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气与气候 习题课件(4份打包)人教版(2024) 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天气与气候 习题课件(4份打包)人教版(2024) 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5 06:36:21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本章宏观讲述地球上的天气与气候,包括天气、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及影响因素等知识。通过学习气候的基本状况,以及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全球气候的基本状况,提高学生对有关全球议题的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地理实践力 通过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预报。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区域认知 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综合思维 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运用相关实例和图文资料,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运用相关实例和图文资料,说明天气和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天气及其影响★★☆
1. 天气
(1)含义:一个地区  短 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2)描述:经常用  阴晴 、  风雨 、冷热等描述天气。
(3)特点:多变。
短 
阴晴 
风雨 
2. 天气与人类关系
(1)2022年6月25日,北京通州于家务回族乡农民趁晴好天气抢收小麦。该材料反映了天气对  农业 的影响。
(2)2022年12月1日,湖南资兴市受寒潮天气影响,出现道路结冰现象。该材料反映了天气对  交通 的影响。
(3)2022年8月12日,江西婺源天气晴朗,许多村民在户外晾晒农产品。该材料反映了天气对  生活 的影响。
农业 
交通 
生活 
二、天气预报★★☆
1. 内容:通常,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或多日内  阴晴 、气温、  降水 和风等情况。
阴晴 
降水 
2. 天气符号
3. 风向与风力
风向指风的  来 向。风力等级表示风速的大小,风力级数越大,风力越  强 。
来 
强 
天气及其影响
1. 跨学科·语文  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C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C.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新情境·生活情境  2024年9月6日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登陆。受台风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渔船回港避风,这说明( A )
A. 天气影响生产活动
B. 天气影响交通运输
C. 天气影响学习生活
D. 天气影响军事活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天气预报
   新情境·生活情境  2024年11月30日,A市的中学生小宇通过手机App,查阅了A市的天气预报情况。如图是当时查询的结果截图。据此,完成3~5题。
3. 11月30日,A市的天气是( C )
A. 晴
B. 阴
C. 多云
D. 大雨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从11月30日到12月2日,A市的日最高气温下降了( D )
A. 6℃ B. 8℃ C. 10℃ D. 1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小宇看完天气预报后,立马致电60多岁的爷爷奶奶,叮嘱他们( A )
A. 准备冬衣,注意保暖
B. 出门带遮阳伞
C. 出门涂上防晒霜
D. 小心中暑,留在室内吹空调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2025年2月7日08时至8日08时,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据此,完成6~7题。
6. 下列表示西北风6级的天气符号是( B )
A. B.
C. D.
7. 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后,受影响地区的民众需要( D )
A. 户外施工 B. 预防雷电
C. 防暑降温 D. 关好门窗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新考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堰模拟)孔明灯俗称许愿灯,在古代多作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放飞的天气条件是晴朗且风力小于4级。结合某日四城市夜间天气状况表,完成8~9题。
城市 广州 重庆 兰州 乌鲁木齐
夜间 天气 2—15℃ 3—16℃ 3—18℃ 4—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当日,最适合放飞孔明灯的城市是( C )
A. 广州 B. 重庆
C. 兰州 D. 乌鲁木齐
C
城市 广州 重庆 兰州 乌鲁木齐
夜间 天气 2—15℃ 3—16℃ 3—18℃ 4—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易造成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因此各城市都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要求放飞者回收所施放的孔明灯。当日回收地位于放飞地的( B )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北 D. 东南
B
城市 广州 重庆 兰州 乌鲁木齐
夜间 天气 2—15℃ 3—16℃ 3—18℃ 4—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读某地天气资料表,完成10~12题。
日期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气温/℃ 27/37 26/35 25/28 26/30 26/31
天气 状况
风向 东北风 东北风 东北风 南风 南风
10. 该地7月31日的天气状况是( C )
A. 大雨转中雨 B. 中雨转小雨
C. 小雨转阴 D. 小雨转多云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1. 7月29日至30日市民外出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
日期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气温/℃ 27/37 26/35 25/28 26/30 26/31
天气 状况
风向 东北风 东北风 东北风 南风 南风
A. 防晒 B. 防风 C. 防雨 D. 防雷电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下列表示该地7月28日风向(不考虑风力等级)的是( A )
日期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气温/℃ 27/37 26/35 25/28 26/30 26/31
天气 状况
风向 东北风 东北风 东北风 南风 南风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读某日中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完成13~14题。
