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精选练习-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系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诗歌鉴赏精选练习-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系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7: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歌鉴赏精选练习-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系列
(2025·米易模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
【注】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同“叫”,这里指猿啼声升。
1.请结合全诗,评析颈联中“断”或“平”字的妙处。
2.尾联“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5·贵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①秋。轻解罗裳②,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③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④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③锦书:书信的美称。④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3.下列情境在两首词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
A.黄叶纷飞 B.大雁南飞 C.夕阳西下 D.明月满楼
4.两首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你参照第一首词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词人借景传达的情感。
示例:第一首词中借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致,传达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愁。
(2025·仁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出塞①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②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时年二十八岁。②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两句视听结合,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充满动感的边塞图景。
B.“西风吹老丹枫树”进一步渲染了塞外的荒芜,西风萧瑟,枫叶凋零,满目凄凉,无人可诉。
C.最后两句以问句形式,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营造出深沉、悠远、凄清的意境。
D.这首词虚实结合,上阕写虚,遥想塞外风光;下阕写实,描写奔赴塞外途中路过昭君墓的情景。
6.这首词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7.(2025·定西模拟)古诗词阅读。
云边阻雨
[宋]刘宰
蔷薇篱落送春阑[注释],笋葚园林早夏间。
牛背牧儿酣午梦,不知风雨过前山。
【注释】阑:残,将尽。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小文:这是一首描绘初夏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将我们带入一个美好的世界。
小逸:的确,诗中的蔷薇、竹笋、牧童和午梦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初夏田园画。“①   ”和“②   ”,昭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初夏的来临。
小文:全诗的显著艺术特色是“寓动于静”,让人在一幅优美的田园画中感受到春末夏初流动的色彩。最有情趣的是诗的后两句,牛背上的牧童沉浸在午后的梦中,不知风雨已经吹过了前面的山头,这一景象增添了田园生活的③   。
小逸:是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④   和对⑤   的热爱。
小文:嗯,这首诗确实展示了刘宰深厚的文学功底,文风淳古质直,难怪会广受后人赞誉。
8.(2025·庄浪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小语: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偶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首联诗人就回忆了(1)   。
小文:颔联又以“浮云”“流水”作比,“浮云”象征(2)   ,“流水”暗示(3)   ,形象地写出了分别之久。
小语:颈联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相逢的喜悦之情,又有(4)   。
小文:尾联又借用设问,点明了不肯归去的原因,即(5)   。
(2025·涪城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潮
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9.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描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时,涛声震天、浪花飞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写潮水仿佛因伍子胥的冤屈而激荡、怒号,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古人就据此确定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是诗人的感慨: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一唱渔歌过远村”则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10.“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2025·米易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②何事转③凄然④?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客心:自己的心事。③转:变得。④凄然:凄凉悲伤。
1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高适写于除夕夜的一首七言律诗。
B.本诗写了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C.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D.“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中,“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12.“寒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诗人的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5·玉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兴①
武元衡(唐)
杨柳阴阴②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③。
春风一夜吹乡梦④,又⑤逐春风到洛城⑥。
注释:①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②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③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④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⑤又:一作“梦”。⑥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了绵绵细雨轻柔地拂过杨柳枝条后,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深绿。
B.“残花落尽”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象,与后文的“流莺”共同营造出春去夏来的自然氛围。
C.前两句写景,第三句“吹乡梦”直指乡愁。春风如思乡者般传递故园春意,催生整夜乡思。
D.第四句“又逐春风到洛城”,用夸张手法写乡梦追着春风飘向故乡,显得轻盈灵动。
14.在诗歌创作中,“以轻写重”是一种通过轻灵浅淡的意象、语言或场景,承载深刻厚重情感或哲思的艺术手法。如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看似家常邀约,实则借“风雪欲来”的寒冷,反衬对人间温情的极度渴望。有人说:“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是“以轻写重”的典范。请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和情感这两个方面(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分析这一评价的合理性。
(2025·织金模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5.下列诗句最能表达本诗中“宦游人”的心境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D.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16.诗中“□”处,有人推测是“催”字,有人推测是“唤”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诗内容阐述理由。
(2025·凉州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南乡子”都是词牌名。
B.甲词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C.乙词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简洁明快、层次分明。
D.两首词都抒发了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处处扣“①   ”字来写:开篇壮怀激烈,梦中情景豪情万丈,结尾感叹②   ,更添悲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描绘了诗人远望神州大地,触景生情,“③   ”一词传达了词人对千古兴亡的无穷思绪;下阕词人怀古咏志,巧妙化用曹操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慨,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断”“平”二字写出了夜色的浓重,荒烟不是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缕缕荒烟和参差古木原是孤征途中的一丝安慰,却也被夜色吞没。这样写,又将诗人的乡愁推进了一层。(只鉴赏一个字即可)
2.“如何此时恨”是直抒胸臆,“噭噭夜猿鸣”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答案】3.D
4.第二首词中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深远的江野秋景图,表达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园的感情。
【答案】5.D
6.这首词寄寓的情感有:一是对塞外荒凉之景的感慨,如“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描绘出荒芜之景,体现词人感慨;二是对历史兴亡的幽怨,“从前幽怨应无数”暗示历史变迁的幽怨;三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思,“铁马金戈”暗指战争残酷,“青冢”借王昭君叹历史离乱。四是对深沉情感的感慨,“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以景衬情,表达出情感的深沉与凄凉。
7.【答案】送春;早夏;生动与趣味;喜爱和向往;大自然
8.【答案】曾经与故人共饮的美好时光;漂泊不定;时光流逝;年华逝去的伤感之情;喜爱自然美景
【答案】9.C
10.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更能表现钱塘江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如喜欢“千家吼”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1.A
12.“寒灯”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诗人的心情“转凄然”的原因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内心孤独寂寞;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答案】13.D
14.示例:“以轻写重”体现在:(1)手法上:用“春风吹梦”“逐风到洛城”的拟人化描写(轻),将乡愁化作可随风飘送的梦境,举重若轻。对比之下,更凸显游子乡愁的深沉与诗意;(2)情感上:“一夜”写梦醒之快,暗含思乡之切,“又”字暗示多年漂泊的无奈(重),厚重情感藏于轻盈语言中。对比之下,更凸显游子乡愁的深沉与诗意。
【答案】15.B
16.示例:催。“催”为催促之意,以拟人的手法,写江南和暖的天气催促黄莺啼鸣,描绘了江南二月春鸟欢鸣的场景。“催”字也更能表现出江南早春的生机勃勃。
【答案】17.B
18.壮;壮志难酬;悠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