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季氏将伐颛臾》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四)
教学目标:
?1.解决预习难点,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
?2.弄清思路,理解课文。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重点: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辨识。
?难点:第3段阐述孔子的主张。
?课时:1课时
?一、入课
?映示教学目标,由《论语》这部书和回忆孔子导入课文。
?引:初中我们学过《论语六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论语》是一部什么书 (生答,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lún,编辑;语:“言谈”的意思。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这部书影响巨大。
?引:你了解孔子的哪些情况 (生答)
?明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路是他的学生。
?二、有关背景
?引:题目中的“伐”是“讨伐”的意思,本文写战争场面还是别的内容 相关背景如何
?点拨:课文共3段,写孔子与两名学生的三次对话。当时,鲁国正处于动荡中,三大贵族(季孙、孟孙、叔孙)共同把持朝政,季孙是宰相,他的权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目的是:贪其土地;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冉有、季路任季氏家臣,两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谋划,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
?三、研习课文
?(一)朗读全文,扫清字句障碍
?(1)生分角色读课文,予以评价。
?要求:其他学生看课文,听清读音,停顿、重音和语调。
?(2)生做附二材料的1、2题后,看字幕、订正。
?投影:
?1.正音
?夫颛臾(fúzhuānyú)
?相夫子(xiàngfū)
?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焉
?固而近于费(bì)
?2.重音与停顿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无乃/尔是过与
?D.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
?(二)分层讨论
?1.学习第1段
?①生出声自读,看注释,理解句义,师巡场释疑。
?②提生释下列句义,指出句式特点,予以评价。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 C.何以伐为
?点拨:A句,介词结构后置 B、C句,固定句式,宾语前置
?③简析。
?引:本段哪两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 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生答)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孔子责冉有[板书],从历史、地理、(颛臾与鲁国臣属)关系三方面阐述反对征伐(板书)理由。
?2.学习第2段
?①放本段录音,学生边听边看书下注释。
?②提一生,译下列难句,予以评价。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点拨:难词“陈”,施展;“就”,充任;“危”,(盲人)走路不稳
?③简析
?引:冉有推卸责任,孔子引名言,还用了两个形象比喻进行反驳(板书),教育冉有认识自己失责,作为季氏家臣,冉有应该拼死力谏。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激烈地批评弟子呢 表明他怎样的观点态度
?点拨:孔子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宣传礼治(板书),反对战争,但他的主张并不被各国诸侯采纳,于前684年回到鲁国。于是他从事教育,希望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去参政,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而现在,冉有、季路违背了他的原则,因此他给予厉言批评。这就说明孔子坚持(板书)自己政治主张的决心。
?3.学习第3段
?①一生读孔子指责两名弟子的话,予以评价。
?引:冉有的话前后矛盾,遮遮掩掩,最后道出他内心主张,原来,他是支持这场战争的。孔子听后,态度有何变化 结尾一句话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从“君子疾夫舍日……”“……不能来”“……不能守”句子中看出,孔子很
气愤,狠狠地训斥(板书)。本段结尾一句揭穿了季氏发动这场战争的本质,是谋乱,妄图夺鲁君的权。
?引:想一想孔子当时是怎样的神态
?(一生上讲台表演孔子气愤的神情)
?②生齐读本节表明孔子政治主张的一段话。
?讨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集中表现在哪几个词上 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和平有何意义
?(前后位四人一组,讨论之后,每小组推一名代表发言。)
?明确: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对外,施行文德。(板书)使远方人归顺。这就是孔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安定压倒一切,今天周边世界战争阴影一直未消失,人类呼唤着和平。
?四、归纳主题(由生依板书内容自行总结)
?本篇记录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想和主张。
?[强化主题]投影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五、讨论写作特点
?引:本篇在言行记录中是怎样绘声绘色地刻画人物神态和气质的
?明确:孔子的对话,他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了他深恶痛绝的神态;另外,运用反诘句,语势猛烈,使冉有理屈词穷,无招架之力。
?六、朗读全文(齐读,整体感悟)
?七、布置作业
?1.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2.[迁移阅读]阅读《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列题目。
?(1)孔子为何笑子路 文章描写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四位学生的性格是什么
?(3)从中进一步体会《论语》通过记录言行刻画人物神态和性格的语言特点。
?附: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