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 我们通过阅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 ,可以判别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并了解其地形分布。
分层设色地形图
2. 山脉
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喜马拉雅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 山脉、 安第斯 山脉。
喜马拉雅
落基
安第
斯
3. 高原:南美洲的 巴西高原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洲的 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4. 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 。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二、海底地形★☆☆
1. 写出下面海底地形示意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洋中脊 、D 海沟 、E 洋盆 。
大陆架
大陆坡
洋中脊
海沟
洋盆
2. 海底地形特点
(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
(2)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 海沟 。
(3)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的是 大陆坡 。
200
海沟
大陆坡
陆地地形
读巴西地形图,完成1~2题。
1. 巴西地形分布特征是( D )
A. 北部是山地 B. 南部是平原
C. 北部是高原 D. 南部是高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巴西的地势特征是( A )
A. 南高北低 B. 北高南低
C. 东高西低 D. 西高东低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下列关于图中世界之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 ①—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 ②—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C. ③—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D. ④—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底地形
4.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 D )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海沟 D. 洋中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7题。
5. 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有( A )
①是大陆边缘的延伸 ②坡度平缓 ③水深较浅 ④表面起伏较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海洋底部最深的部位是( C )
A. 大陆架 B. 海盆 C. 海沟 D. 大陆坡
7. 在海底地形中,人类开发利用最频繁的是( A )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海沟 D. 洋盆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D )
A. 由东向西流动
B. 由南向北流动
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东南流向西北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图中甲地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 C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思维 江苏省徐州市的黄世和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成为游历世界遗产最多的人。除了游览世界遗产,黄世和还在非洲寻找低地大猩猩,去墨西哥看帝王蝶迁徙,在青藏高原观赏太空星云,探寻亚马孙平原原始部落的神秘……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完成10~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下列是黄世和在旅行途中的旅行记录,结合图,表述错误的是( D )
A. 在非洲寻找低地大猩猩时,走进了世界最大的盆地①
B. ②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平原
C. 在③处观赏了太空星云
D. 在④墨西哥看帝王蝶迁徙时,翻越了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下图为黄世和用摄影专用镜头记录下的美景,最有可能是( B )
A. 山脉
B. 平原
C. 陵
D. 高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新情境·社会情境 2025年3月27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赴印度洋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载人深潜重大科考航次。读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 我国此次载人深潜科考的海沟地形对应图中的(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深海探索的意义有( D )
①绘制精准的陆地地形图 ②促进深海科学研究的发展
③深入开展海底地形研究 ④勘测和开发深海海洋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读世界部分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周高,中间低”,描述的地形类型是 盆地 。
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赤道穿过的地形区:A 亚马孙 平原,B 刚果 盆地。
(3)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南美洲 (大洲)的C 巴西 高原。位于 亚洲 (大洲)中部的E 青藏 高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4)D 安第斯 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其所在的山系是 科迪勒拉 山系。
亚马孙
刚果
南美洲
巴西
亚洲
青藏
安第斯
科迪勒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综合思维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旅程再现】
(1)“鹦鹉螺”号从 太平 洋出发,经过大洋洲,进入印度洋,其后经过红海,穿过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 苏伊士 运河,进入地中海,之后再进入大西洋向南航行到达南极洲,最终北上途经南美洲、北美洲,到达 欧 洲沿岸。
太平
苏伊士
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B )
A. 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 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 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 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探海底世界】
当主人公走出“鹦鹉螺”号步入水中,看到这里生长了很多异常美丽、形态各异的珊瑚。下图示意海底地形分布和珊瑚生长习性。
(3)由珊瑚的生长习性可推测珊瑚生长的海底地形是 大陆架 。
大陆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寻海洋宝藏】
船长发现并开采了海底煤矿,用以补给“鹦鹉螺”号热量、照明和动力需求。
(4)结合材料及所学,举例说明海洋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海洋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提供海产品,如鱼类、海带等;提供旅游资源;提供航运通道;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34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 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实例 证据
海洋→陆地 喜马拉雅山脉 岩石中含有 海洋生物 化石
陆地→海洋 我国东部海域 海底有 古河道和古森林 等遗迹
海洋生物
古河道和古森林
2. 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 大陆漂移说证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非 洲西岸与 南美 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非
南美
3.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三、板块的运动★★★
组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 大板块;分别是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E 印度洋板块 、F 南极洲板块
六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
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
板块
变化 板块在不断地 运动 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影响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 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 碰撞 ,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板块交界 的地带,如 环太平洋 地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带
运动
稳定
活跃
张裂
碰撞
板块交界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沧海桑田
新情境·电影情境 某影片讲述了中国攀登者攀登珠峰的故事。一块海螺化石,作为信物,从开头到结尾,多次出现在镜头里。读海螺化石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 影片中,登山队员在珠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D )
A. 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 有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珠穆朗玛峰
C. 这里未来是海洋
D. 这里曾经是海洋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造成珠穆朗玛峰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填海造陆 B. 地壳运动
