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阅读精选练习-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系列
(2025·陇南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悉以咨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公孙枝得而说之 (4)缪公遂用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无大小 无乃为天下笑乎
B.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贤而任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传鬻以五羊之皮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举必有功
3.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文回答)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
(2025·普陀模拟)阅读
(甲)
杭人游湖,已出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击,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求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般舟近岸。断桥石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著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耐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乙)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绮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博弈樽蒲",书蠹诗魔,劳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节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
【注】①chū pú亦作“樗蒱”。古代一种博戏,后来泛指赌博。
5.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是夕好名 ②以故二鼓以前 ③客方散去
6.下面句子两处需要断句,从A-E 中选出正确选项(填写字母)。
月如镜A新磨 B山复C整妆 D湖复E頮面
7.分析下面句子虚词“而已”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8.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道“独往湖心亭看雪”,请结合《湖心亭看雪》及甲乙选文,具体谈谈你对他“独”的理解。
9.“经典的魅力往往在于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名著中许多主要人物都曾遭遇孤独,但孤独反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他们更加独立和自信。”请选择下面一位人物,简要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 孙悟空 B. 江姐 C. 简·爱
(2025·中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就学,卒成国士。
《邴原泣学》
10.解释重点词语。
(1)饿其体肤
(2)空乏其身
(3)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
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苟欲学,不须资也。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过书舍而泣/人恒过,然后能改
B.夫书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舜发于畎亩之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孤者易伤/矜、寡、独、孤,皆有所养
1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14.两文都体现“逆境成才”,但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5.(2025·福田模拟) 请阅读“舟船特色”展板资料,完成小题。
【甲】
凡舟古名百千,今名亦百千……四川八橹①等船,凡川水源通江、汉,然川船达荆州而止,此下则更舟矣。逆行而上,自夷陵入峡。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②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过此消退,方通往来。其舟制腹圆而首尾尖狭,所以辟③滩浪云。
(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有删减)
注释:①橹:船上划水的工具。②挽人:拉船的纤夫。③辟:通“避”,躲避。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有删减)
同学们围绕展板展开讨论,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文文:八橹船和核舟为什么放进同一个展板呢?
小福:两“舟”的外形挺像的呀。八橹船“尖狭”,核舟“修狭”,“狭”的意思是 。八橹船“腹圆”,而核舟“中轩敞”,“轩”的意思是 。
小田:两文对“舟中人”的描写也都很生动!你看甲文中“鸣鼓若竞渡”写出了“舟中人” 的情状;乙文中也举一例来说: 。
文文:但它俩功能不同啊,核舟是个艺术品,八橹船更实用。水流湍急的时候,“断绝行舟数月”,就像郦道元《三峡》中所说的“至于夏水襄陵, ”。为适应这样的地理条件,人们才创造了可以用来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八橹船。
小田:这正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乙文中 “ ”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用原句回答)也许这就是两“舟”放进同一个展板的原因。
(2025·坪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④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糟:酒渣。②醨:薄酒。③察察:洁白的样子。④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6.根据表格内容提示,解释加点词。
词句 方法 释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查阅字典:A.真心,不虚伪;B.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果真”;C.真正,确实 ① (填选项)
戒之曰 结合语境 ②
被发行吟泽畔 联系课内:将军身被坚执锐 ③
众人皆醉 参考成语:妇孺皆知 ④
17.请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18.请给【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限两处)。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19.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屈原是否符合大丈夫的标准。
