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基础课)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基础课)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4 11:49:0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基础课)
素养 目标 1.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在理解反应热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理解、辨识燃烧热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关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学会关于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旧知 回顾 1.吸热反应的焓变ΔH____0,放热反应的焓变ΔH____0。 2.吸热反应: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能量____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放热反应: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能量____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3.反应的焓变ΔH等于________的总能量减去________的总能量。 4.H2(g)+Cl2(g)===2HCl(g)的焓变等于 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减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知识点一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含义
(1)概念:表明反应所______或______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变化和______变化。
(2)含义:在25 ℃、101 kPa下,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其表示在25 ℃、101 kPa下, _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完全反应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常用的ΔH的数据,一般都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时的数据,可以不特别注明。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用“____”,液态用“____”,气态用“____”,溶液用“______”。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
(4)用ΔH表示反应热,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注意“+”“-”和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1)在25 ℃、101 kPa下,1 mol气态H2与0.5 mol气态O2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放出285.8 kJ的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 ℃、101 kPa下,盐酸、NaOH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57.3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2)HCl(aq)+NaOH(aq)===H2O(l)+NaCl(aq) ΔH=-57.3 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易错点
(1)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可逆反应中的“ΔH”表示的是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焓变值。若按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投料进行反应,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那么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定比该值小。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必须指明聚集状态。
(3)ΔH的单位为kJ·mol-1。
(4)“===”上方不写反应条件,而写发生反应的环境状况(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时可省略不写。
1.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错误的指明原因。
(1)2NO2===O2+2NO ΔH=+116.2 kJ·mol-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178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则NH3(g) N2(g)+H2(g) ΔH=+46 kJ·mol-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mol HgO分解生成液态汞和氧气时,吸收181.4 kJ的热量,HgO(s)===Hg(l)+O2(g) ΔH=-90.7 kJ·mol-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X生成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X(g)―→Z(g) ΔH=-(a-b)kJ·mol-1
B.2X(g)―→Z(g) ΔH=-(b-a)kJ·mol-1
C.2X(g)―→Z(g) ΔH=-(c-a)kJ·mol-1
D.2X(g)―→Z(g) ΔH=-(b-c)kJ·mol-1
3.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1 mol C(s,石墨)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2(g)+3H2(g) 2NH3(g) ΔH=,请写出1 mol NH3分解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 mol N2(g)和3 mol H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 kJ,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燃烧热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时,_____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_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利用量热计由实验测得。
各元素的指定产物:C→______________、H→H2O(l)、S→SO2(g)、N→N2(g)。
(2)意义: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或ΔH=-285.8 kJ·mol-1,它表示25 ℃、101 kPa时,____________ H2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时______285.8 kJ的热量。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燃烧1 mol可燃物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同时可燃物要完全燃烧且生成指定产物。例如:H2(g)+O2(g)===H2O(l) ΔH=。
对燃烧热的理解
燃烧热
外界条件 25 ℃、101 kPa
可燃物用量 1 mol
燃烧结果 C→CO2(g),H→H2O(l),S→SO2(g),N→N2(g)
表示方法 燃烧热为x kJ·mol-1或ΔH=-x kJ·mol-1(x>0)
与可燃物燃烧放 出热量Q的关系 ΔH=-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就是其燃烧热。 (  )
(2)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1 mol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  )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有无数个。 (  )
(4)燃烧热的数值与参与反应的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  )
(5)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a kJ·mol-1,则CH4(g)+2O2(g)===CO2(g)+2H2O(g) ΔH=-a kJ·mol-1 (  )
2.下列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燃烧热数值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P4(s)+5O2(g)===P4O10(s) ΔH=
B.4NH3(g)+3O2(g)===2N2(g)+6H2O(l) ΔH=-1 265.2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802 kJ·mol-1
D.S(s)+O2(g)===SO3(g) ΔH=-315 kJ·mol-1
3.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燃料为偏二甲肼(C2H8N2),已知:1.5 g偏二甲肼(液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0 kJ热量。则表示偏二甲肼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研究与实践] 火箭推进剂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采用偏二甲肼推进剂;长征一号采用硝酸-27S和偏二甲肼;长征二号系列、长征四号系列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长征三号系列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和液氧液氢推进剂;长征五号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九号、十一号使用液氧加煤油作为燃料。
(1)如果你是火箭设计师,应从哪些方面研究火箭推进剂?
