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分层作业(七)
1.C [由题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2AB2(g)+B2(g) 2AB3(g),A正确;反应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B2(g)与生成的AB3(g)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因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开始加入的1 mol B2(g)不能完全反应,则不可能生成2 mol AB3(g),B正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v(AB2)=v(AB3)、v(AB2)=2v(B2),C错误;相同时间内,c(AB2)变化量∶c(B2)变化量=2∶1,若c(AB2)变化0.1 mol·L-1,则c(B2)变化为0.05 mol·L-1,D正确。]
2.B [利用“极值法”分析:①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SO2、O2浓度最小,SO3浓度最大,此时c(SO2)=c(O2)=0,c(SO3)=0.4 mol·L-1;②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SO2、O2浓度最大,SO3浓度最小,此时c(SO2)=0.4 mol·L-1,c(O2)=0.2 mol·L-1,c(SO3)=0。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SO2、O2、SO3的浓度范围:03.C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B正确;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4.B [对于反应H2(g)+I2(g) 2HI(g),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故A错误;C(s)+H2O(g)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恒温恒容条件下,若A、C同时是气体,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误;题述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故D错误。]
5.解析:(1)v(SO2)==·min-1。
(2) 2SO2(g)+O2(g) 2SO3(g)
起始量/mol 5 3 0
变化量/mol 3 1.5 3
平衡量/mol 2 1.5 3
则平衡时SO3的浓度为=,SO2的转化率为×100%=60%。(3)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1.5 mol+3 mol=6.5 mol。(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①体系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②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过程中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③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但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④表示v正(SO3)=v逆(SO3),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⑤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答案:(1)3 ·min-1
60% (3)6.5 (4)①③④
6.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后,v(正)、v(逆)均保持不变,t1时刻后v(正)逐渐增大,说明t1时未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容器中压强不变,t1时刻后压强逐渐增大,说明t1时未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t1时刻后CO、CO2的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则其浓度也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达到平衡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w(NO)保持不变,t1时刻后w(NO)逐渐增大,说明此时未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7.BC [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高低有关,在一定条件下ΔH始终保持恒定,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溶液pH不再变化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v正,若v正=v逆,则v正=v逆,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和c(I-)的起始量之比为1∶2,结合反应可知两者变化量之比也为1∶2,则始终保持1∶2恒定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8.A [将 KI溶液和 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I-过量,若不是可逆反应,Fe3+全部转化为Fe2+,则溶液中无Fe3+,故只需要证明溶液中含Fe3+,即能证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中有Fe3+,故①正确;溶液中I-过量,无论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都会有黄色沉淀生成,故②错误;无论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溶液中均存在Fe2+,滴入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生成,故③错误;无论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溶液中均有I2,滴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均变蓝色,故④错误。]
9.解析:(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a处v正>b处v正;b处反应达到平衡,b处v正=b处v逆,所以a处v正>b处v逆。
(2) 2CO(g)+2NO(g) 2CO2(g)+N2(g)
初始/mol a a 0 0
转化/mol 2x 2x 2x x
平衡/mol a-2x a-2x 2x x
=0.5,x=0.4a,CO的平衡转化率为×100%=80%。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CO的浓度与CO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B;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容器体积不变,压强是变量,反应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若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CO和NO的浓度之比是定值,CO和NO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D。
答案:(1)> (2)80% (3)AC
3 / 3数智分层作业(七) 化学平衡状态
(分值:40分)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1.某反应充分反应前后如图所示,图中涉及的物质均为气体,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表示为2AB2(g)+B2(g) 2AB3(g)
B.若反应开始加入1 mol B2(g),则不可能生成2 mol AB3(g)
C.反应速率:v(AB2)=v(AB3)、2v(AB2)=v(B2)
D.相同时间内,若c(AB2)变化0.1 mol·L-1,则c(B2)变化为0.05 mol·L-1
2.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
B.SO2为0.3 mol·L-1
C.SO3为0.4 mol·L-1
D.SO2、SO3均为0.1 mol·L-1
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I2(g)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2C(?)已达化学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已知:N2(g)+3H2(g) 2NH3(g) ΔH=,则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5.(12分)一定温度下,在10 L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SO2和3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有3 mol SO2发生了反应。
(1)反应生成了______ mol SO3,v(SO2)=______。(4分)
(2)平衡时SO3的浓度是________,SO2的转化率是________。(4分)
(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1分)
(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着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3分)
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④v正(SO3)=2v逆(O2)
⑤n(SO3)∶n(O2)∶n(SO2)=2∶1∶2
(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6.反应2NO(g)+2CO(g) 2CO2(g)+N2(g) Δ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则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进行到t1时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B
C D
7.常温下向烧杯中加入 Na3AsO4溶液、KI溶液和稀硫酸,发生反应:(aq)+I2(s)+H2O(l) ΔH。下列情况表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ΔH保持不变
B.溶液pH不再变化
C.v正=v逆
保持不变
8.已知:K3[Fe(CN)6]溶液是检验Fe2+的试剂,若溶液中存在Fe2+,将产生蓝色沉淀。将 KI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下列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 2Fe2++I2”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①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③
9.(8分)汽车尾气主要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NO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CO(g)+2NO(g) 2CO2(g)+N2(g),t0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过程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a处v正________(填“>”“<”或“=”)b处v逆。(2分)
(2)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3分)
(3)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3分)
A.CO的浓度与CO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反应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CO和NO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