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固基练(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D C C B C C C D B
12.(1)逆向
(2) A
(3)①0.15 mol·L-1·min-1 ②使用了催化剂
1.D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气体的密度增大,平衡不移动,A错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发生变化,B错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来说,增大体系的体积,体系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平衡不移动,C错误;反应物的转化率发生变化,说明物质的量一定在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D正确。]
2.B [A项是从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考虑的,与平衡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是从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考虑的,符合题意;C项是从使用催化剂一般能增大反应速率考虑的,与平衡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是从高温能增大反应速率考虑的,但反应物的转化率下降,不利于合成氨反应,不符合题意。]
3.D [催化剂仅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引起平衡移动;升温或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C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加水稀释,平衡向离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增大Fe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常温下加压对水溶液中的平衡移动几乎无影响,D错误。]
5.C [因为Δ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B [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则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①正确;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错误;增大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③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④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⑤错误;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向气体增加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⑥正确。]
7.C [由题表知,体积不变升高温度,c(Y)增大,平衡右移,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Q>0,B、D错;温度不变,容器体积增大,即由1 L变为2 L,若平衡不移动,此时c(Y)应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现c(Y)比原来的一半大,即减压,平衡向右移动,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m8.C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SO2的转化率,A项错误;催化剂的使用不影响化学平衡,但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B项错误,C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而言,焓变与催化剂无关,D项错误。]
9.C [对化学反应N2(g)+3H2(g)2NH3(g),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高压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10.D [根据温度升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知甲烷裂解属于吸热反应,A项正确、D项错误;在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增大,B项正确;甲烷发生分解反应,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大,故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正确。]
11.B [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但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v逆比v正增加得大,A错误;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C错误;降温,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减小,D错误。]
12.(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2)根据数据求得:
<1,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
(3)①根据所给数据进行三段式分析: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量/mol 3 7 0 0
转化量/mol 1.5 4.5 1.5 1.5
平衡量/mol 1.5 2.5 1.5 1.5
v(CO2)==0.15 mol·L-1·min-1;
②从表格数据分析,实验2与实验1相比,平衡状态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所以是使用催化剂。
1/3基础课时固基练(14) 化学平衡的移动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40分)
1.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2.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燃烧粉碎的黄铁矿矿石有利于SO2的生成
B.鼓入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
C.工业上大多数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D.500 ℃左右比室温更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制取SO3的反应为2SO2(g)+O2(g) 2SO3(g) ΔH<0,下列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加入催化剂 B.升温
C.减小压强 D.加入一定量的O2
4.在水溶液中存在反应:Ag+(aq)+Fe2+(aq) Ag(s)+Fe3+(aq) ΔH<0,达到平衡后,为使平衡体系中析出更多的银,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增大Fe2+的浓度 D.常温下加压
5.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 ClF3(g) ΔH=,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ClF3的产率增大
6.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大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7.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 nY(g) ΔH=Q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容器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小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8.已知接触法制备硫酸中涉及可逆反应2SO2+O2 2SO3,工业上往往采用催化剂V2O5。下列关于催化剂V2O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
B.使用催化剂可以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影响SO2的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会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9.对于合成氨的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B.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
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
D.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
10.目前工业上利用甲烷催化裂解生产不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清洁氢气。该过程多用铁、钴和镍等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其反应为CH4(g) C(s)+2H2(g)。已知温度升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裂解属于吸热反应
B.在反应体系中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体系压强,不能提高甲烷的转化率
D.在1 500 ℃以上时,甲烷的转化率很高,但几乎得不到炭黑,是因为在高温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1.(易错题)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降低了温度
12.(7分)某工厂利用CO2和H2合成CH3OH,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1。
(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1分)
(2)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已知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表:
CO2 H2 CH3OH H2O
0.75 mol·L-1 0.5 mol·L-1 0.3 mol·L-1 0.3 mol·L-1
则此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填字母)。(2分)
A.v(正)>v(逆) B.v(正)C.v(正)=v(逆) D.无法确定
(3)为研究不同条件下反应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实验。两次实验起始时均分别向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CO2和7 mol H2,实验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变化的值见表:
1 min 3 min 5 min 7 min 9 min 11 min
实验1 5.7 3.5 2.5 2.1 2.0 2.0
实验2 5.2 2.6 2.0 2.0 2.0 2.0
①若容器的体积为2 L,则实验1中,前5 min 内CO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实验1相比,若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则实验2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