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21: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崇祯(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 喃喃(   )
铺毡对坐(   ) 与余舟一芥(  ) 拏一小舟(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
(3)上下一白
(4)余拏一小舟
(5)拥毳衣炉火
(6)独往湖心亭看雪
(7)惟长堤一痕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是金陵人,客此
(10)及下船
3.一词多义。
(1)是 是日更定矣 ( ) 是金陵人(   )
(2)更 是日更定矣(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3)一 上下一白(  ) 长堤一痕(     )
(4)白 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
(2)客此(         )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B.崇祯五年,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也属帝王年号纪年法。
C.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三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下面文句所用写景方法相近的一项是 (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文末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画龙点睛,突出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同时,也用这份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个人心中淡淡的愁绪。
D.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8.默写填空
(1)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心亭看雪》中以舟子的话结尾,点出文眼“痴”,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题型默写)古人笔下的志趣理想,常表达得比较委婉。如《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忧乐观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湖心亭看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则是借一个世俗人之口表达自己超群脱俗的志趣。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 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上下一白 (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4)及下船 ( )
11.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赏析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客此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乙】
刘伯川,家富而轻财,年四十,有田数千亩。一日,悉散予其亲闾,并臧获①一切遣去,独与其妻处。敞庐数楹旦暮饘②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邑人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二子皆其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酣,伯川命各赋诗言志。
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③。
士奇赋云: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④。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伯川顾士奇,笑曰:“寒士,寒士,鼎鼐⑤器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子其勉之。惜予不及见也。”后士奇果官至少师⑥,皆如伯川言。
(节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②饘(zhān):浓稠的粥。③绿衣郎:指新科进士。④琼瑶:比喻似玉的雪。⑤鼎鼐(nài):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⑥少师:从一品, 掌佐天子。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雪霁酒酣 (2)顾士奇
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敝 庐 数 旦 暮 饘 粥 而 已 平 居 不 与 俗 人 接 然 善 观 人
19.刘伯川与张岱皆非俗人,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各自“不俗”的体现。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④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ɡ):对坐下棋。④怀远:人名。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僧澄波善弈/不知其善也
B.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C.又复大作/复前行
D.合同而化/而伯乐不常有
2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顷 之 又 有 曳 杖 声 从 云 中 来 者 /则 老 僧 怀 远 抱 诗 集 尺 许 /来 索 余 序
22.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答案
1.zhēn ɡēn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nán zhān jiè ná 2.(1)消失 (2)白汽弥漫的样子 (3)全,都 (4)撑(船) (5)裹、围 (6)独自 (7)只有 (8)还
(9)客居此地 (10)到,等到 3.(1)这 表判断 (2)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还 (3)全 数词,一 (4)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4.(1)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2)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5.C 6.C 7.B 8.(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1)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2)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3)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10.绝:消失 一:全 强:勉强,尽力 及:等到
11.(1)(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哪还能遇见(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12.①点出了作者的形单影只。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④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亭上奇遇埋下伏笔。
13.白描手法。借助“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舟中之人,按照由面到点、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顺序勾勒出来,描绘出一幅颇具意境的湖山雪夜水墨画,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境界。
14.①用舟子的话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②点明文章主旨,包含对“痴”的赞赏。
15.(1)消失。(2)尽力。(3)客居。 16.(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17.(1)尽兴地喝酒。(酒喝得很畅快。泛指,尽兴,畅快。)(2)看。 18.敝庐数楹/旦暮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 19.张岱:寒冬雪夜去湖心亭看雪。
20.C
21、顷 之 /又 有 曳 杖 声 从 云 中 来 者 则 老 僧 怀 远 抱 诗 集 尺 许 来 索 余 序
22.【甲】文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乙】文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