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麻雀》片段,回答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尖锐 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 保护)着小麻雀,想(救助 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用“石头”比喻 ,突出了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选文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 ;结果是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
4.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下来。
阅读理解。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5.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一个班的“拼搏”小组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①爸爸为什么说他们一老一少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呢?
②文章开头写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为什么一直写“我”和一位老爷爷一起爬呢?
③文中的“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这三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你认为是从哪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呢?
7.“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文中只用了一句话进行描写,却很形象,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8.他们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什么力量?
课外阅读。
少年的愧疚
我至今对一只鸭子怀有深深的愧疚。
那是一年夏天,我和堂哥一起到房前的沟渠里去钓鱼。印象中,那天,鱼不怎么吃钩。我和堂哥就带着鱼竿往家走。据说,用麻油和面,可以做鱼饵,这样能钓更多的鱼。麻油何其宝贵,但是,我一想到鱼比麻油的味道更鲜美,就瞬间说服了自己。
我们跑进厨房,倒了一小勺麻油,正要和面的当口,听见外面鸭子嗄嗄的叫声,跑出来才发现,那只贪嘴的黑鸭子吞了鱼钩,我恐慌极了,忙拽着鱼钩向外拉,鱼钩上挂着的蚯蚓还在,上面的倒刺勾住了鸭子的舌头,拔出来时,鸭子已经不行了。
我残害了一只偷嘴的馋鸭。
那天晚上,母亲把那只鸭子烧水拔毛,炖了,鸭肉很肥,很香。我却一口也没吃。我觉得,它是因我而死的。
误杀那只鸭子的那个傍晚,我一个人在门前的沟渠旁发呆很久。
想哭,但眼泪始终没有落下来。
9.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A.时间先后 B.事情发展 C.方位变换 D.移步换景
10.请概括作者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在括号里。
愉快→( )→( )→痛苦
11.画“ ”的句子中,作者听到了 ,看到了 ,心里 ,这个句子表现出了“我” 的心情。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短文中妈妈、堂哥是次要人物,但不可或缺。( )
②“发呆、想哭”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孩子因误杀小动物后充满愧疚的心理,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 )
③作者写钓鱼的事是为了给后文写鸭子不幸遇害做铺垫。( )
④“我”不吃炖鸭肉是因为“我”喜欢那只黑鸭子。( )
13.对于童年时作为玩伴的小动物,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短文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溜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呢!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我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 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不是吗?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4.“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15.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了?
16.你怎样理解文中“椅子”的含义?( )
A.“椅子”就是“我”溜冰时可以扶着和坐着休息的用具。
B.“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17.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短文
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19.文章按照 的顺序讲述了和尚怀丙的故事。
20.请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议论纷纷:
21.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写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22.文中划线句子属于 描写,从中,你能感受到怀丙有( )的特点?
A.自信 B.自负 C.自谦
23.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写后面7只铁牛是怎么捞上来的?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要启程了
我要启程了。
妈妈,你却哭了。
我要启程了。昨天黄昏时我告诉你,说天边飞过一队大雁,你默默凝视着我,为什么目光里竞闪过一丝黯然?今天早上,我把自己在雁阵里的位置指给你看,你却哭了,问:“为什么不能晚点儿……比如说明天……”
心永远属于你,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我要启程了,因为我是雁。我要启程了。小木屋里昏黄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你坐在我的床头,就像守护我小时候那只旧摇篮。一定是想起了那些雨横风狂的夜晚,想起了那裹在黑暗里的严寒,想起了你怕雷声的小雏雁是怎样颤颤着紧偎在你的身边……一定是想起了你曾注入给他的一切,生命、青春和勇敢;想起了他给你带来的一切,幸福、未来和尊严……一定是想起了那条路,那条你没能飞完的路,又要由一双更有力的翅膀,铺向金秋的蓝天……是的,一定是想到了这一切,因为妈妈哭了。
我要启程了。是怕打湿我的双翼吧,你转过身,悄悄地擦去泪珠,最后又叮嘱我,别忘了回家的路……
放心吧!妈妈。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也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你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能为你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我要启程了。再见吧,妈妈。
24.“我要启程了”是指 。
25.“我要启程了”,妈妈却“哭了”这是因为 。
26.“我要启程了”在文中的反复出现表达了 。
2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哪些赞美母亲的诗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五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锋利 掩护 拯救 2. 老麻雀 老麻雀动作的迅猛、救子心切、不怕死。 3. 事情发展 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 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的母爱的力量 4.老麻雀,你是优秀的妈妈,为了小麻雀的安全,你不顾自己的安慰,毅然的从树上下来用自己的身躯挡在小麻雀的前面,小麻雀有你这样的妈妈,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
【解析】1.考查选词填空。
“尖锐”和“锋利”是近义词,但具体用法不一样。
“尖锐”指人、事或物的表面给外部世界一种外在的印象。
“锋利”指某个物比较尖比较薄,容易刺穿划破别的物品,在这里形容猎狗的牙齿,用锋利更贴切。
“掩护”和”保护”,“掩护”一般是指在敌人来时,在某人身后保护,而“保护”指尽自己的努力爱护、照顾。在这里遇到了猎狗这个敌人,老麻雀需要来保护小麻雀,选“掩护”更贴切。
“拯救”和“救助”,“拯救”是褒义词,多用于好的方面,而“救助”多指从物质上进行拯救和援助,所以选择“拯救”。
2.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从“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可知,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老麻雀是本体,喻体是一块石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动作的迅猛、勇敢、为保护孩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身外。
3.考查对文章情节发展顺序的掌握。
本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来写,结构清晰,经过即文章重点刻画的内容,本文中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是重点内容,以猎狗的后退作为故事的结局。
从“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可知,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
从“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可知,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的前文是“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动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据此可知,这种“力量”指的是一种无私无畏保护小麻雀的伟大母爱本能。
4.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本文虽然题目为“麻雀”,但是却重点在借助麻雀来写母爱。所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可以去夸赞对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子心切的感叹,还可以去猜想下小麻雀被救后对妈妈的感谢。