13. 下列正确表述南宁天气状况的是( D )
A. 晴转多云,25℃至34℃
B. 多云转晴,气温超过34℃
C. 阴转晴,25℃至34℃
D. 雷阵雨,25℃至33℃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你认为海口的学生,当天应选择的上衣是( B )
A. 羽绒服 B. 短袖
C. 毛衣 D. 羊绒大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读某地国庆节期间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图,完成15~16题。
15. 10月1日,该地( B )
A. 晴,最高气温29℃,西风3级
B. 多云,最高气温29℃,北风2级
C. 阴转多云,最低气温20℃,北风2级
D. 小雨转多云,最低气温16℃,北风3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10月2日人们适合( D )
A. 观星 B. 晒被 C. 洗车 D. 带伞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新情境·生活情境  烟台王老师劳动节期间进行了一次家访活动。读王老师家访行程示意图及5月1日至5月4日的天气预报,完成17~19题。
17. 根据5月1日至5月4日天气预报,你认为王老师顶着强风家访的是( B )
A. 王刚家 B. 李虹家 C. 张兰家 D. 刘阳家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5月1日这天,王老师从自己家出发的家访路线为( D )
A. 先向北再向西 B. 先向北再向东
C. 先向东再向北 D. 先向西再向南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5月1日至5月4日期间,哪一天最适合晾晒衣服( A )
A. 5月1日 B. 5月2日
C. 5月3日 D. 5月4日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地理实践力  以下是小萱在学习《多变的天气》这一节时,收听天气预报所做的部分笔记,请结合某日我国东部地区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笔记 据北京气象局报告,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此日,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沙尘暴 。
沙尘暴 
(2)此日,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中,
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武汉 。
武汉
(3)此日,东海海域的风向为  东北风 ,
风力级别为  6级 。
东北风 
6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这反映了天气与  B (填字母)关系密切。
A. 生产建设 B. 日常生活
C. 风土人情 D. 农业生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地理实践力  学完《多变的天气》这节课后,小明同学准备做播报天气预报的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天气预报等相关知识,并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实验主题 天气预报播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示例]济南当日天气晴,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5℃。可以开展户外活动,外出时适宜穿短袖、短裤等。
实验过程
(1)在电脑或手机上检索“天气网”,查看城市(部分)天气预报图(如图1)。根据图1中某城市天气符号和气温向父母或同学播报天气情况,并结合天气给出出行建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在电脑或手机上检索“中央气象台”,在中央气象台网站点击天气实况——风,查看实时风速图(如图2)。找出任意两个城市,记录风力符号,并据此记录风向与风力强度。
序号 城市名称 风力符号 风向 风力强度
1 郑州 东风 6级
2
郑州
东风
6级
济南
东北风
6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实验思考
(3)结合生活经验,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获取天气信息?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使用气温计、风速风向仪、雨量测量仪、电视等工具或设备获取天气信息。
(4)天气状况除了影响出行,还有哪些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适量的降雨为农作物补充生长所需的水分,晴朗的天气适合晾晒衣物。不利影响: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容易中暑,损害皮肤;暴雨可能导致洪涝;台风过境会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等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59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1课时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 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和  降水 。
气温 
降水 
2. 气候特征的判读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景观或植被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附近 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的南北两侧 较高的草和稀疏的树木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亚欧大陆  东岸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内部与西 岸  热带荒漠
赤道 
热带雨林 
东岸 
内部与西岸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景观或植被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  大陆东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景观或植被
温带 温带季风 气候 北纬35°—50°的  大 陆东岸  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  大 陆内部  温带草原、荒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  大 陆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景观或植被
寒带 寒带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及沿海 苔原、冰原
高原和高山地区 高原山 地气候 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高寒荒漠、冰川
气候的地区差异
   新情境·生活情境  科西嘉岛为法国最大的岛屿,冬季平均温度为10.5℃,夏季均温为21℃。岛上雨水充沛,降水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读科西嘉岛某海岸城市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
1. 图中反映该城市的冷热状况是( C )
A. 最冷月在7月份
B. 最热月在12月份
C.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D. 长冬无夏,终年寒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该城市降水的变化特征是( B )