(2025·龙华模拟)下面是课内文言文,以及AI 推荐的课外联读文言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南邻万斛①之家,数十人,入孝出悌,文行忠信,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闳门之内,肃肃②如也;门之外,雍雍③如也。君之子孙若是,夫何为而至是也?南邻万斛丈人曰:吾之诲子孙也,非鞭非笞,非诟非骂,但写唐文人杜牧示小侄阿宜二句;又写本朝宰执诸公仿杜牧示侄联句;又写范文正公家训题东轩壁句,时人谓之东壁句,吾将示之仿效,写于东壁,示子孙尤佳。东西二丈曰:敬闻命矣,愿得本以写于壁焉。
——罗从彦《诲子侄文(节选)》
注释:①万斛:古代容量单位,“斛”为十斗,万斛形容粮食极多,此处借指家境富裕。②肃肃:形容庄重严谨。③雍雍:和谐融洽,
20.【AI辅助解词】提示语:我遇到难解字,请Al提供引导,帮助我推测词义。
根据AI引导,加点词词义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限定(引导:结合字义,“约”指借书期限,“逾”对应什么行为 )
B.侯其欣悦:等到(引导:寻找关联,现代词语“机而动”的“侯”是什么意思 )
C.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翻阅(引导:观察字形,提手旁,“披”与手的什么动作有关 )
D.口不绝吟:停止(引导:分析结构,与“手不停披”对仗,“绝”与“停”是否近义 )
21.【AI辅助释句】提示语:有些句子比较费解,希望AI 提示我思考的步骤。
请根据AI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提示:先断句,再解析关键词“假”,联系前文“还”验证。)
②愿得本以写于壁焉。(提示:先断句,再解析关键词“本”,联系前文“东壁句”验证,翻译时注意“愿”“以”等字的落实。)
22.【AI辅助理解】14.关于AI推荐甲乙两文联读的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容:都关注求学过程,展示寒门学子的学习场景。
B.手法:都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学习的艰辛和不易。
C.目的:都强调积极向学,甲文鼓励苦读,乙文提倡顿悟。
D.文化:两文相互补充,分别体现儒家尊师、教化的传统。
23.【学习反思】15.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并反思学习过程,从不同角度写下你获得的启示。(不少于3点)
(2025·安定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曹南院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④。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知:掌管、主持。②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③縻:拖累。④候:侦查。
(节选自《梦溪笔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鄙 (2)必以信
(3)人气亦阑 (4)徐谓其下曰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7.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曹刿和曹玮这两个人物在指挥作战时体现出的共同性格特点,并分别举例说明。
(2025·游仙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年十四,登进士第。试《孔子集大成论》,词旨博赡,或谓老儒不能过。尝以书诣曾巩,巩喟然曰:“吾道不坠,繁子是赖。”既登第,居家养亲,十年不出。服除,授议礼局编修官,旋拜秘书郎。徽宗爱其才,谓“可储东观”。
大观元年,除著作郎。明年,拜中书舍人。未几,言官论其尝从苏、黄游,除显谟阁待制,出知襄州,改齐州、唐州,旋落职奉祠。政和二年,起知陈州。明年春,诏还西掖,同修国史。内侍梁师成专宠,汝文直言犯之,梁怒,黜知宣州,移庐州,改密州。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建议分促勤王之师,以备金兵。时耿南仲父子阴用事,力主与金议和,汝文言不用,请去。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闻二帝陷虏,遂集兵五千,驰援京师。高宗建炎二年秋,杭州士卒叛乱,独提兵搏战,而朝廷专意招安,奏章反弹劾其不肯会战,奉旨降显谟阁直学士。绍兴初,金兵入侵,避乱闽峤。诏复翰林学士,寻除参知政事。忤秦桧,罢。初,汝文在密州,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尝引用之。然汝文性刚直,不为桧屈,至斥之为“浊气”。绍兴五年,以明堂赦恩,依前致仕。十一年,卒。
汝文有知人之鉴,奖掖后进,识拔者多。其为人风度雍容,高视士林,高宗许为中兴人物之表。
(选自《宋才子传笺证·翟汝文传》,有删节)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以书诣曾巩 诣:拜访
B.除显谟阁待制 除:撤职
C.汝文言不用,请去 去:离开
D.高宗许为中兴人物之表 许:赞许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侍梁师成专宠/汝文直言犯之/梁怒/遂黜知宣州/移庐州/改密州/
B.内侍梁师成专宠汝文/直言犯之/梁怒/遂黜知宣州/移庐州/改密州/
C.内侍梁师成专宠汝文/直言犯之/梁怒遂黜/知宣州/移庐州/改密州/
D.内侍梁师成专宠/汝文直言犯之/梁怒遂黜/知宣州/移庐州/改密州/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翟汝文才华出众,他应考时所作的《孔子集大成论》得到徽宗的高度评价。
B.翟汝文心系国事,他积极献策,为防金兵侵犯,提出促建勤王之师的建议。
C.翟汝文忠义英勇,君主有难,他迅速驰援;杭州有叛乱,他独自率兵平叛。
D.翟汝文性情刚正,尽管秦桧曾经引荐他,他仍然敢于违逆甚至怒斥秦桧。
3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二帝陷虏,遂集兵五千,驰援京师。
②汝文有知人之鉴,奖掖后进,识拔者多。
(2025·榕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②,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后敏坐⑤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节)
【注释】①构:设计陷害。②愦愦(kuì):昏庸,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惩治。⑤坐:因……获罪。⑥适莫:厚薄,即偏见。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弟感其诚
B.不宜异同/奇山异水
C.琬与言论/无论魏晋
D.则非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
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3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人 心 不 同 各 如 其 面 面 从 后 言 古 人 之 所 诫 也
35.从【乙】文中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36.【甲】文出自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语想将【乙】文作为本单元的课外阅读材料,请你结合【乙】文内容及第六单元导读内容,探究其是否可行。