(2)①已知肼(N2H4)是一种高能燃料,将16 g 气态肼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67 kJ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N2O4(l)与C2H8N2(l)燃烧产物只有CO2(g)、H2O(g)、N2(g),并放出大量热,且10.0 g液态偏二甲肼与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生成上述产物可放出42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aq)+OH-(aq)===H2O(l) ΔH1=-57.3 kJ·mol-1
②H2(g)+O2(g)===H2O(l) ΔH2=-285.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可以代表NaOH与醋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反应①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都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②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31 g白磷比31 g红磷多b kJ能量,则P4(s,白磷)===4P(s,红磷) ΔH=+4b kJ·mol-1
B.2 mol SO2、1 mol O2完全反应后,放出热量a kJ,则SO2(g)+O2(g) SO3(g) ΔH=-a kJ·mol-1
C.H+(aq)+OH-(aq)===H2O(l) ΔH=,则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D.H2的燃烧热为a kJ·mol-1,则H2(g)+O2(g)===H2O(l) ΔH=-a kJ·mol-1
3.在25 ℃、101 kPa下,关于反应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2(g)的燃烧热为ΔH=-241.8 kJ·mol-1
B.2 mol H2(g)和1 mol O2(g)的总键能之和大于2 mol H2O(g)的键能之和
C.2H2O(g)===2H2(g)+O2(g) ΔH=
D.2H2(g)+O2(g)===2H2O(l) 
4.在25 ℃、101 kPa下,某些物质的燃烧热ΔH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化学式(状态) ΔH/(kJ·mol-1)
氢气 H2(g) -285.8
甲烷 CH4(g) -890.3
乙醇 CH3CH2OH(l) -1 366.8
(1)写出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有关?
(2)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主要能源。计算相同质量的氢气、甲烷、乙醇在25 ℃和101 kPa时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并据此说明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1 / 7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基础课)
素养 目标 1.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在理解反应热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理解、辨识燃烧热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关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学会关于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旧知 回顾 1.吸热反应的焓变ΔH>0,放热反应的焓变ΔH<0。 2.吸热反应: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放热反应: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3.反应的焓变ΔH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 4.H2(g)+Cl2(g)===2HCl(g)的焓变等于 1 mol H2(g)和 1 mol Cl2(g)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减去 2 mol HCl(g)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知识点一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含义
(1)概念: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含义:在25 ℃、101 kPa下,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其表示在25 ℃、101 kPa下, 2 mol气态H2与 1 mol气态O2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液态H2O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常用的ΔH的数据,一般都是 25 ℃和101 kPa 时的数据,可以不特别注明。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用“s”,液态用“l”,气态用“g”,溶液用“aq”。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用ΔH表示反应热,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注意“+”“-”和单位kJ·mol-1。
[示例] (1)在25 ℃、101 kPa下,1 mol气态H2与0.5 mol气态O2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放出285.8 kJ的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 ℃、101 kPa下,盐酸、NaOH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57.3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2)HCl(aq)+NaOH(aq)===H2O(l)+NaCl(aq) ΔH=-57.3 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易错点
(1)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可逆反应中的“ΔH”表示的是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焓变值。若按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投料进行反应,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那么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定比该值小。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必须指明聚集状态。
