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
素养目标 1.从变化的角度认识与时间相关的各类图像,分析时间变化时v、c、n、α、φ等物理量变化的原因。 2.从变化的角度认识温度(压强)、起始投料等相关的图像,分析曲线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构建分析图像的思维模型。
考点一 速率-时间图像
分析v-t图像时,要抓住“突变”和“渐变”,利用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再联系平衡移动规律确定外界条件的变化。
v′正突变,v′逆渐变,且v′正>v′逆,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v′正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v′正、v′逆都突然减小,且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v′正、v′逆都突然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压缩体积)
1.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t1 s时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充入SO3(g)
B.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 s时充入SO3(g)
C.维持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D.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充入一定量Ar
B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充入SO3(g),此时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 s时充入SO3(g),此时逆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反应体系容积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维持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充入一定量Ar,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故D错误。]
2.在某一恒温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2C(g)。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t2时,v正>v逆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入C
C.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Ⅰ>Ⅱ
B [根据题图中曲线分析O~t1中v逆逐渐增大至不变时达到平衡,因此在平衡之前v正>v逆,t1~t2时v正=v逆,A错误;根据题图中曲线分析t2时刻v逆突然增大,逆向移动,由于容积可变,因此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入C,B正确;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g)+B(g) 2C(g)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因此A的体积分数:Ⅰ=Ⅱ,C错误;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由于是恒温,因此平衡常数:Ⅰ=Ⅱ,D错误。]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常规图像
1.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p2>p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a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可简单记为“先拐先平数值大”,具体如下:
表示T2>T1,升高温度,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表示p2>p1,增大压强,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改变条件,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a>b,故a可能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2.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温度(压强)图像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变量,分析方法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定一议二”。具体如下:
分析等压线,升高温度,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分析等温线,确定温度T不变,作横轴垂线与压强线出现两个交点,增大压强,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气体总体积减小
分析等温线,增大压强,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气体总体积增大;分析等压线,确定压强p不变,作横轴垂线与温度线出现两个交点,升高温度,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
关于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答思维模型
1.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若反应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C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的含量降低,故A项正确,C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NO的含量增大,故B项正确;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NO的含量不变,故D项正确。]
2.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条件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关系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增大X点对应的平衡体系的压强后,φ(CH4)减小
A [由题图可知,Z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越小,表明正反应吸热,ΔH>0,A正确;CH4的物质的量一定的情况下,Z增大,H2O(g)的物质的量增大,促进平衡正向移动,CH4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减小,则b>3>a,B错误;反应起始时=3,但H2O和CH4按1∶1反应,平衡混合物中二者比例一定不为3,C错误;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φ(CH4)增大,D错误。]
考点三 两类特殊图像
1.平衡曲线图像
类型一 百分含量——压强
(1)图像示例: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图1)。
(2)方法指导:平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点,线外点均未达到平衡。
未达到平衡的点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过程如图2所示。
则:L线的左上方(E点),A%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E点v正>v逆;
L线的右下方(F点),F点v正
类型二 转化率——温度
(1)图像示例:如图3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2)方法指导:未达到平衡的点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过程如图所示4。
图4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表示v正>v逆的是点3,表示v正<v逆的是点1,而点2、4表示v正=v逆。
2.抛物线
(1)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ΔH<0。
①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的过程,则v正>v逆,M点为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或压强的影响情况。
②方法指导:抛物线型图像顶(最低)点前未达到平衡,从顶(最低)点向后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曲线上的每个点是否都达到平衡,往往需要通过曲线的升降或斜率变化来判断,如果未到达平衡则不能使用平衡移动原理,考虑速率变化对纵坐标量的影响,到达平衡以后的点使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2)投料平衡曲线
①反应物不止一种的可逆反应,如N2(g)+3H2(g) 2NH3(g) ΔH<0,改变反应物的投料比,当反应物按照n(N2)∶n(H2)=1∶3投料时,NH3百分含量最大。
②方法指导:a.投料平衡曲线上的点均为平衡点。
b.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
横坐标也可能是一种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
1.Ni(CO)4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及制造塑料的中间体,也可用作催化剂。在0.3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反应进行到a点时,v正C.降温和减压都有利于提高Ni(CO)4的产率
D.若b点的平衡常数为2,测得该点n(CO)=0.3 mol,则该点Ni(CO)4(g)的平衡浓度为
D [由题图可知,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a点时未达到平衡,转化率应增大,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B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所以要提高产率,使平衡正向移动,应降温、加压,C项错误;若b点的平衡常数为2,测得该点n(CO)=0.3 mol,c(CO)==,则c[Ni(CO)4]=K·c4(CO)==2 mol·L-1,D项正确。]
2.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适量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2 kJ·mol-1,CO平衡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C.T1>T2>T3
D.增大压强,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B [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且容器恒容,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始终不会发生变化,故气体密度不变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A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B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故T11.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催化剂能有效处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 N2(g)+2CO2(g) ΔH<0。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改变的反应条件为加入等量的NO和CO
