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期中(第1-2章)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期中(第1-2章)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3: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第1-2章)重难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如图,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两点在格点上,请在图中格点上找到点C,使得的面积为2.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2.若一个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分别是和,则的值为( )
A. B. C. D.
3.如图,下面是三位同学的折纸示意图,则依次是的( )
A.中线、角平分线、高线 B.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C.角平分线、高线、中线 D.角平分线、中线、高线
4.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 B. C. D.
5.如图,,且,则的长为( )
A.1 B.2 C.5 D.6
6.如图,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中取三边中点,以虚线为折痕折叠纸片,若三角形纸片的面积是,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D.
7.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同位角相等
D.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8.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
A. B.0 C. D.0.1010010001
9.公元前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意思是一切量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的比(分数)表示后来,这一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不能用整数或整数的比表示(如图),由此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这里“不能用整数或整数的比表示的数”是指( )
A.自然数 B.正分数 C.有理数 D.无理数
二、填空题
10.4的算术平方根是 .
11.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12.,,则 .
13.如图,在中,,将绕点C逆时针旋转30°得到,连接,则的度数为 .
14.已知,都为实数,若,则 .
15.如图,在中,平分,,若与互补,,则的长为 .
16.已知a,b为实数,满足,且,则的值 .
17.如图,在中,是斜边的垂直平分线,连接,若,则 度.
三、解答题
18.解方程:
(1);
(2).
19.如图,在中,.过点C作于点D,点E为边上的中点,连接,过点E作交的角平分线于点F.
(1)证明:;
(2)求线段的长.
20.已知的立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是的整数部分.
(1)求,,的值;
(2)求的平方根.
21.记三角形三边长、、,对应边上的高为、、,面积记为,请解答:
(1)已知::::,且这三角形周长为,求、、.
(2)若三条高分别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
(3)若三条高分别为、、,求的取值范围.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点.
(1)若将平移得到,三角形中任一点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通过平移,画出;
直接写出的面积是______;
线段,的关系是______;
(2)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边上画点,使的面积为保留作图痕迹
23.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若,则或.
(1)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分别为和,求这个正数;
(2)已知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单位:米)与下落时间(单位:秒)的关系为,表示重力加速度,其标准值为米/秒若有一个物体从离地米高处自由落下,求这个物体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
24.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说明.请将下面的说理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
解:,(已知)
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_________.
,(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
在和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5.如图1,,,,垂足分别为A、B,.点P在线段上以3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在射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
(1)若点的运动速度与点的运动速度相等,当时,与是否全等?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
(2)如图2,若“,”改为“”,点的运动速度为x,其他条件不变,当与全等时,求出相应的与的值.
《期中(第1-2章)重难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A C A C B C A D
1.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6个,如图所示:


故选:B.
2.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方根的定义;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它们的和为0.由此建立方程求解a的值,再代入平方根表达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正数n的两个不同平方根为和,
根据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的性质,得方程:




将代入平方根表达式:
因此,n的平方根为1和.
∴,
故选:A.
3.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知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位同学的折纸示意图,结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定义求解.
【详解】解:由图①的折叠方式可知,,
所以是的角平分线.
由图②的折叠方式可知,,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是的高线.
由图③的折叠方式可知,,
所以是的中线.
故选:.
4.A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图中三角形没被污染的部分有两角及夹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可以通过画出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故选:A.
5.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解:∵,,
∴,,
∵,
∴,
∴.
故选:C
6.B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定理,用边的关系找出面积的关系.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解:如图,是等边三角形,
由题意得F分别为中点,D为边中点,E为中点,
∴,
∴,
由折叠的性质得:,即O为中点,
∴,
∴,
故选:B.
7.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命题与定理知识、平行线的性质、对等角相等、垂线的性质、平方根的特征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平方根的特征逐项判断命题的真假即可解答.
【详解】解:A.根据几何基本性质,对顶角一定相等,故该命题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是垂线的基本性质,符合初中几何公理,故该命题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C.同位角相等的前提是两直线平行,若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命题未说明前提条件,因此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D.正数的平方根为一正一负,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该命题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分析】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初中阶段常见的无理数有:,等、开方开不尽的数、等这样有规律的数,理解无理数定义及常见无理数形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无理数定义及常见形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是无理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0是整数,是有理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分数,是有理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0.1010010001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分析】本题考查了实数,根据实数的分类及无理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解:,
(舍去),
∵是无理数,
“不能用整数或整数的比表示的数”是指无理数.
故选:D.
10.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进行求解即可.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4的算术平方根是2.
故答案为:2.
11.稳定性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稳定性.
12.
【分析】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熟练掌握立方根的小数点移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被开方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其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解答即可.
【详解】解:,