A. 全年少雨 B. 降水集中在冬季
C. 6—9月降水充沛 D. 全年湿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杰克的家乡全年高温多雨,高大的乔木长出板状根以稳住身躯,林间百藤缠绕,林木丛生,物种丰富,被称为“地球之肺”。读图,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四种气候类型中,与杰克家乡相符的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图示四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点是( A )
A
A. 全年气温都比较高
B. 全年降水都比较多
C. 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大
D. 降水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跨学科·生物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炎热多雨的环境适宜可可的生长。读可可主要生产国示意图,完成5~7题。
5. 以下气候类型,最适宜可可生长的是( D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此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 )
A. 赤道附近 B. 地中海沿岸
C. 回归线附近 D. 大陆东岸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甲所在地区不适宜种植可可,最有可能是因为当地( B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全年炎热干燥
C. 夏季炎热多雨
D. 冬季温和干燥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跨学科·语文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写道:“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8~9题。
8.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是因为伦敦的冬天( B )
A. 气温低 B. 降水多
C. 日照强 D. 雾霾重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两地的气候类型( C )
A. 济南年温差大,降水平均,为温带季风气候
B. 伦敦夏季炎热,冬季温和,为地中海气候
C. 济南夏季多雨,冬季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
D. 伦敦冬冷夏热,干旱少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人地协调观  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10.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的植物最有可能来自图中的( B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根据吐鲁番气候资料图分析,引种植物共有的生长习性可能是( C )
A. 根系浅 B. 耐荫蔽 C. 耐干旱 D. 喜霜雪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油橄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国家。读四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14题。
12. 下列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③全年温和湿润,降水量较均匀
D. ④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图中不同气候的四个地区,适合种油橄榄的是(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因而判定油橄榄分布区位于     半球。( C )
A. 7月 南半球 B. 1月 北半球
C. 7月 北半球 D. 1月 南半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跨学科·生物  在非洲纳米布沙漠有种叫铲吻蜥蜴的动物,他是“天然的舞者”,白天出门捕食时面对热浪需要交替翘起两只脚来飞快地爬行,而实在忍不了则会刨个坑把自己埋起来,晚上再出来。如图为铲吻蜥蜴的爬行照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 铲吻蜥蜴白天爬行时交替抬起两只脚是因为( D )
A. 喜欢跳舞 B. 爬行习惯
C. 害怕天敌 D. 害怕高温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推测铲吻蜥蜴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C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跨学科·生物  (北京二模)斑克木,形如宝塔状,故又称“佛塔树”。读斑克木生长资料图,完成17~19题。
斑克木喜干热和阳光,生长适温为25—30 ℃,生长期需适度水分;在年平均降雨量600—800毫米的地区,自然降雨量就能够满足大部分斑克木种类对于水分的需求,从而快速生长
17. 根据材料推测大部分斑克木树种生长地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B )
A. 地中海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字母     处( B )
B
A. a B. b
C.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下列描述符合下图气候类型特征的是( D )
D
A.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B.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 冬暖夏凉,全年降水丰富
D. 全年高温,全年降水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025年7月,某旅游团队规划了一次环亚欧大陆旅游(线路如下图所示)。结合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①地出发时,当地的降水  较多 (填“较多”或“较少”),经过②地,降水  减少 (填“增多”或“减少”),抵达③地,降水  增多 (填“增多”或“减少”)。据此可以归纳出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较多 
减少 
增多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该季节③地比④地气温  低 (填“高”或“低”)。从③地出发,抵达④地,发现该地的植物叶片小且厚,有的叶子上面还有蜡质层,这是为了适应该地夏季  炎热干燥 的气候特征,植物都具有  耐旱 的特点。
(3)抵达⑤地后,发现该地沙漠广布,常年  炎热干燥 (气候特征)。
低 
炎热干燥 
耐旱 
炎热干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抵达⑥地后,发现⑥地是  热带季风 气候,该气候只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和南部。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是⑦地,该地夏热冬温,雨热同期,适宜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被)的生长。
热带季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纬度低的地方,气温  高 ;纬度高的地方,气温  低 .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  较多 ,两极地区降水  较少 .
