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本试卷共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内容 结论
A H2O(g)变成H2O(l) ΔS>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该过程的ΔS>0
C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反应一定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D H2(g)+F2(g)===2HF(g)的ΔH=,ΔS=+8 J·mol-1·K-1 反应在任意温度下都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2.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存在如下反应历程(“·”表示电子):
①Cl22Cl·(慢反应)
②CH4+Cl·―→·CH3+HCl(快反应)
③·CH3+Cl2―→CH3Cl+Cl·(快反应)
④·CH3+Cl·―→CH3Cl(快反应)
已知在一个分步反应中,较慢的一步反应控制总反应的速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
B.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反应①的进行从而使总反应速率加快
C.反应②~④都是由微粒通过有效碰撞而发生的反应
D.反应①是释放能量的反应
3.下列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温度 物质 酸(足量)
A 25 ℃ 1 g锌粒 1 mol·L-1盐酸
B 60 ℃ 1 g锌粉 2.5 mol·L-1硝酸
C 60 ℃ 1 g锌粒 2 mol·L-1盐酸
D 60 ℃ 1 g锌粉 1 mol·L-1硫酸
4.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加压有利于提高氨的产率
B.将装NO2的烧瓶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
5.已知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CH3CH2OH)已成为现实: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生产效率
B.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g)和H2O(g),可提高CO2和H2的平衡转化率
6.工业常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将氨和空气(氧∶氮≈2∶1)混合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发生的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 ΔH<0,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应后残余的氧气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2NO(g)+O2(g)===2NO2(g) ΔH=-116.4 kJ·mol-1,随后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取硝酸;吸收塔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NO、NO2等氮氧化物。工业以石灰乳为试剂,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法(尾气从处理设备的底部进入,石灰乳从设备顶部喷淋)处理尾气。下列有关硝酸工业制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塔中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H2的转化率
B.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氧化炉中NH3的平衡转化率
C.吸收塔中鼓入过量的空气可以提高硝酸的产率
D.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法是为了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吸收更充分
7.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后,保持温度﹑容器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为平衡常数,Q为浓度商)( )
A.Q不变,K变大,O2的转化率增大
B.Q减小,K不变,O2的转化率减小
C.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速率越快
D.系数变为两倍,则ΔH的数值和K的数值也变为原来的两倍
8.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O(g) CO2(g)+N2(g),平衡时c平(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若该反应在T1 ℃、T2 ℃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B、C、D点的压强分别为pB、pC、pD,则pC=pD>pB
D.在T2 ℃时,若反应体系处于D点,则此时v正>v逆
9.利用天然气和水蒸气重整制备H2的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ΔH>0,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X),其他条件不变,CH4的平衡转化率(φ)随X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温度时,φ的变化趋势为曲线N
B.X为压强时,φ的变化趋势为曲线M
C.X为投料比时,φ的变化趋势为曲线N
D.某条件下,若CH4(g)、H2O(g)初始浓度均为,φ=25%,则K=
10.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 (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 (mol·L-1)
c始(H2) c始(CO) c始(CH3OH) c平(CH3OH)
Ⅰ 400 0.20 0.10 0 0.080
Ⅱ 400 0.40 0.20 0
Ⅲ 500 0 0 0.10 0.025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Ⅰ中反应物的转化率比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Ⅱ中c平(H2)大于Ⅲ中c平(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Ⅲ中的反应速率比Ⅰ中的大
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H4与CO2,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CH4(g) 2CO(g)+2H2(g)。测得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压强p1、p2、p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1
C.压强为p2时,b点处v正<v逆
D.a点时CH4的转化率为70%
12.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5 mol CO和1 mol H2,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ΔH。实验测得平衡时H2的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代表压强,且Y1>Y2;X代表温度,且ΔH<0
B.M点反应物转化率之比等于N点
C.若M、N两点对应的容器体积均为5 L,则N点的平衡常数K=100 mol-2·L2
D.图2中曲线AB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的负对数pK(pK=-lg K)与X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13.(11分)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2和0.6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0,若在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平衡时c(N2)=________。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4分)
(2)平衡后,若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字母)。(1分)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容器体积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加入一定量N2
(3)若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200 300 400
K/(mol·L-1)-2 K1 K2 0.5
请完成下列问题:(6分)
①写出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_______(填“>”“<”或“=”)K2。
③400 ℃时,反应2NH3(g) 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当测得NH3、N2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 1 mol时,则该反应的v(N2)正______________填“>”“<”或“=”)v(N2)逆。
14.(13分)Ⅰ.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6分)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Ⅱ.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实验试剂除了1 mol·L-1KI溶液、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1分)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1分)
A.温度 B.试剂的浓度
C.试剂的用量(体积) D.试剂添加的顺序