B.图乙中纵坐标可代表NO的百分含量
C.图丙中纵坐标可代表CO的百分含量
D.图丁中a、b、c三点均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加入等量的NO和CO相当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v′正>v′逆,A错误;按照“先拐先平数值大”,T2>T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的百分含量应增大,B错误;按照“先拐先平数值大”,p2>p1,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O的百分含量应减小,C错误;a、b、c三点都在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的曲线上,都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
2.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X(g)+3Y(g) 2Z(g),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后X的转化率
C.图丙可表示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依据图丁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
C [依据图像分析,温度升高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进行,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化学平衡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B正确;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减小压强使平衡逆向移动,则v正3.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NO(g)+O2(g) 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NO的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的转化率
D.380 ℃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 000
D [由虚线可知,随温度升高,NO的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NO与O2生成N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项错误;图像中实线的最高点为平衡点,X点未达到平衡,延长时间反应继续向右进行,NO的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Y点为平衡点,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C项错误;设NO起始浓度为a mol·L-1,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 mol·L-1、(5×10-4-0.25a) mol·L-1、0.5a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 000,D项正确。]
4.钛铁矿提炼钛的反应之一为4Fe2TiO5(s)+4TiO2(s)+CH4(g) 8FeTiO3(s)+CO2(g)+2H2O(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 K)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d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56 ③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X点时v正>v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结合图示可知,温度升高,-lg K减小,即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①错误;结合图示可知,d点时-lg K=3.56,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56,②正确;假设该反应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增大,现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X点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最终要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的负对数要变大,所以此时的-lg Q<-lg K,则Q>K,此时的反应状态为v正数智分层作业(十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
(分值: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是恒温条件下H2(g)+I2(g) 2HI(g) 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2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D.加入催化剂
[答案] C
2.对于反应mA(s)+nB(g) eC(g)+fD(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φ(C)与温度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方程式中n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v正减小,v逆增大
C.达到平衡后,增加B的量,B的转化率增大
D.若B为有色物质,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重新达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气体颜色变浅
C [随着压强增大,φ(C)逐渐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可判断n>e+f,A项错误;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项错误;因为A是固体,所以增加B的量,为等比例的加入反应物,从等效平衡的角度考虑,加入反应物B后,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C项正确;若B为有色物质,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新平衡中B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气体颜色会加深,D项错误。]
3.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D [由“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对比①②可知T1>T2,对比②③可知p2>p1;对比①②,温度由T2升高到T1,φ(B)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对比②③,由p1加压到p2,φ(B)增大,说明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p。]
4.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T1B.由图2可知,m+nC.图3中,点3的反应速率:v正>v逆
D.图4中,若m+n=p,则曲线a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C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T1p,B错误;图3中点3的转化率小于同温下的平衡转化率,说明点3反应正向进行,反应速率:v正>v逆,C正确;曲线a速率增大、平衡没移动,若m+n=p,曲线a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加压,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M(g)+N(g) 2Q(g) ΔH,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ΔH>0
B.a点处v正(M)=2v逆(N)
C.a、b、c三点中,只有b点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b点处,K正=K逆=1
AC [温度升高,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正减小,平衡左移,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A错误;a点为处于平衡状态的点,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正(M)=2v正(N),v逆(N)=v正(N),则v正(M)=2v逆(N),故B正确;曲线上的点都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点,a、b、c三点都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b点处,K正=K逆,根据K正=,则K正=K逆=1,故D正确。]
6.一定条件下热解制取H2:2H2S(g)+CH4(g)CS2(g)+4H2(g)。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对H2S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Y)>K(Z)
B.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X)<t(Y)
C.总能量:E生成物>E反应物
D.单位时间的转化率:α(Z)>α(Y)
C [由题图可知,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2H2S(g)+CH4(g)CS2(g)+4H2(g)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温度:Z>Y,平衡常数:K(Y)<K(Z),故A错误;温度越高,催化效率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则Y点的反应速率大于X点的反应速率,则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X)>t(Y),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2H2S(g)+CH4(g) CS2(g)+4H2(g)为吸热反应,总能量:E生成物>E反应物,故C正确;Z点和Y点温度差别不大,但Z点的催化效率远低于Y点,说明Y的反应速率大于Z点的反应速率,则单位时间的转化率:α(Z)<α(Y),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4分)
7.(14分)(1)目前,工厂常利用催化技术将汽车尾气的NO处理成无毒气体,发生的反应为C(s)+2NO(g) N2(g)+CO2(g) ΔH=-34.0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一定量的NO(g),保持恒压,测得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1 050 K前反应中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 100 K 时,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1 050 K、1.1×105 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10分)
(2)温度为T ℃,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1 mol NO2,发生反应:2C(s)+2NO2(g) N2(g)+2CO2(g),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4分)