C. 海平面上升 D. 海平面下降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汕尾期末)下面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 中龙是生活在约3亿年前的淡水生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推测可能发生了( B )
A. 动物迁徙 B. 大陆漂移
C. 降水变化 D. 气温变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据图可知,为以上推测提供地理事实证据的有( A )
A
①两大陆的古老地层存在相似性
②两大陆的动植物化石基本相同
③两大陆的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④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板块的运动
2024年11月7日1时19分,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读台湾岛附近板块分布图,完成5~7题。
5. 这次地震灾害分布在( D )
A. 环大西洋地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C. 环印度洋地带
D. 环太平洋地带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台湾省花莲县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B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拉伸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D )
D
①在低层室内迅速撤离至室外空旷处
②在高层室内迅速坐电梯撤离
③驾车时应迅速停车,下车并提防被掉落物体砸伤
④在室外就近躲在建筑物的屋檐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跨学科·生物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该化石在亚洲、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如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和肯氏兽复原图。读图,完成8~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C )
A. ①③⑤⑦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⑤⑥⑦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B )
A. 气候的变化 B. 大陆漂移
C. 动物大迁徙 D. 海平面下降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六安期末)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大部分陆地是连在一起的,称之为“泛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到达现在的位置。读图,完成10~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魏格纳为证明大陆漂移说,搜集了大量证据,图中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有( A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洋,其原因是( C )
A. 海平面上升 B. 海底地震
C. 板块张裂 D. 板块碰撞挤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下面海洋变为陆地的结构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B )
B
A. ①—海平面上升
B. ②—地壳运动
C. ③—自然原因
D. ④—填海造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东莞期末)地震是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等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振动或破坏,是一种普通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但破坏性地震事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为世界三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 图中三次地震都涉及的
板块是( C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
D. 非洲板块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时,我们应该( D )
A. 关紧门窗就近躲避
B. 迅速乘坐电梯下楼
C. 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D. 及时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牡丹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不断自然生成的热量转化而成的能源,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等。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等是中国和冰岛两国的重要合作领域。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中国和冰岛两国的地热资源多集中分布于 板块交界 处,地壳活跃,同时两国也会受 地质 灾害的影响。
板块交界
地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地热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之一,板块运动还带来了地表形态的变化。
(2)图中落基山脉是在美洲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 碰撞挤压 的作用下形成的。
太平洋
碰撞挤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分析,①海域面积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变大 ,简述其原因。
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海域面积变大。
变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巴中期末)【地理实验】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海陆的变迁”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地理实验,探究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探究过程】
任务一:实验准备
认识海陆变迁:
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同学们了解到荷兰须德海拦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从1932年到1980年,造地2 600平方千米,剩下的大约一半面积也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淡水湖。请把下面海陆变迁的关系图补充完整。
(1)A是依据材料所得到的关于人类活动影响海陆变迁的例子,它是 填海造陆 。
填海造
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任务二:实验过程
(2)用两本书模拟两大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上,手放两边,使劲往中间推(见图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B 。
A. 张裂拉伸 B. 碰撞挤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他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见图4)。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A 。
A. 张裂拉伸 B. 碰撞挤压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任务三:实验结果
(4)归纳分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
活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任务四:原理应用
(5)北京时间2024年9月24日3时51分,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结合图1分析苏拉威西岛多地震的原因。
苏拉威西岛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39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本章内容包括海洋和陆地分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的地形、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等知识,旨在帮助学生观察、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区域认知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地理实践力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查阅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说出海陆分布、地形和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
1. 海陆面积比较
(1)在图中横线上填注海洋和陆地各自所占的比重。
(2)概括地说,地球表面 七 分是海洋, 三 分是陆地。
71
三
七
29
2. 海陆分布: 陆地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 ; 海洋 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陆地 。
陆地
海
洋
海洋
陆地
二、七大洲★★☆
1. 大洲: 大陆 与它周围的 岛屿 合起来称为大洲。
2. 七大洲的名称:① 亚洲 ,② 非洲 ,③ 北美洲 ,
④ 南美洲 ,⑤ 南极洲 ,⑥ 欧洲 ,⑦ 大洋洲 。
大陆
岛屿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3. 亚 洲的面积最大, 大洋 洲的面积最小。北美洲的 格陵兰 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亚
大洋
格陵兰
4. 七大洲的分布
(1)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 亚洲 、 欧洲 、 非洲 和 大洋洲 。
(2)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 、 南美洲 ,合称美洲。
(3)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的大洲: 南极洲 。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
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5. 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 运河。
巴拿马
三、四大洋★★☆(见二题图)