海陆位置 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  幅度小 ;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  幅度大 . 距海近的地方,降水  多 ;距海远的地方,降水  少 .
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 ℃ 山地迎风坡  多 雨,背风坡  少 雨
高 
低 
较多 
较少 

度小 
幅度大 
多 
少 
0.6 
多 
少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1. 气候影响人类
方面 气候影响
对生活 如穿衣方面要随季节变化
对生产 对  农业 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异常变化 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如  干旱 和  洪涝 .
2. 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  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 ,  过度砍伐森林 ,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
农业 
干旱 
洪涝 
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 
过度
砍伐森林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北美洲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 甲地冬季气温是( A )
A. 4 ℃至12 ℃ B. -4 ℃至4 ℃
C. 12 ℃至20 ℃ D. 28 ℃以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北美洲中东部地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 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读图,完成3~4题。
3. 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是( C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类活动因素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下列关于图中处于同纬度的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冬季a点气温高
B. 夏季b点气温高
C. 一年四季b点气温都高
D. 夏季a点气温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气候与人类活动
   新情境·生活情境  沿北回归线附近地理景观有较大差异,有的地方是干旱的荒漠,有的地方是“鱼米之乡”。读图,完成5~6题。
5.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A )
①降水较少 ②降水较多 ③气候炎热 ④气候寒冷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以“船”和“骆驼”为传统交通工具,体现出两地存在( B )
A. 气温差异 B. 降水差异
C. 纬度差异 D. 地形差异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人地协调观  2024年11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大会呼吁发达国家到2035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 000亿美元,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命和生计免受气候变化日益恶化的影响。据此,完成7~9题。
7.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下列排列顺序符合框图结构的有( B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③淹没沿海低地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B. 海底火山的喷发
C. 板块的碰撞和挤压 D. 温室气体的排放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为降低这种气温变化对全球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D )
A. 鼓励使用一次性物品
B. 加大煤炭开采和使用
C. 焚烧秸秆
D. 植树造林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新情境·地理实验  (海口一模)下图示意“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砂土和水的起始温度等条件相同)。据此,完成10~11题。
10. 通过实验可得出:水比砂土( D )
①增温快,升温幅度大 ②增温慢,升温幅度小
③降温快,降温幅度大 ④降温慢,降温幅度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由实验推断,同纬度地区( A )
A. 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高
B. 夏季海洋增温快,气温高
C. 冬季陆地降温慢,气温低
D. 冬季海洋降温快,气温低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下面为荷兰北部与中国新疆种植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读图,完成12~13题。
12. 根据荷兰北部与中国新疆两地的位置,可以推测出( C )
A. 郁金香更喜光 B. 郁金香更耐寒
C. 棉花更耐旱 D. 棉花更耐阴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气候的变化会反映在植物的生长上。造成荷兰与中国新疆两地植物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许昌一模)下面为北美洲47°N附近西雅图—莱文沃思及其以东部分地区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 西雅图与莱文沃思降水量差异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 西雅图位于平原地区
B. 西雅图处于湿润气流迎风坡
C. 莱文沃思位于山地
D. 莱文沃思距离东侧海岸较近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莱文沃思年平均气温低于西雅图,其影响因素除了海陆位置外,还有( D )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地球自转
