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外阅读。
材料一:
关于火星你了解多少?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我国古代将它称为“荧惑星”。
☆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之一。
火星和地球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四季: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约有66度1分的倾角,有四季更替。
☆自转周期: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37分,和地球的昼夜长短基本相同。
☆大气:远比地球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96%),氧气含量极少。
☆温度: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零下五六十摄氏度,所以昼夜温差很大。
材料二:火星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竖立在前端的桅杆,顶端的方形设备就像机器人的脑袋。而设备上的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车的“眼睛”,上面有帮助火星车避开障碍进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还有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
火星车上还装有几个“翅膀”,就像一只展翅飞舞的蝴蝶。专家介绍,和玉兔号月球车一样,火星车的能源获得也是依靠太阳能,而这几个翅膀正是太阳能电池板。此外,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
材料三:火星探测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遥远的距离。月球离地球最近时约为36万千米,而火星距地球最近时也有大约5500万千米。月球探测器飞到月球的时间最快也要四五天,而火星探测器飞到火星的时间一般约7个月,所以对发射、控制、通信等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火星上着陆也并非易事。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时,能接收到的遥测信号十分微弱。当它运行到火星背面时,在地球上便无法准确获取其相关参数,通信延时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火星着陆过程完全需要探测器自主完成。探测器进入大气后,以极高的速度“撞”向火星,需要通过多种措施逐级减速,才能安全着陆,过去许多探测器都在这一阶段功亏一篑。
即使能成功降落,火星探测器还要接受复杂、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火星的大气密度远低于地球的大气密度,因而辐射严重,沙尘暴也很大。2018年,美国“机遇号”火星车就是因沙尘暴而停止了工作,于2019年2月被宣布“死亡”。
1.如果你想了解火星车的外形和功能,需要阅读材料 ;如果你想向同学介绍一下火星,需要阅读材料 ;如果你想知道探测火星面临哪些挑战,需要阅读材料 。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火星是类地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9。
B.火星的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有四季变化。
C.火星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与地球几乎一样。
D.火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荧惑星”。
3.阅读材料二可知,火星车的“眼睛”是全景相机和 ,“翅膀”是 。除了这些,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 和 。
4.阅读材料三,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三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探测火星的难度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资料
瓶盖上的童年
①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全程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②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不能指望父母会花钱买玩具。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我们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男孩子滚铁环、玩弹弓、弹玻璃球……女孩子玩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花样很多,玩得也很开心。
③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回家小住,带回来一副中国象棋。那泛着光泽的圆润的棋子,那调兵遣将的气魄,那铿锵有力的声响……让我们十分羡慕和向往。永然的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那副可爱的象棋。
④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寻觅象棋,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⑤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得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一种麦芽汁发酵饮料,2角钱一瓶,大人们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永然从他当老师的父亲那里找来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我们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⑥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⑦由于人多,大家都想玩,我们就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房顶上、门洞里……肆无忌惮、快快乐乐地玩着我们的象棋。尽管还不懂“别马腿”,尽管还不会“连环炮”,没关系,我们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有自己的套路,只要高兴就行;棋子丢了、坏了,不要紧,我们再找个瓶盖就行了。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不再痴迷于下象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在这样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⑧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寻找。
5.如果阅读目的是“学习象棋的制作”,应重点关注的是第( )段。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6.作者和小伙伴们制作象棋的直接原因是( )
A.生活在农村 B.家里非常穷
C.爱玩的天性 D.象棋被带走
7.“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我们”痴迷于玩象棋。
B.“我们”没有玩具玩,只能玩象棋。
C.“我们”喜欢待在永然家。
D.“我们”怕永然的叔叔带走象棋。
8.本文的情节“找瓶盖自制象棋”应处于( )
①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②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③永然的叔叔带走象棋→④和小伙伴们下象棋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9.请联系本文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寻找”的理解。
10.通过本文,我们体会到了制作象棋的乐趣,你自己亲手制作过什么东西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你制作东西的感受。
课外阅读。
蚂蚁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自身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1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1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2)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和 这样两种精神。
15.“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1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课内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7.读选段,借助关键句概括天体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填入方框内。
18.选段中加点的“至少”能去掉吗?为什么?
19.读选段中的内容,可以解决下面哪个疑问?( )
A.其他天体上有没有生命存在?