(3)ΔH的单位为kJ·mol-1。
(4)“===”上方不写反应条件,而写发生反应的环境状况(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时可省略不写。
1.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错误的指明原因。
(1)2NO2===O2+2NO ΔH=+116.2 kJ·mol-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178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则NH3(g) N2(g)+H2(g) ΔH=+46 kJ·mol-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mol HgO分解生成液态汞和氧气时,吸收181.4 kJ的热量,HgO(s)===Hg(l)+O2(g) ΔH=-90.7 kJ·mol-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质未标明聚集状态
(2)× 数值正确,单位应为kJ·mol-1
(3)√
(4)× 该反应吸热,ΔH应为“+”值
2.反应物X生成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X(g)―→Z(g) ΔH=-(a-b)kJ·mol-1
B.2X(g)―→Z(g) ΔH=-(b-a)kJ·mol-1
C.2X(g)―→Z(g) ΔH=-(c-a)kJ·mol-1
D.2X(g)―→Z(g) ΔH=-(b-c)kJ·mol-1
A [由题图可知,反应物X生成Z为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即为(b-a)kJ,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X(g)―→Z(g) ΔH=-(a-b)kJ·mol-1,故A正确。]
3.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1 mol C(s,石墨)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2(g)+3H2(g) 2NH3(g) ΔH=,请写出1 mol NH3分解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 mol N2(g)和3 mol H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 kJ,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s,石墨)+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2)NH3(g)+O2(g)===NO(g)+H2O(g) ΔH=
(3)NH3(g) N2(g)+H2(g) ΔH= 小于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知识点二 燃烧热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1。通常利用量热计由实验测得。
各元素的指定产物:C→CO2(g)、H→H2O(l)、S→SO2(g)、N→N2(g)。
(2)意义: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或ΔH=-285.8 kJ·mol-1,它表示25 ℃、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H2O(l)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燃烧1 mol可燃物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同时可燃物要完全燃烧且生成指定产物。例如:H2(g)+O2(g)===H2O(l) ΔH=。
对燃烧热的理解
燃烧热
外界条件 25 ℃、101 kPa
可燃物用量 1 mol
燃烧结果 C→CO2(g),H→H2O(l),S→SO2(g),N→N2(g)
表示方法 燃烧热为x kJ·mol-1或ΔH=-x kJ·mol-1(x>0)
与可燃物燃烧放 出热量Q的关系 ΔH=-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就是其燃烧热。 (×)
(2)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1 mol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有无数个。 (×)
(4)燃烧热的数值与参与反应的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
(5)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a kJ·mol-1,则CH4(g)+2O2(g)===CO2(g)+2H2O(g) ΔH=-a kJ·mol-1 (×)
2.下列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燃烧热数值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P4(s)+5O2(g)===P4O10(s) ΔH=
B.4NH3(g)+3O2(g)===2N2(g)+6H2O(l) ΔH=-1 265.2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802 kJ·mol-1
D.S(s)+O2(g)===SO3(g) ΔH=-315 kJ·mol-1
A [物质聚集状态和燃烧热表达均正确,A正确;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燃烧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为1,B错误;在25 ℃、101 kPa时,H→H2O(l),C错误;硫燃烧后的稳定化合物是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D错误。]
3.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燃料为偏二甲肼(C2H8N2),已知:1.5 g偏二甲肼(液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0 kJ热量。则表示偏二甲肼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2H8N2(l)+4O2(g)===2CO2(g)+4H2O(l)+N2(g) ΔH=-2 000 kJ·mol-1
4. [研究与实践] 火箭推进剂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采用偏二甲肼推进剂;长征一号采用硝酸-27S和偏二甲肼;长征二号系列、长征四号系列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长征三号系列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和液氧液氢推进剂;长征五号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九号、十一号使用液氧加煤油作为燃料。
(1)如果你是火箭设计师,应从哪些方面研究火箭推进剂?
