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片段阅读。
走月亮(节选)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文中加点的“它”指的是( )
A.稻田 B.沟水 C.菜地
2.文中画“——”的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通过文中“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稻谷就要成熟了”,我能想象:夏天,“我”和阿妈 。
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5.选文写了作者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在文段中找出写实景的句子画上“____”,找出作者的想象和联想的句子画上“ ”。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7.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8.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 ) ( ) ( )
9.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
A.从近到远的 B.从远到近的
10.这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1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夸张
12.语段中把浪潮比 、 和 。
13.描写大潮声音的词语有: 。
14.把描写大潮样子的语句画上“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下雪的声音
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息凝神,还是会听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着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15.解释下面的词语。
屏息凝神: 。
16.全文采用第 人称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就好像作者在跟我们促膝谈心。
17.仿写第8、9自然段。
下雪的声音,好像 。
下雪的声音,好像 。
18.“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外阅读。
人类和大自然
谁会置疑呢?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
大自然不但有母性的一面,也有父性的一面。大自然的母性呈现为慈眉善目,包容温柔,无私施与;父性,则表现为大自然的威严,大自然的金刚怒目,乃至对生灵的毁灭性打击。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 )、( )乃至( )大自然。大自然的母性,是在一线的,是无私施与的,更似天经地义的。事实上,大自然的父严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常常退居二线,表面上给你的,还是风平浪静,_____,是由于人类过分的巧取豪夺总是屡屡得手,父性因而已被母性所掩盖。
今天的人类--总是淡视、漠视大自然父性,乃至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
任何事情都不会空穴来风。随着人类手里拿上科技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大自然原来具有的神秘面纱已被一层层揭开。对大自然丧失一份敬畏,大自然多增加一份施与,伟大的人类,对大自然就势必增多一份不设防。
即使发生如此之大的海啸,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警醒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呢?
19.用“√”表示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正确的句子。
①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享受)、(索取)乃至(掠夺)大自然。( )
②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索取)、(享受)乃至(掠夺)大自然。( )
③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掠夺)、(索取)乃至(享受)大自然。( )
20.在“——”线上选填合适的关联词。
①而且;②或者;③所以;④但是
21.根据词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并写下来。
①一次次都达到了目的。( )
②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
22.仿照例句”总是淡视、漠视大自然父性,乃至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你能试着用”乃至“说一句话吗?
23.将下列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谁会置疑呢?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
课外真题拓展阅读。
童年的小月亮农作物 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记得那时白天我们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把玉米捡拾到地排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地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儿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的是豆地,农村人种它主要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成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我们停了车,来到豆地里,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地用镰刀把它割下,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2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兴奋——( ) 调皮——( )
迅速——( ) 干脆——( )
25.写出两个带“月”的四字词语。
26.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7.“娘,该是中秋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28.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 ,这里的“小月亮”寄托了作者对 。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B 2.设问 3.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稻田 银毯 4.在夜晚听着小蛐蛐和小青蛙的叫声,感受着月亮柔和的光芒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把握。
根据文段中“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可知,“它’指的是沟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这句话提出问题,又进行了回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阅读文段可知,“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月光镀亮的银毯”,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稻谷成熟时,稻田的金色光泽与月光的银白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片美丽而宁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丰收景象的热爱和向往。
4.本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文中“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稻谷就要成熟了”写出了春天有哪些景物,作答时可以联系夏天都有哪些景物进行描写,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流畅。
夏天,“我”和阿妈在炽热的阳光下忙碌而快乐。油菜已结籽,我们收割完,田野间弥漫着成熟的气息。随后,我们满怀希望地种下水稻,汗水滴落在湿润的泥土中,仿佛能听见稻谷悄悄生长的声音。
5.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6. C B 7.喜爱繁星
【解析】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从文中“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可知,这句话写的是夜晚的天空的景色,是写实的句子。句子“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中“好像看见”、“仿佛看见”、“仿佛听见”都可以看出是作者在看到天空的繁星之后引起的想象。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1)这句话通过三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突出了海上夜的特点,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C。