B.其他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C.其他天体上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呢?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竹节人》节选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了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20.“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说明 ,“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是因为 。
21.“虎视眈眈”在文中指 。
22.老师看出的“破绽”不包括( )
A.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观战”。
B.给课本竖起来,给自己玩游戏打掩护。
C.后面的同学恨不能亲自动手玩游戏。
23.用“ ”画出具体描写“意兴依然不减”的句子。
24.请展开想象,描写竹节人“打仗”时的动作和场面。
阅读《故宫为何不积水》,完成答题。
故宫为何不积水
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过程,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均超过了2012年“7 21”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持续大雨,往往使各地的现代化城市排水网络遭受重创,“城中看海”的情形频频出现。可是,近600岁的故宫却为何能不内涝?故宫的排水系统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其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果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历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雨量多大,并无积水之弊。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42个。雨水进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善,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螭首龙头孔中流出,小而时如冰柱,大而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的景象,蔚为壮观。三台而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果涵洞接通千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故为紫禁城的智慧营造而感到骄傲。更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使紫禁城的排水功能永葆青春。
(作者 单霁翔)
25.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
A.下暴雨的时候,故宫没有积水的原因 B.现代化城市的排水系统
C.大暴雨后的紫禁城 D.故宫人的智慧
26.第1自然段从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过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A.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为了说明北京遭受了罕见的暴雨灾害。
C.点明北京这场暴雨发生的时间及雨量。
D.为了介绍“千龙出水”这样难得一见的场景。
27.下列不属于“故宫不积水”自身原因的一项是( )
A.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非常强大。
B.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其整体走势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C.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
水网络。
D.为保证故宫排水设施的完好和通畅,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坚持排水设施的专项巡查。
28.要了解故宫的排水系统类型,应该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可以知道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 、 、 。
29.第5自然段中画“ ”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0.阅读本文,你对将来的城市规划有什么想法?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二 一 三 2.C 3. 多光谱相机 太阳能电池板 磁场探测仪 气象测量仪 4. 第1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火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 材料三从火星与地球的距离遥远、探测器着陆时的艰难以及火星复杂、恶劣的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探测火星的难度。
【解析】1.考查材料理解。
材料一介绍了火星的基本情况,以及火星与地球的不同。
材料二介绍了火星车的基本情况。
材料三介绍了火星探测面临的问题。故如果你想了解火星车的外形和功能,需要阅读材料二;如果你想向同学介绍一下火星,需要阅读材料一;如果你想知道探测火星面临哪些挑战,需要阅读材料三。
2.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材料一图表内容,可知火星是类地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9。说法正确。
B.根据材料一“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约有66度1分的倾角,有四季更替。远比地球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96%),氧气含量极少。”,说法正确。
C.根据材料一“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约有66度1分的倾角,有四季更替。”“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37分,和地球的昼夜长短基本相同。”可知说法错误。
D.由材料一“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我国古代将它称为“荧惑星”。”可知说法正确。
3.考查根据材料填空。
根据材料二“而设备上的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车的“眼睛”,上面有帮助火星车避开障碍进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还有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可知,火星车的“眼睛”是全景相机和多光谱相机。
由材料二“火星车的能源获得也是依靠太阳能,而这几个翅膀正是太阳能电池板。此外,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可知“翅膀”是太阳能电池板,除了这些,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
4.考查内容理解。
(1)考查说明方法。
“月球离地球最近时约为36万千米,而火星距地球最近时也有大约5500万千米。”是列数字。
“月球探测器飞到月球的时间最快也要四五天,而火星探测器飞到火星的时间一般约7个月”作比较。
可知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全面细致地介绍了火星距离地球远,以及火星探测的高技术要求。
(2)可以根据段落的中心句进行概括。
第一段围绕“火星探测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遥远的距离。”在写;第二段围绕“在火星上着陆也并非易事。”在写;第三段围绕“即使能成功降落,火星探测器还要接受复杂、恶劣的环境的考验。”在写。可知是从火星与地球的距离遥远、火星上着陆、火星复杂、恶劣的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探测火星的难度的。
5.C 6.D 7.A 8.D 9.作者童年时虽然物质匮乏,但能够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还能自己制作象棋,童年不缺乏快乐。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仍会有遗憾,因此只有我们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快乐才会与我们相伴。 10.示例:我自己制作过风筝。在爸爸的指导下,我拿着准备好的竹条、无纺布、绳子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由于我是第一次尝试亲手制作,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做了好久才做好。中间我有好几次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最终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天空,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解析】5.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根据文中的关键语句“用什么做棋子呢”“用什么做棋盘呢”可知文章第⑤、⑥自然段介绍了“象棋的制作”。故答案选择C选项。
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那副可爱的象棋”“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琢磨谁家有象棋。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可知作者和小伙伴们制作象棋的直接原因是“象棋被带走”,故答案选择D。
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联系上下文,“那几天”指的是作者和小伙伴们杠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对象棋十分的痴迷,“杀几盘”指的是玩象棋。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痴迷于玩象棋。答案选A。
8.本题考查文章脉络的理解与掌握。
“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在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永然的叔叔带走象棋”也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和小伙伴们下象棋”在文章的第⑦自然段,而“找瓶盖自制象棋”在文章的第⑤、⑥自然段。故“找瓶盖自制象棋”这一情节应处于③④之间。答案选择D。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讲述了小时候家里穷的作者和小伙伴们自力更生,制作了象棋自娱自乐的故事。再结合句子“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可知文章的主旨是:不管贫富,关键是要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快乐或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快乐地生活。
10.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时要有具体的人物、事件。
例如:小时候几个小伙伴摆开两张四脚板凳,加上一块木门板,就当是乒乓球台,一起打乒乓球。
11.jǐ tī 12.如果……就
