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基础课时固基练(8)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练习--2026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基础课时固基练(8)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练习--2026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4 11:49:10

文档简介

基础课时固基练(8)
1 2 3 4 5 6 7
C C D D B C D
8.(1)2Zn-4e-===2Zn2+ 2H2O+O2+4e-===4OH- (2)Fe2+ (3)相反 (4)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变红色 (5)不活泼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C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为金属阳离子:M-ne-===Mn+,A项错误;马口铁的镀层破损后,Sn、Fe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则铁先被腐蚀,B项错误;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C项正确,D项错误。]
2.C [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分装上锌锭,能形成铁锌原电池,锌为负极,被腐蚀,铁被保护。]
3.D [题图中没有外加电源,故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X的活泼性应强于铁的活泼性,但金属钠的活泼性太强,能与土壤中的H2O直接反应,故X的材料不可能是铜和钠,A、B项错误;O2在钢管处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故钢管附近土壤的pH可能会上升,C项错误。]
4.D [A.②中铁没有被腐蚀,而③铁被腐蚀,可说明铁连接锌后,锌保护了铁,故A正确;B.①②相比较,可知铁表面被氧化,但溶液中没有亚铁离子,可能的原因为K3[Fe(CN)6]将Fe氧化,故B正确;C.加入K3[Fe(CN)6]可在铁的表面生成蓝色沉淀,则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应用②的方法,故C正确;D.实验①可说明铁被氧化,说明方法存在缺陷,不能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则锌换成铜,也不能比较金属的活泼性,故D错误。]
5.B [Ⅰ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左侧液面上升;Ⅱ中盐酸挥发,和铁钉反应生成H2,腐蚀最严重,Ⅱ中左侧液面下降;Ⅲ中浓硫酸吸水,而铁钉在干燥空气中几乎不腐蚀。]
6.C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图示可知发生的电极反应为S+5H2O+8e-===HS-+9OH-,故A正确;硫酸盐还原菌是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失去催化活性,则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故B正确;管道上刷富锌油漆,形成Zn-Fe原电池,Fe变为正极,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故D正确。]
7.D [A.铝是活泼金属,应作负极,故A错误;B.铝作负极,故B错误;C.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应从正极移向负极,即移向铝箔表面区,但铝箔表面没有氯气产生,故C错误;D.反应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氢氧化铝进一步分解成氧化铝,因此白斑可能是氧化铝,故D正确。]
8.锌、铁、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时,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锌作负极被腐蚀,铁作正极被保护。铜、铁、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时,发生的也是吸氧腐蚀,铜作正极被保护,铁作负极被腐蚀。由于两次实验中原电池的电子流向相反,所以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也相反。铁作负极时,Fe失去电子生成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故在铜棒附近溶液变红色。对比两个实验可知,一般情况下,发生吸氧腐蚀时,活泼金属被腐蚀,不活泼金属被保护,根据此原理采取的金属防护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2基础课时固基练(8)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35分)
1.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H2↑
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2.下列防护措施中属于电化学保护法的是(  )
A.用氧化剂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稳定的氧化物保护膜
B.在金属中加入一些铬或者镍制成合金
C.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分,装上一锌锭
D.在金属表面喷漆
3.埋在地下的钢管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加以保护,使其免受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铜
B.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钠
C.钢管附近土壤的pH可能会下降
D.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4.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 NaCl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 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 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 蓝色沉淀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5.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内保存一星期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Ⅰ    Ⅱ     Ⅲ
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左侧液面装置Ⅰ比装置Ⅱ的低
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6.(素养题)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离子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与此原理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为+5H2O+8e-===HS-+9OH-
B.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
C.这种情况下,Fe腐蚀的最终产物为Fe2O3·xH2O
D.管道上刷富锌油漆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
7.某同学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铝制品表面出现的白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箔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B.负极反应为 2H2O+O2+4e-===4OH-
C.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铝箔表面有氯气产生
D.白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l2O3
8.(14分)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黄色)反应生KFe[Fe(CN)6]沉淀(带有特征蓝色)。这是一种检验溶液中Fe2+的常用方法。
实验Ⅰ: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插入两个无底玻璃筒。将一根锌棒和一根铁棒用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后,再分别插入两个玻璃筒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1)锌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向铁棒附近滴加K3[Fe(CN)6]溶液,无明显现象,这说明该实验中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1分)
实验Ⅱ:该小组的同学将锌棒换为铜棒,并用导线将其与电流计连接。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棒的玻璃筒内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向插入铜棒的玻璃筒内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3)实验Ⅱ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实验Ⅰ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1分)
(4)在铁棒和铜棒附近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作电极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是相对______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金属被保护,根据此原理采取的金属防护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4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