1. 四大洋的名称: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2. 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1) 太平洋 面积最大。
(2) 北冰洋 主要位于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3)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 大陆 ,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它们与相邻海洋之间,大多以 海峡 相连。
(4)海洋的重要性:由于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沿海国家对外贸易,特别是全球洲际货物贸易,主要是通过 海洋运输 完成的。
太平洋
北冰洋
大陆
海峡
海洋运输
海陆分布
如图为我国空间站航天员从400千米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 下列地理事物,从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 D )
A. 海洋 B. 陆地
C. 白云 D. 经纬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航天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以蓝色为主,原因是( B )
A. 湖泊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71%
B. 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71%
C. 陆地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71%
D. 森林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71%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七大洲
地理实践力 某校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小顺同学的作品图,完成3~5题。
3. 为了将各大洲的位置尽量画准确,应首先( B )
A. 确定起笔点
B. 画出重要经纬线
C. 标出七大洲
D. 明确绘图顺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在小顺同学的作品中,没有画出的是( A )
A. 大洋洲 B. 欧洲
C. 南极洲 D. 非洲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从小顺的海陆分布简图中,可以读出( D )
A. 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
B. 欧洲位于高纬地区
C. 赤道横穿了非洲的北部
D. 南极洲所跨经度最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大洋
读图,完成6~7题。
6. 字母a、b、c、d四地东临印度洋的是( D )
A. a B. b C. c D.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图示阴影区所在大洲( C )
A. 东临印度洋 B. 西临太平洋
C. 北临北冰洋 D. 南临大西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地理实践力 在学习大洲、大洋时,曹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认识大洲大洋”的实验探究。取等量的红、蓝墨水,将红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大洋中,观察红、蓝墨水的使用量(提示:红墨水为图中灰色区域,蓝墨水为图中白色区域)。读图,完成8~10题。
8.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红墨水用量
蓝墨水用量。( B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确定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实验中,学生发现不用移动倾倒墨水的位置就可以填满( B )
A. 大洲 B. 大洋 C. 大陆 D. 岛屿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根据以上实验可推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有( C )
①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②海洋彼此相连
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④北极以陆地为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跨学科·生物 候鸟是指每年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候鸟迁徙与气候变化、日照时长、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为甲、乙半球图(阴影示意候鸟迁徙路线范围)。读图,完成11~12题。
11. 图中( D )
A. 甲半球海陆面积比是1∶1
B. 乙半球海陆面积比是29∶71
C. 甲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 乙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甲半球中,候鸟迁徙( B )
A. 经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 越冬地的纬度较低
C. 范围都在亚欧大陆内部
D. 沿东西方向往返飞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地理课上学习了《大洲和大洋》之后,李丽做了笔记(如图),她的笔记有一处错误和一处遗漏。读图,完成13~14题。
13. 李丽笔记中错误的是( C )
A.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B. 北冰洋面积最小
C. 南极洲是第六大洲
D.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李丽笔记中写道“南北方向形状大致呈‘S’形”的大洋是( C )
A. 北冰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太平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跨学科·语文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小说叙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福格先生因和朋友打赌,而在八十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读图,完成15~16题。
15. 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中没有经过( D )
A. 欧洲、亚洲
B. 亚洲、大洋洲
C. 北美洲、南美洲
D. 南美洲、南极洲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中经过( A )
A. 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B. 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C.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
D. 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的分界线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湾区指的是海岸线向内陆凹陷的区域。湾区内部风浪小,有利于船舶的停靠。港口是一个国家开展海洋贸易的窗口,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读世界四大湾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 四大湾区中,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是(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下列关于四大湾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都位于南半球
B. 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C. 三个濒临太平洋
D. 都位于亚洲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某中学教师在学到《大洲和大洋》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幅世界主要港口的分布图(如图),要求他们设计航线并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任务一 找出里约热内卢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最短海上航线
(1)里约热内卢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最短海上航线要经过③ 巴拿马 运河,该运河是 北美 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
北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任务二 写出伦敦到上海的航线所经地区
(2)从伦敦到上海的航线如果经过地中海—① 苏伊士 运河—②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上海,那么它所经过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 印度洋 和太平洋。
苏伊士
印度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该航线的起点伦敦所在的大洲是 欧 洲;航线途经① 苏伊士 运河,它是 非 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欧
苏伊士
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任务三 找出图中唯一没有港口分布的大洲
(4)同学们发现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 南极 洲是图中唯一没有港口分布的大洲。
南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雅安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翅鲸栖息于世界各大洋,每年会进行有规律的洄游,夏季到冷水海域捕食,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下面为全球大翅鲸分布及洄游路线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大翅鲸的繁殖区主要分布在 低 纬度地区,捕食区主要分布在 中高 纬度地区。
(2)每年7月,太阳直射 北 半球,甲 亚洲 (大洲)东岸的大翅鲸向 北 (方向)洄游去捕食,乙 大洋洲 (大洲)西岸的大翅鲸向 北 (方向)洄游去繁殖。
低
中高
北
亚洲
北
大洋洲
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南、北半球大翅鲸的繁殖时间不一致,主要是受地球 公转 运动的影响,南、北半球的季节 相反 (填“一致”或“相反”)。
(4)①位于 印度 洋,该处的大翅鲸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
公转
相反
印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