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分层作业(二十六) 离子反应的应用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45分)
1.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2.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方法如下:将一定质量鸡蛋壳粉碎后用已知浓度与体积的足量盐酸充分溶解(假设其他成分不反应),直到不再有气泡产生。再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若某次测定的碳酸钙含量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A.所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有一定挥发
B.终点时溶液呈较深的红色
C.滴定管清洗后直接盛装NaOH标准溶液
D.滴定前未通过加热赶走溶解的CO2
3.两人分别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待测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置于锥形瓶中;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另取碱液置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操作正确
B.甲测定的数值一定比乙的大
C.甲测定的数值一定比乙的小
D.乙实际测得的数值较准确
4.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所加试剂为溶液),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5.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K+、Cl-及X与Y两种离子,现向该溶液逐渐加入W试剂,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关于X、Y的推断能成立的是( )
选项 W试剂 实验现象 X、Y的推测
A 淀粉KI 溶液 溶液变蓝 Fe3+、
B 用pH试 纸检测 pH=7 (常温) CH3COO-、Na+
C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
D 过量NaO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Al3+、Mg2+
6.(9分)如图是常温下盐酸与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a和b。
试认真分析后填空:
(1)曲线a是用________滴定________;曲线b是用________滴定________。(4分)
(2)P点的纵坐标为________。(1分)
(3)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4分)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a+、Fe3+、、Fe2+、,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将此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现象为溶液紫色褪去,另一份加氯化钡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溶液中含有,则可能含有K+
②若溶液中含有,则一定含有K+
③溶液中可能含有Fe2+,一定不含Fe3+
④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室温下,向 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
D.V(NaOH)=30.00 mL时,pH=12.3
9.(15分)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283 ℃,沸点为340 ℃,易溶于CS2,极易水解。实验室中,先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金属钨(W)再制备WCl6,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WO3。先通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加热管式炉,改通H2,对B处逸出的H2进行后续处理。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证明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WO3被完全还原后,进行的操作:①冷却,停止通H2;②以干燥的接收装置替换E;③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④……;⑤加热,通Cl2;⑥……。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④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利用碘量法测定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7分)
①称量:将足量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m1 g;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2 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3 g,则样品质量为___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
②滴定:先将WCl6转化为可溶的,通过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反应:+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滴定达终点时消耗c mol·L-1的Na2S2O3溶液V 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数智分层作业(二十六)
1 2 3 4 5 6 7 8
B A D B A B C
6.(1)NaOH溶液 盐酸 盐酸 NaOH溶液 (2)7 (3)0.1 15.00
9.(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直形冷凝管 不再有水凝结 (2)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 再次通入N2 排出装置中的H2 (3)①(m3+m1-2m2) ②% 不变 偏大
1.B [滴定管在装液前必须用NaOH标准液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A错误;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故B正确;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故C错误;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
2.A
3.D [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甲操作不正确,A项错误;甲操作过程中,碱式滴定管没有用碱液润洗,量取的碱液的量比理论值偏小,但甲用碱液将锥形瓶润洗了,使碱液的量又增大,故无法判断最终甲测定的数值比乙的大还是小,B、C项错误;乙用甲使用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相当于碱式滴定管已经用碱液润洗了,锥形瓶内有水对实验无影响,故乙实际测得的数值比较准确,D项正确。]
4.B [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或Ag+,A项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项正确;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盐酸引起的,C项错误;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H+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项错误。]
5.A [Fe3+能氧化I-使淀粉KI溶液变蓝,且与K+、Cl-、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K+、Cl-、Na+能够共存且不水解,CH3COO-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等于7,故B错误;若含有,加入HNO3酸化的溶液,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故C错误;逐渐加入过量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没有Mg2+、Al3+,故D错误。]
6.(1)曲线a的pH逐渐增大,应该是在酸溶液中加入了碱;曲线b的pH逐渐减小,应该是在碱溶液中加入了酸。(2)P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纵坐标是7。(3)由曲线a可知,未滴加NaOH溶液时,盐酸的pH=1,故盐酸的浓度为0.1 mol·L-1;NaOH溶液和盐酸的体积均为15.00 mL。
7.B
8.C [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呈中性,室温下pH=7,A项正确;根据突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要求指示剂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有重叠,所以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之外,误差比甲基红更大,C项错误;当V(NaOH)=30.0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且混合溶液中c平(NaOH)=
,即溶液中c平(OH-)=0.020 0 mol·L-1,则c平(H+)= mol·L-1=5×10-13 mol·L-1,pH=-lg c平(H+)=12.3,D项正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