不是……而是 13.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14. 蚂蚁如果不抱成团,将无一幸免;抱成团后,里面的蚂蚁却可以活下来。抱成团是种自我保护措施,所以说是一种智慧。 协作 自我牺牲 15.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16.我想到了抗震救灾的战士们,他们不顾危险,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怕苦、不怕累,日夜不停地战斗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完全不考虑自己,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解析】1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山脊(jǐ):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千里之堤(dī):千里长的大堤。
12.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
结合⑤自然段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与“会全军覆灭”之间属于“假设关系”,因此,空格处可填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即填写为: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灭。
通过阅读第⑧自然段有空格的句子,“体积”与“精神”这两个词语之间本来是不存在相关性的,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就要用表示选择关系,有“两者必居其一”的关系,故使用:“不是……而是……”。即填写为: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
13.本题考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文中的这句话: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是一个反问句,把它改为不含问号的句,但意思不变,就是改成陈述句。其方法:在句中的“有”前边加“没”,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改为: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14.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1)结合“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可看出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牺牲了外面一层的蚂蚁却使更多的蚂蚁活了下来,避免全军覆没。所以说“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2)结合“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可知,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15.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可知答案,即能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16.本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如:《蚂蚁》的故事让我想到了环卫工人,虽然她们很卑微,可她们的工作光荣而伟大。她们起早贪黑地打扫街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换来了街道的卫生和城市的整洁。因此,我从内心里敬重环卫工人。
17.适合的温度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足够的光和热 18.不能去掉。“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最少要有这几个条件,去掉“至少”就表示可以只有这几个条件,不准确。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9.B
【解析】17.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段写了天体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可知第一个条件是需要有适合的温度;由“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可知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必要的水分;由“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可知第三个条件是要有适当成分的大气;由“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可知第四个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18.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至少”的意思是表示最小的限度。再结合语句分析“至少”在句中的作用,“至少”一词说明了生命存在的条件除了以下必须的四点外还应该具备一些辅助条件。因此去掉“至少”一词语言不严谨,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9.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段主要写了天体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所以可以解决“其他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这个疑问。选B。
AC提出的疑问不能解决,文段没有解决“其他天体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和“其他天体上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呢?”这两个问题。
20. 同学们玩得非常入迷 怕被老师发现 21.老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盯着我们,伺机将不听课的同学揪出来 22.C 23.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 24.竹节人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打杀起来。左边的“金钩大王”挥动双钩,气势汹汹;右边的“齐天大圣”手握金棍,不断进攻。双方兵器交接,围观者也是大声呐喊助威。
【分析】20.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句子“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是因为下课的时候玩竹节人,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说明他们玩的非常入迷。“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出现在第二段,是上课期间同学们玩竹节人,他们桌上玩着,但是嘴里不便喊叫,因为怕被老师发现。
21.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虎视眈眈出现在第三自然段,意思是形容贪婪而凶狠地盯着。文中指老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盯着我们,伺机将不听课的同学揪出来。
22.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破绽”在第三自然段,句子“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结合前后文可以知道上课的时候有学生玩竹节人,后面的同桌在看他们玩游戏,但是动作过于明显,就被老师发现了其中的蹊跷,破绽不包括他们恨不得自己动手玩游戏,他们只是看游戏太过入迷。
23.此题考查句子的检索能力。
从句子“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可以看出具体描写意兴不减的句子是“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
24.此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从文中观看者的描述“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可以看出斗竹节人的场面热闹非凡,写的时候写出斗竹节人时的热闹场面即可。
25.A 26.A 27.D 28. 四 建筑排水 地表径流 地下暗沟 29.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排水功能不仅能够应对各种降雨量,而且还能形成各种引人注目的景观。 30.在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对排水系统进行精确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可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经验,使城市规划完善合理,以有效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2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内容是故宫不积水的原因。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段到第四段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解释了原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下暴雨的时候,故宫没有积水的原因。
26.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段的作用。
从“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过程,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均超过了2012年“7 21”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可知,第1自然段从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过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果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可知,“为保证故宫排水设施的完好和通畅,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坚持排水设施的专项巡查。”这不属于“故宫不积水”自身原因。
2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可知,要了解故宫的排水系统类型,应该重点阅读第四自然段,可以知道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
2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雨水从螭首龙头孔中流出,小而时如冰柱,大而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的景象,蔚为壮观。”句子把雨水比作冰柱、白练,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排水功能不仅能够应对各种降雨量,而且还能形成各种引人注目的景观。
30.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迁移能力,可结合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示例:城市建设规划时,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明暗结合人工排水网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