原
丘
陵
北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人口问题】
(3)漫画“沉重的压力(一)”所反映的问题,表现最突出的是 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漫画“沉重的压力(二)”所反映的问题,表现最突出的是 欧 洲、北美的一些国家。
(4)美国普查局预计,2023年世界人口是80.62亿。漫画“沉重的压力(一)”所反映的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等等。
亚
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