(2)句子中“眨眼”“说话”赋予星星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
7.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分析。
句子“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一种温馨、甜蜜、幸福的思想感情。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睡在母亲怀里的小孩子,体现了他在星空下感受到的宁静与安心,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向往。
8. 犹如 如同 好像 9.B 10. 形状 声音 11.CD 12. 白线 水墙 战马 13.山崩地裂 1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解析】8.本题考查找近义词。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犹如”“如同”“好像”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都是非常相像。
9.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读段落,从“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可知,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故选B。
10.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
读段落,从“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文章描写了大潮的形状;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这段话又从声音的角度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1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读画曲线句,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可知,作者将浪潮比作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浪潮的声音之大。
12.本题考查语段的理解。
从语段中“那条白线”“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可知,作者分别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
13.本题考查找关键词语。
读语段,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语段描写大潮声音的词语是山崩地裂,意思是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
1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读语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浪潮由细到粗的景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浪潮开始翻滚的壮观景象;“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写出了浪潮高涨,浩荡奔腾的样子。将这几句话画出来即可。
15.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做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担心不能完成的神态。 16.二/2 17. 虫子在窃窃私语,诉说着春天将要到来的消息。 妈妈的疼爱,用温暖的怀抱拥抱着你。 18.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完成本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也可以运用拆词法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屏息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做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担心不能完成的神态。
16.本题考查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读起来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她/她们,他/他们,它/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客观。
本文运用的是第二人称,使人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就好像作者在跟我们促膝谈心。。
17.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仿写修辞、句式、结构等等。
文章第8、9自然段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在仿写的时候也要用上相同的修辞手法。
如:下雪的声音,好像轻柔的音乐细细地在空中回荡,让人遐想。
18.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
完成本题,需要对句子和文章进行深刻理解,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代表着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饱含着对大自然这些奇景的热爱之情。
19.①(√) 20.② 21. 屡屡得手 天经地义 22.上课时间喧哗、吵闹,乃至跑上讲台捣乱,这就是过去我们班的自习课情况。 23.谁也不会置疑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
【解析】19.考查词序排列。
享受,享用;受用。
索取,指要求得到;讨取。
掠夺,(动)抢劫;夺取。
由语境由……乃至……可知是递进的关系,一词的程度比另一词的程度要深。故选①。
20.考查关联词。
或者: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详细阅读文章这句话,前面说严父是存在的,后面又说人类总是屡屡得手,可知表面给你的风平浪静和人类的过分强取豪夺是并列的关系,最后导致父性已被母性所掩盖。因此用“或者”连接。
2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①屡屡得手:一次次都达到了目的。②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
22.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分析“乃至’的含义,再进行仿写。“乃至”:以至于、甚至的意思由此在仿写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语境的程度是慢慢加深的,一般是不好的情况或者状态。例如环境的恶化,班级课堂纪律都可以。
23.考查设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设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把“会”改为“不会”,再去掉语气词“呢”,问号变句号。把陈述部分自然连接起来。
最后整理句子:谁也不会置疑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
24. 忧伤 乖巧 缓慢 迟疑 25. 披星戴月 猴年马月 26.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 27.娘,我们该煮豆子、玉米吃了吧! 28. 豆子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反义词的理解与识记。
兴奋: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反义词可以是:恼恨、惆怅、疲劳、萎靡、消沉、惊慌等。
调皮:意思是指爱玩爱闹,不听劝导;狡猾 。反义词可以是:文静、听话、驯服、老实、驯顺。
迅速:速度非常快。反义词可以是:迟缓、缓慢、迟慢、磨叽。
干脆:爽快;直截了当。反义词可以是:犹豫、罗唆、罗嗦、拖拉。
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与分类。
带“月”的四字词语有:长年累月、日积月累、星月交辉、吴牛喘月、披星戴月、寒冬腊月、众星拱月等。
26.本题考查学生查找比喻句的能力。
本题答案不唯一,例如: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这是本文最后一句,将豆子比作了小月亮。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本句在文章的第一段,通过查找这个句子能找到下文的“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再结合第一段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知道“娘,该是中秋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娘,我们该煮豆子、玉米吃了吧!
28.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最后两句“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知道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豆子,这里的“小月亮”通过“豆子”联系到“过中秋时母亲弄一些好吃的”的事情,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