【单元导读(节选)】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反抗苛政的起义壮举,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咏唱。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025·合江模拟)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予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③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④,其余兵以待⑤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合:联合。④殪(yì):死。⑤待:防备,抵御。
3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
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
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
38.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入见/乃为齐见鲁君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子以齐、楚为孰胜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君之谋过矣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39.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全,都;痛心、遗憾;同“悦”,高兴、愉快;于是
2.B
3.(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合理即可)
(2)让位给贤才并且(自己)甘居贤才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4.(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任人唯贤(重用贤臣),并充分信任。
【答案】5.这;因此(所以);才
6.BD
7.虚词“而已”,是“罢了”的意思:写出了张岱年轻时养尊处优,后来亲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翻译此句也可);今昔对比,发出了“真如隔世”的慨叹,流露出一种伤感之情。
8.张岱的“独”是他寒雪夜去看雪,不把舟子当做和自己同类人,是一种清高孤傲: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更是他经历了从养尊处优到国破家亡的沧桑巨变后,内心恍如隔世的哀伤与孤独。
9.示例1:孙悟空在群猴欢愉时,他独坐水帘洞思考生命意义;独自大闹天宫追求平等;于五行山下咀嚼寂寞的况味;三打白骨精后,他独面唐僧的误解……在孤独中,他觉醒并蜕变,用行动诠释:历经千帆,坚守本心,拥有了真正的独立自信。示例2:江姐强忍丧夫之痛,独自重返地下战线:在重庆的暗夜里传递《挺进报》,用孤独织就情报网络:渣淬洞的铁窗割裂了人间烟火,竹签钉入指尖的剧痛中,在精神孤岛筑起信仰丰碑……这份孤独不是沉沦的深渊,更彰显了江姐独立的人格、自信的光芒。示例3:简·爱十岁被舅母囚禁于红房子时,孤独中的啜泣化作反抗的种子;在洛伍德学校,简·爱孤独面对饥寒交迫,仍坚持读书;在婚礼现场得知真相时,为了平等独立和尊严,毅然选择荒野独行……这份在孤绝中锻造的傲骨,让简·爱成为文学史上永不屈从的独立自信的女性图腾。
【答案】10.使……经受饥饿;财资缺乏;了解、明白;同“弼”,辅佐
11.(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如果你想学习,不需要学费。
12.D
13.一则愿其不孤 / 二则羡其得学 / 中心感伤 / 故泣耳
14.《生于忧患》: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如“苦其心志”是上天安排的考验)。《邴原泣学》:突出个人主动求学的内在动力(如邴原因“羡学”而泣,最终感师求学)。
15.【答案】窄;高;击鼓行船时奋力激昂;示例一:“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的豪放洒脱。示例二:“左手抚鲁直背”“其两膝相比”写出了苏轼与鲁直的亲近熟稔。示例三:“如有所语”,写出了鲁直的闲适自在;沿溯阻绝;躲避险滩和巨浪;(罔不)因势象形
【答案】16.C;告诫;同“披”;都
17.①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②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18.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19.符合大丈夫标准。屈原被流放江滨时,渔父劝其“与世推移”时,屈原宁死不屈,践行了孟子贫贱不能移等大丈夫的处世准则。
【答案】20.A
21.①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希望能得到原本(或底本),以便抄写在墙壁上。
22.D
23.甲文宋濂在贫寒中仍坚持抄书、求师,乙文家虽家境优渥,子孙仍“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启示我学习要勤奋、主动。甲文通过自身历激励后人,乙文“非鞭非笞”而用名句感化的教育智慧,我从中理解到言传身教和环境熏染的重要性。甲文“假借书”“执叩问”,乙文“写于东壁”,我在学习时用 AI等工具破解语言障碍,启示我要善于利用资源。学习过程中借助AI等工具培养思维,但对AI生成的内容,还要进行检验、筛选、内化并实践,启示我要独立思考,注重内化。
【答案】24.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实情;衰退;慢慢地
25.C
26.(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照诚心处理。
(2)敌军撤离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财物和牛羊,军队队形不整齐,于是又返回来偷袭他们。
27.两人都体现出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的特点。曹刿战前通过“小大之狱”强调取信于民,战时“三鼓而后击”体现军事智慧;曹玮故意“驱牛羊缓归”诱敌,利用“小憩足痹”战术,展现出对战场心理的精准把控。
【答案】28.B
29.A
30.A
31.①(翟汝文)听说(徽、钦)二帝陷没在敌军中,就召集五千士兵,疾行援救京城。
②翟汝文有了解人的审察能力,扶持年轻人,得到他赏识和提拔的人很多。
【答案】32.D
33.(1)绝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我确实比不上前人,不需要推究。
3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35.①有人构陷杨戏,然而蒋琬认为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②杨敏曾经诽谤蒋琬,蒋琬不予追究;③杨敏因罪入狱,蒋琬不存成见,使杨敏得以免除重罪。
36.可行。乙文通过展现蒋琬在政治生活中的宽容、智慧和责任感,体现了古人在政治领域的智慧和担当。符合本单元主题“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因此可以作为本单元的课外阅读材料。
【答案】37.B
38.A
39.C
40.(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2)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