D. 地形因素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世界气象组织2025年1月10日宣布,经过对6份国际数据综合分析后确认,2024年为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高温使得极地冰川急剧消融,给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16~17题。
16. 冰川加速融化的人为原因有( A )
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砍伐森林
③大力开发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④绿色出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大致相当)。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D )
A. 全面禁用煤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B. 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发展
C. 加强资源调配,缓解供给和消费不平衡
D. 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新考向·探究题  由于世界各地所处位置不同,地表形态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而影响了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观。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探究一 老舍先生说,A地“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1)试从地理角度分析A地会有此种现象的成因。
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阴雨天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探究二 B地是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以阳光、大海和沙滩为特色。其中位于西班牙南部的“阳光海岸”,被誉为世界六大完美海滩之一。
(2)B地属于  地中海 气候,试分析A地的人们夏季喜欢到B地沙滩旅游的原因。
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阴雨天气;B地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阳光充足;B地距离A地较近,生活习惯接近,故A地的人们夏季喜欢到地中海享受阳光沙滩。
地中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探究三 C地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被誉为“赤道雪峰”。近年来,有关研究数据显示,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自有科学记录以来萎缩了80%以上,雪冠可能会在2050年消失。
(3)乞力马扎罗山冰川面积缩小受  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试分析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措
施可以减轻此问题。
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夏季空调不设置过低温度;等等。
全球气候变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人地协调观  【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方法: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材料一 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材料二 下面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局部图(图1)、①②③三地气候资料图(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将图1中①②③三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字母所示的气候资料进行搭配,按顺序依次写出来:①  A ,②  C ,③  B 。
(2)①②两地中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海陆因素 。
A 
C 
B 
海陆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图2中B气候类型夏季的气候特点是  炎热干燥 。根据下面三种水果的生长习性,判断下面三种水果中在该气候区盛产的是  油橄榄 。
炎热干燥 
油橄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材料一中描述“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升温。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9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 气温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  ℃ ”表示。
℃ 
2. 气温的观测
(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在下图中标注出各时段的度数。
(2)上图中日平均气温为四次观测数值的平均数,为  10 ℃。用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10 
3. 气温的变化
类型 周期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最高与最低
气温差
日变化 一 天 午后2时左 右 日出前 后 气温日 较差
年变化 (以北半 球为例) 一 年 陆地 7月、 海 洋8月 陆 地1月、 海洋 2月 气温 年较差
一天
午后2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一年
陆地7月、
海洋8月
陆地1月、
海洋2月
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相等 。
相等 
2. 等温线图的判读
序号 等温线特点 气温特点
① 等温线  闭合 时 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低温 中心;反过来,就是  高温 中心
② 等温线  密集  气温差异  大 .
③ 等温线  稀疏  气温差异  小 .