故答案为:.
13.
【分析】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即可求解.
【详解】解:∵将绕点C逆时针旋转30°得到,
∴,,
∴,
∵,
∴.
故答案为:.
14.9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有理数乘方等知识点,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关于、的等式,求得、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
∴,,即,,

故答案为:.
15.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补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延长交于点,可证,得到,,由补角性质可得,即得,得到,进而即可求解,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延长交于点,
∵平分,
∴,
∵,
∴,
又∵,
∴,
∴,,
∵,,
∴,
∴,
∴,
∴,
故答案为:.
16.4或5
【分析】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算术平方根,代数式求值.先根据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的值,再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
∴,
∵,即,
∴或,
∴或,
∴或.
故答案为:或.
17.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等知识点.
根据垂直平分线得到,则,再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即可求解.
【详解】解:∵是斜边的垂直平分线,
∴,
∴,
∵在中,,,
∴,
解得:,
故答案为:.
18.(1)或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熟练掌握这两个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
(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
【详解】(1)解:,
则,
解得:或;
(2)解:,
∴,
∴,
∴,
解得:.
19.(1)见解析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余角的性质可得,最后根据等量代换即可解答;
(2)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以及等量代换可证,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解答.
【详解】(1)证明:∵点E是的中点,,,
∴,
∴,
∵,
∴,
∴,
∴,
∴.
(2)解:∵,
∴,
∴,
∵平分,
∴,
由(1)可知,,
∴,即,

∴,
∴,
由(1)可知,,
∴,
∴线段的长为.
20.(1),,;
(2)的平方根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概念,无理数的估算,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无理数估算求出的,,的值即可;
()把,,的值先代入求解,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解:∵的立方根是,算术平方根是,
∴,,
∴,,
∵,即,
∴整数部分,
∴,,;
(2)解:由()得,,,,
∴,
∴的平方根为.
21.(1),,
(2)
(3)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公式,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1)设,,,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等式,得出,再由三角形的周长为,即可得出答案;
(2)设三角形的面积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的值,显然,所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对每一种情况,列方程求出解以后,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检验.
(3)设三角形的面积为,由知,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详解】(1)解:设,,,
则,
即,

又,
,,;
(2)设三角形的面积为,
则,

分两种情况:
如果,那么,解得:;
如果,那么,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故舍去.
故.
(3)设三角形的面积为,由知.
又,
即,


22.(1)①见解析;②;③平行且相等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由题意得,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根据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
利用割补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答案.
(2)在点右侧取点,使,此时的面积为,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则点即为所求.
【详解】(1)解:由题意得,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
如图,即为所求.
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由平移得,线段,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
故答案为:平行且相等.
(2)解:如图,在点右侧取点,使,此时的面积为,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则点即为所求.
23.(1)
(2)秒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平方根的运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可得到关于的等式,解得的值,进而求得这个正数即可;
(2)把和的值代入等式得到关于t的方程,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得,解得:,
∴,,
,即这个数为.
(2)解:当,时,,解得:(舍弃).
答:这个物体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为秒.
24.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干信息的提示逐步完善推理过程与推理依据即可.
【详解】解:,(已知)
.(等式的性质)
即.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在和中有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5.(1),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先求得,再求得,然后利用证明,从而可说明,再求得,从而可得;
(2)先用表示出,再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得相应的与的值.
【详解】(1)解:当时,与全等;线段和线段的位置关系是:,理由如下:
∵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都是3,且运动的时间,
∴,,
∴,
∵,
∴,
又∵,
∴,
∵,,
∴,
在与中,

∴(),
∴,
在中,,
∴,
∴,
∴;
(2)依题意得:,,
∵,
∴,
又∵,,
当,时,,
由,得:,
解得:,
由,得:,
解得:,
②当,时,,
由,得:,
解得:,
由,得:,

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当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