15.(12分)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可防止空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N2(g)+O2(g)===2NO(g) ΔH= +181 kJ·mol-1。
(1)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措施能够增大此反应中NO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3分)
a.增大容器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优质催化剂 d.增大CO的浓度
(2)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活性炭(足量)和NO,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NO和N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9分)
物质的量/mol T1/℃ T2/℃
0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25 min 30 min
NO 2.0 1.16 0.80 0.80 0.50 0.40 0.40
N2 0 0.42 0.60 0.60 0.75 0.80 0.80
①0~5 min内,以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____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②第15 min后,温度调整到T2,数据变化如上表所示,则T1________(填“>”“<”或“=”)T2。
③若30 min时,保持T2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入该四种反应物各2 mol,则此时反应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最终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________。
16.(8分)下列反应在210 ℃达到平衡:
①PCl5(g) PCl3(g)+Cl2(g) ΔH>0 K=1 mol·L-1
②CO(g)+Cl2(g) COCl2(g) ΔH<0
K=5×104(mol·L-1)-1
③COCl2(g) CO(g)+Cl2(g) ΔH>0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填字母)。(1分)
A.c平(PCl5)=c平(PCl3)=c平(Cl2)=1
B.c平(PCl5)=c平(PCl3)·c平(Cl2)=1
C.c平(PCl5)=c平(PCl3)·c平(Cl2)
(2)减少Cl2的浓度,反应③的K的数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分)
(3)要使反应①和②的K的数值接近,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③的K=________。(3分)
1/1章末综合测评(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D D B B B D C D B D
13.(1)0.05 mol·L-1 50 (2)CD > 2(mol·L-1)2 >
14.Ⅰ.(1)0.079 mol·L-1·s-1 0.395 mol·L-1 79% (2)X(g)+Y(g) 2Z(g) Ⅱ.(1)4H++4I-+O2===2I2+2H2O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淀粉溶液 (4)CD
15.(1)2CO(g)+2NO(g) N2(g)+2CO2(g) ΔH=-747 kJ·mol-1 ad (2)①0.042 mol·L-1·min-1 ②> ③正向 60%
16.(1)C (2)不变 (3)同时升温
1.B
2.D [由反应历程可知,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故A正确;光照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氯气分子中的共价键,形成氯原子,促进反应①的进行从而使总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②~④都是由微粒通过有效碰撞而发生的反应,故C正确;反应①是破坏氯气分子中的共价键形成氯原子的过程,应吸收能量,故D错误。]
3.D [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硝酸和锌反应生成的是氮的氧化物;选项D中温度较高,氢离子浓度较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率最快。]
4.D
5.B [因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则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正确;反应需在300 ℃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所以K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充入大量CO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故C正确;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故D正确。]
6.B [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H2的转化率,A正确;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降低氨的平衡转化率,B不正确;鼓入过量空气可以增大NO的转化率,提高NO2的产率,同时也可以增大压强,提高NO2的溶解度,提高硝酸的产率,C正确;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法可以增大氮氧化物与石灰乳的接触的面积,使其被充分吸收,D正确。]
7.B [当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后,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氧气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其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O2自身的转化率减小,Q变小,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发生改变,A错误,B正确;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的限度越大,与该反应速率无关,C错误;系数变为两倍,则ΔH的数值变为原来的两倍,但是K的数值变为原来的平方,D错误。]
8.D [升高温度,NO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ΔH<0,故A错误;Δ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K1>K2,故B错误;反应中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则pC>pD=pB,故C错误。]
9.C [X为温度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φ的变化趋势为曲线M,A错误;X为压强时,加压平衡逆向移动,φ的变化趋势为曲线N,B错误;某条件下,若CH4(g)、H2O(g)初始浓度均为0.2 mol·L-1,φ=25%,则K=0.007 5 mol2·L-2,D错误。]
10.D [在Ⅲ中,0.10 mol·L-1的CH3OH相当于0.20 mol·L-1的H2和0.10 mol·L-1的CO,若温度相同,则Ⅰ、Ⅲ是等效平衡,但Ⅲ的温度较高,平衡时CH3OH的浓度较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项错误;对比Ⅰ、Ⅱ,在相同温度下反应,但Ⅱ的起始浓度是Ⅰ的两倍,容器体积不变,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容器Ⅰ中反应物的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故B项错误;Ⅲ中相当于起始c始(H2)为Ⅱ的一半,Ⅱ浓度较大,Ⅲ温度较高,增大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Ⅱ中c平(H2)小于Ⅲ中c平(H2)的两倍,故C项错误;对比Ⅰ、Ⅲ,Ⅲ温度较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D项正确。]
11.B 12.D
14.Ⅰ.(1)10 s时,Z的物质的量增加1.58 mol,其反应速率为=0.079 mol·L-1·s-1,X的物质的量由 1.20 mol 降低到0.41 mol,其浓度减少量为=0.395 mol·L-1,Y的物质的量由 1.00 mol 减少为0.21 mol,其转化率为×100%=79%。(2)由图可知X、Y为反应物,Z为反应产物,三者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0.79 mol、0.79 mol、1.58 mol,变化量之比为1∶1∶2,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Ⅱ.(1)KI具有强的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2)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改变的外界条件是温度,测量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下显色的时间,可知其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为确定显色的时间,需要指示剂与碘单质出现显色,结合碘单质的性质可知应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4)设计实验必须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而浓度条件在(3)已经控制一致,因此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试剂的用量和试剂的添加顺序。
16.(1)由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可得c平(PCl5)=c平(PCl3)·c平(Cl2),选C。(2)K只与外界条件中的温度有关,改变物质的浓度,K不变。(3)由于K只与外界条件中的温度有关,其他使平衡移动的因素是不可行的。故要使反应①和②的K的数值接近,可以使反应①正向移动,反应②逆向移动,同时升温即可。(4)反应③是反应②的逆反应,其K是反应②K的倒数,则反应③的K=2×10-5 mol·L-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