④ 大致沿  东西 方向延伸 在  南北 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闭合 
低温 
高温 
密集 
大 
稀疏 
小 
东西 
南北 
3.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  由南向北 逐渐降低,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  由北向南 逐渐降低。
由南向北 
由北向南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差异 特点
纬度差异 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  低纬 向  高纬 逐渐降低
同纬度 海陆差异 夏季气温  陆地 高,  海洋 低;冬季气温  海 洋 高,  陆地 低
同纬度 地势差异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 .6 ℃ 
低纬 
高纬 
陆地 
海洋 
海洋 
陆地 
降低 
0.6 ℃ 
气温的变化
   地理实践力  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1~3题。
1. 进行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百叶箱中的目的是( A )
A
①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 
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测量的数据中( C )
A. ①为20时的气温
B. ③为12时的气温
C. ③④的温差为3℃
D. 当日最高气温为12℃
C
3. 当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D )
A. 10.5 ℃ B. 10 ℃
C. 9.5 ℃ D. 9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读银川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
4. 此日,银川市最高气温出现在( A )
银川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A
A. 午后2时左右 B. 正午前后
C. 日出前后 D. 日落前后
5. 此日,银川市气温日较差约为( D )
D
A. 2℃ B. 6℃
C. 10℃ D.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气温的分布
  (晋中期末)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下面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 大部分竹子分布地的年平均气温
是( D )
A. 10—0 ℃ B. 0—10 ℃
C. 10—20 ℃ D. 20℃以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竹子分布密集的低纬度地区,等温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
A.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B.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C.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小
D.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雅安期末)某同学找来某区域陆地与海洋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如图),准备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失误,造成部分图例污损。据此,完成8~9题。
8. 据图信息判断( C )
①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②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③---代表陆地气温年变化
④---代表海洋气温年变化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据图推测该区域( C )
A. 陆地可能位于热带地区
B. 海洋可能位于北极圈以北
C. 陆地气温年变化比海洋大
D. 海洋气温年变化比陆地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跨学科·生物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不耐高温,在2月份发芽,在16—20℃进入开花期。读洛阳气候资料图,完成10~11题。
10. 洛阳牡丹2月份发芽时,气温( A )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接近30℃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洛阳牡丹开花最佳时期在( B )
A. 3月 B. 4月
C. 5月 D. 6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地理实践力  恩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给家乡量体温”的地理实践活动,同学们准备好工具,并分组人工观测不同时间的气温。如表示意恩施市某日气温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时间 2:00 8:00 14:00 20:00
气温/℃ 4 6 12 10
12. 参加活动的四个小组分别绘制了一份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正确的是( D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总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时间 2:00 8:00 14:00 20:00
气温/℃ 4 6 12 10
A. 气温日较差为8 ℃
B. 日平均气温为8 ℃
C. 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D. 最低气温出现在20时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临沂期末)每年的7月26日是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日,通过宣传能够提高人们对这一生态系统的认识。红树林生长在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面是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 图中所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C )
A. 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 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 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D. 等温线与经线大致重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关于红树林的地理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B. 集中在北冰洋沿岸地区
C. 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地区
D. 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 ℃以上的海岸地区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下面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  递减 (填“递增”或“递减”),这一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递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  低 (填“低”或“高”),这是因为  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高峻) 。
(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  陆地 (填“海洋”或“陆地”)气温高,冬季  海洋 (填“海洋”或“陆地”)气温高。
低 
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高峻) 
陆地 
海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由图可知,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  平直 (填“曲折”或“平直”),其原因是南半球  C 。
A. 地势低平 B. 平原面积广阔
C. 海洋广阔 D. 太阳光热均匀
(5)图中A、B两处纬度相近,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  B 。
平直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探究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特点”的实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器材准备】
温度传感器2支、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2个、天平、砝码,给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质量的干沙和水。
(1)水和干沙各800克,该实验中的水代表  海洋 ,干沙代表  陆地 。
海洋 
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实验步骤】