(2)①已知肼(N2H4)是一种高能燃料,将16 g 气态肼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67 kJ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N2O4(l)与C2H8N2(l)燃烧产物只有CO2(g)、H2O(g)、N2(g),并放出大量热,且10.0 g液态偏二甲肼与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生成上述产物可放出42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发生燃烧反应,释放热能,能量高;②从环保角度考虑,即排烟少、污染轻;③从成本角度考虑。
(2)①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②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 ΔH=-2 550 kJ·mol-1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aq)+OH-(aq)===H2O(l) ΔH1=-57.3 kJ·mol-1
②H2(g)+O2(g)===H2O(l) ΔH2=-285.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可以代表NaOH与醋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反应①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都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②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C [反应①代表的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而醋酸是弱酸,A错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如Ba(OH)2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有水生成,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都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D错误。]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31 g白磷比31 g红磷多b kJ能量,则P4(s,白磷)===4P(s,红磷) ΔH=+4b kJ·mol-1
B.2 mol SO2、1 mol O2完全反应后,放出热量a kJ,则SO2(g)+O2(g) SO3(g) ΔH=-a kJ·mol-1
C.H+(aq)+OH-(aq)===H2O(l) ΔH=,则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D.H2的燃烧热为a kJ·mol-1,则H2(g)+O2(g)===H2O(l) ΔH=-a kJ·mol-1
D [31 g白磷比31 g红磷多b kJ能量,则由白磷转化为红磷时会放出热量,且生成4 mol红磷时放热4b 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 ΔH=-4b kJ·mol-1,A错误;2 mol SO2、1 mol O2完全反应后,放出热量a kJ,则SO2(g)+O2(g) SO3(g) ΔH=- kJ·mol-1,B错误;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的反应中,不仅包含反应2H+(aq)+2OH-(aq)===2H2O(l) ΔH=-57.3×2 kJ·mol-1,还包含(aq)+Ba2+(aq)===BaSO4(s)的反应,所以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C错误;H2的燃烧热为H2 (g)+O2(g)===H2O(l) ΔH=-a kJ·mol-1,D正确。]
3.在25 ℃、101 kPa下,关于反应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2(g)的燃烧热为ΔH=-241.8 kJ·mol-1
B.2 mol H2(g)和1 mol O2(g)的总键能之和大于2 mol H2O(g)的键能之和
C.2H2O(g)===2H2(g)+O2(g) ΔH=
D.2H2(g)+O2(g)===2H2O(l) 
C [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生成液态水时才能计算H2的燃烧热,A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2 mol H2(g)和1 mol O2(g)的总键能之和小于2 mol H2O(g)的键能之和,B错误;根据信息可知,2H2O(g)===2H2(g)+O2(g) ΔH=,C正确;生成液态水时放热更多,所以2H2(g)+O2(g)===2H2O(l) ΔH<-483.6 kJ·mol-1,D错误。]
4.在25 ℃、101 kPa下,某些物质的燃烧热ΔH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化学式(状态) ΔH/(kJ·mol-1)
氢气 H2(g) -285.8
甲烷 CH4(g) -890.3
乙醇 CH3CH2OH(l) -1 366.8
(1)写出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有关?
(2)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主要能源。计算相同质量的氢气、甲烷、乙醇在25 ℃和101 kPa时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并据此说明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答案] (1)CH3CH2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无关。
(2)根据燃烧热数据进行计算,在25 ℃、101 kPa时,质量均为1 g的氢气、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分别为142.9 kJ、55.6 kJ和29.7 kJ。相同质量的上述三种物质,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且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
数智分层作业(二)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分值:30分)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1.已知一些燃料的燃烧热分别为
燃料 一氧 化碳 甲烷 异辛烷 (C8H18) 乙醇
ΔH/ (kJ·mol-1) -283.0 -890.3 -5 461.0 -1 366.8
使用上述燃料最能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异辛烷 D.乙醇
B [符合“低碳经济”理念,即每生成1 mol二氧化碳时,放出热量最大的物质符合题意,异辛烷燃烧生成1 mol二氧化碳时放出热量5 461.0 kJ/8≈682.6 kJ,乙醇燃烧生成1 mol二氧化碳时放出热量1 366.8 kJ/2=683.4 kJ,B正确。]
2.2 mol H2(g)与足量的O2(g)充分反应,生成2 mol H2O(l)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2 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Q,Q>571.6 kJ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H2(g)+O2(g)===2H2O(l) ΔH=
C.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O(l)具有的能量
D.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B [生成2 mol H2O(l)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生成2 mol H2O(g)时放出热量少些,Q<571.6 kJ,A错误;根据信息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B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 mol H2O(l)具有的能量,C错误;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D错误。]
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
A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低
B OH-(aq)+H+(aq)===H2O(l) ΔH=-57.3 kJ·mol-1 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C 2C(s)+2O2(g)===2CO2(g)  ΔH=-a kJ·mol-1 2C(s)+O2(g)===2CO(g)  ΔH=-b kJ·mol-1 a>b
D 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高,A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故用浓硫酸与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B错误;2 mol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a>b,C正确;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而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错误。]