5.主要写了“我”跟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6.①是从爸爸的角度提出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③从大家的角度提出的。 7.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几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8.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解析】5.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通读短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我”跟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6.本题考查阅读策略的掌握。
根据题目要求,是分析以下三个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来提问的?可以从课文内容来提问,可以结合课文的写法来提问;也可以针对文中的人物角色来提问;这三个问题我认为:①是从爸爸的角度提出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③从大家的角度提出的。
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从文中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几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可看出“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通读短文可知,他们这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9.B 10. 恐慌 愧疚 11. 鸭子嗄嗄的叫声 那只贪嘴的黑鸭吞了鱼钩 恐慌极了 担心鸭子遇害而着急害怕 12. √ √ √ × 13.像家人一样平等对待,关心保护他们,尊重生命。
【分析】9.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
C、D两项是写景文章的写作手法,所以首先排除。时间顺序的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事情发展顺序是以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从本文开始部分作者说“我至今怀有对一只鸭子的深深愧疚”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以写事为主,所以选B项。
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情的变化。
我们可以对短文进行分析,“我们”钓鱼、换鱼饵的时候心情是愉快的。当黑鸭子误食鱼钩时,文中写“我恐慌极了”,这是当时的心情,所以第一个括号里填写“恐慌”。从黑鸭子不幸死掉后“我”不吃鸭肉、发呆的表现,可以分析出这是因为“愧疚”,因为“我残害了一只偷嘴的馋鸭”,第二个括号里填写“愧疚”。
11.本题考查对语段分析理解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听到的”自然是声音,所以第一个空填写“鸭子呱呱的叫声”;“看到的”是发生的事情,所以第二个空填写“那只贪嘴的黑鸭子吞了鱼钩”;“恐慌极了”是心情,所以填写在第三个空。这些内容表现出了一个少年担心鸭子遇害而着急害怕的心情。
1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法特点的能力。
第(1)题是考查记叙文的要素,第(2)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第(3)题考查段落作用,第(4)题考查分析人物情感。前两个小题通过认真阅读短文,很容易判断都是正确的。第(3)题考查段落作用,我们认真阅读短文,思考作者写钓鱼的事的目的,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为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正确。第(4)题中“我”不吃炖鸭肉是因为对黑鸭子感到愧疚,不是因为“我”喜欢那只黑鸭子,所以是错误的。
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我”的愧疚是因为“我”误杀了一只鸭子,表现作者对小动物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从而表达了希望人们关心保护动物的美好心愿,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答案:像家人一样平等对待,关心保护它们,尊重生命。
14.“我”初学溜冰时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通过椅子来帮助“我”掌握溜冰的技巧,尽快学会自己溜冰。 15.因为借助椅子学溜冰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地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在冰上自由滑行。 16.B 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18.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学会独立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可以得出“我”初学溜冰时,老师给“我”一把椅子是因为“我”初学溜冰时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通过椅子来帮助“我”掌握溜冰的技巧,尽快学会自己溜冰。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 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不是吗?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可以得出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又把椅子搬走是因为借助椅子学溜冰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地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在冰上自由滑行。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可以得出文段中“椅子”的含义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结尾内容的分析。
结合整段文字的内容,通过描写我学滑冰从借助椅子到离开椅子的过程,点明文章的主旨人只有靠自己才能成功,而其他人是不可能永远支持我们的,所以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几个字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原文的内容: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可以得出短文告诉我们的主旨围绕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学会独立而坚强地面对生活这个方面来回答即可。
19.事情发展 20.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文中指人们正在讨论如何把铁牛捞起来,大家意见不一。 21.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把岸上的铁牛冲走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最后把铁牛一只只捞了回来。 22. 语言 A 23.作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主要事情写得很详细,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详略得当。
【分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
文章主要写了怀丙用水的浮力,把几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有一回黄河发大水,把岸上的铁牛冲走了,时间:宋朝时候,经过: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结果:最后把铁牛一只只捞了回来。由此可知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和尚怀丙的故事。
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议论纷纷,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结合第二段内容“人们正在议论纷纷”及其上下文理解即可。
2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学生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况即可。故事的起因:有一回黄河发大水,把岸上的铁牛冲走了,时间:宋朝时候,经过: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结果:最后把铁牛一只只捞了回来。
2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分析。
划线句子是怀丙和尚说的话,属于人物的语言描写,从“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以看出他的自信,故选A。
2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区分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文章主要内容是事情的经过,需要详写,后面7只铁牛是故事的结果,一般是略写,这样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4.离开妈妈去锻炼自己,开始独立生活 25.母亲担心孩子独身在外不能照顾好自己,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26.作者对母亲的爱和赞美 2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分析】2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我要启程了”是指“我”要离开家乡独立奋斗。
25.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我要启程了”“妈妈却哭了”,这是因为妈妈担心“我”。母亲担心孩子独身在外不能照顾好自己,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26.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我”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
27.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
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回答即可。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