将两个容器同时放置在阳台上,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插入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测温,并把温度上传到记录仪上(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观察记录:7时—14时,干沙与水的温度均呈现  上升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干沙 (填“干沙”或“水”)的温度变化较大;15—22时,水与干沙的温度呈现  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  干 沙 (填“干沙”或“水”)的温度变化较大。
上升 
干沙 
下降 
干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合作交流】
(3)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海洋 (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日变化小。
海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共26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 降水的定义及主要形式: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 和  降雪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雨量器 。
3. 降水量的单位:  毫米 。

雨 
降雪 
雨量器 
毫米 
4. 降水的变化
(1)通常用  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甲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比较  小 ;乙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比较  大 。
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小 
大 
二、降水的分布★★☆
1.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  较多 ,两极地区降水  较少 。
2. 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A 地。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   东 岸降水较多,大陆  西 岸降水较少。
较多 
较少 
A 
东 
西 
3. C、D两地都位于  中 纬度地区,由于  D 地距海远,年降水量较少。
4. 世界“雨极”是  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是  阿塔卡马沙漠 。
中 
D 
乞拉朋齐 
阿塔卡马沙漠 
降水的变化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见下表)。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1 100毫米。据此,完成1~2题。
某月降 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5日 7—8日 11日 15—27日 29日
降水量 15毫米 21毫米 25毫米 153毫米 41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B )
A. 1 100毫米 B. 255毫米
C. 41毫米 D. 51毫米
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B. 该地当月处于旱季
C. 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
D. 该地当月第二次降水的强度最大
C
某月降 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5日 7—8日 11日 15—27日 29日
降水量 15毫米 21毫米 25毫米 153毫米 41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5题。
3. 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
A. 新加坡 B. 北京
C. 伦敦 D. 罗马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四地中,属于冬季降雨型的是( D )
A. 新加坡 B. 北京
C. 伦敦 D. 罗马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C )
A. 新加坡 B. 北京
C. 伦敦 D. 罗马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的分布
  结合某大洲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6~7题。
6. 图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C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甲、丙两地降水差异大,这符合的规律是( B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于大陆西岸
C. 两极地区降水少
D.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北半球四地降水量柱状图,完成8~9题。
8. 图中四地符合“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的是( B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判断,甲地属于( C )
A. 夏季多雨型 B. 全年少雨型
C. 全年多雨型 D. 冬季多雨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下图示意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及主要山脉分布,a表示常年盛行风。读图,完成10~12题。
10. 为b处带来大量降水的盛行风a是( C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B )
A. 先减少后增多 B. 先增多后减少
C. 逐步减少 D. 逐步增多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b附近地区降水量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 地形因素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读北半球四个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月降水量最多在  300 毫米以上。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B地的各月降水量差异较大,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  8 月。
(3)  C 地的降水量适中,各月分配均匀。
8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图中A地的年降水量在  2 000 毫米以上,B地的年降水量为  500—1 000 毫米,C地的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D地的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E地的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F地的年降水量在   1 0 00—2 000 毫米。
2 000 
500—
1 000 
200 
200 
200 
1 000—2 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从A、B、C三地的年降水量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是赤道附近地区降水  较多 ,两极地区降水  较少 。
较多 
较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从图中B、D两地的年降水量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较多 ,内陆地区降水  较少 。
(4)从图中E、F两地的年降水量可知,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  较多 ,大陆西岸降水  较少 。
较多 
较少 

多 
较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地理实践力  实验主题 降水量的测量
实验器材 雨量器和配套量筒。
(1)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可知,降雪时,要把雨量器中的  漏斗 和  储水瓶 取走,用其他部件容纳降雪。
漏斗 

水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过程 小吕同学用同一个雨量器测量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降水量,并分别倒入量筒。下图为降水量数据图。
(2)小吕发现,将雨量器中的雨水倒入量筒时,若不注意细节,很容易产生误差。请你与小吕分享两条与此相关的注意事项。
①  倒水前,保证量筒内干燥,没有存水 。
②  倒水时,沿量筒内壁倾倒,防止雨水外溢 。
倒水前,保证量筒内干燥,没有存水 
倒水时,沿量筒内壁倾倒,防止雨水外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根据实验结果,星期四和星期五的降水量差值为  15 毫米。
(4) 开放性设问  为提高实验结果精准度,小吕在不变动原实验方案的情况下,打算改用更大口径的雨量器。对此,请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看法:没有必要改用更大口径的雨量器。根据实践经验可知,雨量器的口径大小对测量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建议: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结果精确度。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