A.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图中c点所示条件下,v正>v逆
C.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大
D.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解析] (2)a点时反应达到平衡,NO2的转化率为40%,则
2C(s)+2NO2(g) N2(g)+2CO2(g)
开始/mol 1 0 0
转化/mol 0.4 0.2 0.4
平衡/mol 0.6 0.2 0.4
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故A错误;题图中c点还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故B正确;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a点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 mol,b点时三段式为
2C(s)+2NO2(g) N2(g)+2CO2(g)
开始/mol 1 0 0
转化/mol 0.8 0.4 0.8
平衡/mol 0.2 0.4 0.8
则b点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4 mol,由于V1<V2,则pa∶pb>6∶7,故D正确。
[答案] (1)1 050 K前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的转化率增大 20% 4 (2)BD
1 / 1第2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
素养目标 1.从变化的角度认识与时间相关的各类图像,分析时间变化时v、c、n、α、φ等物理量变化的原因。 2.从变化的角度认识温度(压强)、起始投料等相关的图像,分析曲线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构建分析图像的思维模型。
考点一 速率-时间图像
分析v-t图像时,要抓住“突变”和“渐变”,利用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再联系平衡移动规律确定外界条件的变化。
v′正突变,v′逆渐变,且v′正>v′逆,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v′正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v′正、v′逆都突然减小,且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v′正、v′逆都突然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压缩体积)
1.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t1 s时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充入SO3(g)
B.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 s时充入SO3(g)
C.维持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D.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 s时充入一定量Ar
2.在某一恒温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2C(g)。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t2时,v正>v逆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入C
C.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Ⅰ>Ⅱ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常规图像
1.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p2>p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a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可简单记为“先拐先平数值大”,具体如下:
表示T2>T1,升高温度,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表示p2>p1,增大压强,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改变条件,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a>b,故a可能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2.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温度(压强)图像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变量,分析方法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定一议二”。具体如下:
分析等压线,升高温度,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分析等温线,确定温度T不变,作横轴垂线与压强线出现两个交点,增大压强,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气体总体积减小
分析等温线,增大压强,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气体总体积增大;分析等压线,确定压强p不变,作横轴垂线与温度线出现两个交点,升高温度,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
关于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答思维模型
1.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若反应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条件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关系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增大X点对应的平衡体系的压强后,φ(CH4)减小
考点三 两类特殊图像
1.平衡曲线图像
类型一 百分含量——压强
(1)图像示例: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图1)。
(2)方法指导:平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点,线外点均未达到平衡。
未达到平衡的点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过程如图2所示。
则:L线的左上方(E点),A%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E点v正>v逆;
L线的右下方(F点),F点v正类型二 转化率——温度
(1)图像示例:如图3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2)方法指导:未达到平衡的点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过程如图所示4。
图4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表示v正>v逆的是点3,表示v正<v逆的是点1,而点2、4表示v正=v逆。
2.抛物线
(1)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ΔH<0。
①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的过程,则v正>v逆,M点为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或压强的影响情况。
②方法指导:抛物线型图像顶(最低)点前未达到平衡,从顶(最低)点向后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曲线上的每个点是否都达到平衡,往往需要通过曲线的升降或斜率变化来判断,如果未到达平衡则不能使用平衡移动原理,考虑速率变化对纵坐标量的影响,到达平衡以后的点使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2)投料平衡曲线
①反应物不止一种的可逆反应,如N2(g)+3H2(g) 2NH3(g) ΔH<0,改变反应物的投料比,当反应物按照n(N2)∶n(H2)=1∶3投料时,NH3百分含量最大。
②方法指导:a.投料平衡曲线上的点均为平衡点。
b.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
横坐标也可能是一种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
1.Ni(CO)4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及制造塑料的中间体,也可用作催化剂。在0.3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反应进行到a点时,v正C.降温和减压都有利于提高Ni(CO)4的产率
D.若b点的平衡常数为2,测得该点n(CO)=0.3 mol,则该点Ni(CO)4(g)的平衡浓度为
2.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适量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2 kJ·mol-1,CO平衡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C.T1>T2>T3
D.增大压强,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1.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催化剂能有效处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 N2(g)+2CO2(g) ΔH<0。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改变的反应条件为加入等量的NO和CO
B.图乙中纵坐标可代表NO的百分含量
C.图丙中纵坐标可代表CO的百分含量
D.图丁中a、b、c三点均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X(g)+3Y(g) 2Z(g),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后X的转化率
C.图丙可表示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依据图丁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
3.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NO(g)+O2(g) 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NO的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的转化率
D.380 ℃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 000
4.钛铁矿提炼钛的反应之一为4Fe2TiO5(s)+4TiO2(s)+CH4(g) 8FeTiO3(s)+CO2(g)+2H2O(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 K)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d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56 ③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X点时v正>v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