4.下列根据对应信息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与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57.3 kJ热量。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B.在一定条件下,0.1 mol硫粉与0.1 mol铁粉反应生成0.1 mol硫化亚铁固体时,放出9.56 kJ热量,则:Fe(s)+S(s)===FeS(s) ΔH=-95.6 kJ·mol-1
C.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285.8 kJ·mol-1
D.碳的燃烧热ΔH=-110.5 kJ·mol-1,则: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B [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则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大于-57.3 kJ·mol-1,A错误;在一定条件下,0.1 mol硫粉与0.1 mol铁粉反应生成0.1 mol硫化亚铁固体时,放出9.56 kJ热量,则1 mol硫粉与1 mol铁粉反应生成1 mol硫化亚铁固体时,放出95.6 kJ热量,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 ΔH=-95.6 kJ·mol-1,B正确;氢气的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 H2燃烧产生1 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则2 mol H2燃烧产生2 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1.6 kJ,2 mol 液态水分解产生2 mol H2(g)和1 mol O2(g)吸收571.6 kJ的热量,由于气态水含有的能量比等量的液态水多,所以2 mol气态水分解产生2 mol H2(g)和1 mol O2(g)吸收的热量小于571.6 kJ,C错误;碳的燃烧热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产生1 mol CO2气体时放出的热量,CO不是C的指定产物,D错误。]
5.(8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其部分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1 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283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2 g固体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395 kJ,则生成0.5 mol CO2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2分)
(3)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 kJ·mol-1,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4)CH3OH(l)+O2(g)===CO2(g)+2H2O(g) ΔH=-a kJ·mol-1,则a_______________ (填“>”“<”或“=”)238.6。(已知甲醇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2分)
[解析] (1)1 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283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ΔH=-283 kJ·mol-1。(2)12 g固体碳(物质的量为1 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395 kJ,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5 kJ·mol-1,则生成0.5 mol CO2时放出的热量为=197.5 kJ。(3)由于ΔH=+88.6 kJ·mol-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M的能量更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M。(4)CH3OH(l)+O2(g)===CO2(g)+2H2O(g) ΔH=-a kJ·mol-1,由于该反应生成的为气态水,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需要继续放热,故a<238.6。
[答案] (1)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2)197.5 (3)M (4)<
(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6.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1 mol CO(g)和1 mol 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吸收41 kJ 的热量
BD [根据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根据题图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O(g)生成1 mol CO2(g)和1 mol H2(g)放出热量,则1 mol CO(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H2(g) 的总能量,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O(g)生成1 mol CO2(g)和1 mol H2(g) 放出热量41 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C错误;根据题图可知,1 mol CO2(g)和 1 mol H2(g) 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总能量升高,要吸收41 kJ的热量,D正确。]
7.25 ℃、101 kPa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C4H10)气体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热量为Q kJ,用400 mL 5 mol·L-1的K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恰好全部转化生成正盐(K2CO3),则丁烷的燃烧热ΔH为(  )
A.-16Q kJ·mol-1 B.-8Q kJ·mol-1
C.-4Q kJ·mol-1 D.-2Q kJ·mol-1
C [根据题意可知,用400 mL 5 mol·L-1的K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可恰好全部转化生成正盐(K2CO3),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
CO2 + 2KOH===K2CO3+H2O
1 mol   2 mol
x    5×0.4 mol
解得x=1 mol,即丁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 mol,则燃烧的丁烷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结合题意可知,1 mol丁烷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热量为4Q kJ,则丁烷的燃烧热ΔH=-4Q kJ·mol-1,C正确。]
8.(6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实际上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叫作焓变,其数值和符号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也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
(1)图甲表示的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的能量变化,请写出NO2(g)和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图乙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碲在生成1 mol气态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根据焓变数据可确定a、b、c、d分别代表哪种元素,试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 (1)根据图甲可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 ΔH=(134-368)kJ·mol-1=-234 kJ·mol-1。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能量增大,则可确定a、b、c、d分别代表碲、硒、硫、氧元素。b代表硒元素,生成1 mol H2 Se(g)的ΔH=+81 kJ·mol-1,则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e(g)===Se(s)+H2(g) ΔH=-81 kJ·mol-1。
[答案] (1)NO2(g)+CO(g)===NO(g)+CO2(g) ΔH=-234 kJ·mol-1
(2)H2Se(g)===Se(s)+H2(g) ΔH=-81 kJ·mol-1
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